论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基本原理论文,前提论文,正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搞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是正确坚持的前提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始终坚持的 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叫“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则”(注:《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邓小平 有时称“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有时也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江泽民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这个命题,目的有三: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抛弃 和背离马克思主义;二是反对教条主义地坚持,反对盲目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三是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的结合,在“结合”中坚持。我们党的三代领 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应该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我们党已经解决了, 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 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结晶 。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不要坚持,而是我们要坚持的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搞清楚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什么不是基本原理,坚持什么、不坚持什么就很自觉了。如果分不清基本原理与 非基本原理,应该坚持的不坚持,这就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犯大错误;反之 ,不该坚持的却盲目坚持,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给实践带来危害。马克思主义作为科 学的思想体系,毫无疑问,我们是要遵循的,但只能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不能当做千古 不变的教条,不能照搬照套。对于马、恩、列宁的著作、指示,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 。在他们的著作中,阐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革命和建设都有普 遍的指导意义,但只能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不能代替我们对具体情况的具体 分析和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结论是经过实践检验和 证明了的,是科学的结论,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但这些结论,只是指出了总的发展趋 势,规定了一般的原则,并没有也不可能对一切具体问题都作出具体科学的回答。应该 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又不同,有些结论在当时是正确的, 而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就不适用了,过时了。同时,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包含了一些 根据当时历史条件提出的,至今尚未被实践证明的设想、假设,这是不能当做普遍原理 和科学结论来加以坚持和运用的。另外,不可避免,在他们的著作中还包含了一些错误 的东西。这说明用“凡是”(凡是马列的著作、指示都是科学的,凡是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都要坚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著作,是错误的、有害的。

根据马列著作的实际情况,非常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具体考察。我们认 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说得再具体一 点,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关于这一 点,革命导师曾经反复予以论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多次把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 的学说——现代唯物主义称为“我们的这一世界观”(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页。)。他还说:“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 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118页。)恩格斯还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743、239~240页。)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这里主要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功能。 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毛泽东最早提出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则明确指出马克思 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 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它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的核心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经典作家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重要结论(或者说基本观点、基本结论) 。这些观点是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得出的结论 。比如,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结论;关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 时胜利的结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关于阶级斗 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等等。这些重要结论、观点、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第三个层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个别观点。这些个别的观点和结论,是革命导 师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于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作出的判断、预测,随着条件的变化,它 们有可能变得不正确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 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433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史一再表明,我们对待 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对于第一层次的必须无条件地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 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普遍真理。对于第二个层次的一些重要观点,要坚持但不能盲目地坚持,要以发展眼 光来看待这些观点。凡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原理、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组成部分,应该结合实践加以理解并坚持,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凡是未被实践证明的假 设、设想,不能当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待,但可以在实践中加以研讨、验证。凡是 实践中行不通的思想论断,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修正、抛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 、个别观点,凡是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结论,我们就可以借鉴、参考,它是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一般不具普遍指导意义,因此,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来坚持;凡是被实践证实是错误的结论,我们就要勇敢地否定。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马列著作中的基本(重要)观点、基本结论。对于这一层次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我们过去都是当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坚持的,是坚定不移坚决执行, 决不敢越雷池半步。细细推究这一层次的理论、观点,有许多是正确的,是我们必须坚 持的,当然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来坚持。有的只是一种预见、设想,未被实践所证 明,有的则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这些情况说明,对马、列著作中的重要观点和重 要结论,要区别情况,不能盲目搬用。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是马恩著作中研 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所得出的重要(基本)结论,其基本精神是科学的,今天我们搞 社会主义建设仍然要坚持其科学精神;但历史条件不同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有不同 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因此,要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丰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再如,关于社会主义只能搞计 划经济,这是马恩的一个基本观点,长时间被当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坚持,实践证 明,这一论断只是假设,并不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践中,勇敢地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这说明,马恩基本观点中有 些并没有为实践所证明,后人不能盲目地视之为基本原理而加以恪守。马恩关于社会主 义消灭剥削、共同富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思想,是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坚持但不盲目行事,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区别地 辩证地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搞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主义是要共同富裕,但不能搞平均主义,应该首先 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资本主义经济 的一定发展,允许剥削现象的存在,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巩固发展社 会主义,最终消灭资本主义。正确理解马列著作中第二层次的理论观点极为重要。中国 革命和建设中的教条主义错误主要是因为对这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片面的错误 的理解,在他们看来,这一层次的理论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必须无条件地 搬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主要是就这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而言,列宁的社会主 义革命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均是如此。 对于这一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既要慎重对待,又要敢于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的和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体系。至于个别的论断,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 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171、316页。)这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确立正确的实践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介

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是说抽象理论可以直接指导实践活动,可以说,任何抽象理论都不 能直接作用于实践,理论与实践之间是有距离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具体实践之 间也有距离,这是由理论的抽象性和实践的具体性、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实践的经常变 动性所决定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具体实践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和转化的 中间环节,这就是实践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就是理论理性通过实践观念转变为具体实践 的过程。实践观念形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关于中介,列宁有过精彩的论述。他 指出:“一切Vermittlt = 都是通过中介,连成一体,通过过渡而联系的。”(注:《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就我们研究的问题而言,所谓实 践观念是指人们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指导下建立作为实践的观念模型,它是通往具体实 践的活动的必要环节。实践理念具有中介性,它既不是理论理念,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实 践,它是理论理念的具体化,是具体实践的方案、蓝图或模型。这种实践的观念直接指 导人的实践活动。

关于实践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专门研究和论述,但他们关于这个问题 的认识是深邃的。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 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 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 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列宁曾经 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理论本身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观念这样一个 中心环节,那么它本身也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因此,笼统地、抽象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是不能获得实践成功的,要想获得实践的成功还必须制定出符合各个具体情 况的战略、策略、方针、政策,采取正确的手段和方法。

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的关系而言,其逻辑思路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观念(路线、方针、政策、方法)——具体实践。当然,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而非 静止的,实践是发展的,理论是发展的,实践观念也是发展的。一般说来,人们在实践 中调整的是实践观念而不是调整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人们往往是根据实践的变化来调 整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教条主义和有教 条主义倾向的错误,错在哪里呢?他们遵循(搬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论)并没有 错,他们错在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不从中国实际出发,而 是从马列书本出发,这样,他们拿出来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观念就不符合中国 的实际情况,而是主观主义的观念、方案,因此一个个走向了失败。教条主义的错误在 于他们不懂得抽象理论必须通过正确的实践观念才能对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功能,而正 确的实践观念的形成单从书本出发是万万不行的,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才能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正确而有效的实践观念来。当然,如果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 形成的实践观念,导致了实践的失败,那么,总结教训就应该从纠正错误理论开始。无 产阶级政党在制订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观念时,第一,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 实质有正确的把握,掌握它的深刻内涵及其适用的范围,如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那就要犯大错误。第二,要对具体情况作客观、全面的分 析研究,分析所要解决矛盾的特殊性、复杂性。第三,客观分析客观条件中哪些有利于 矛盾的解决,哪些不利于矛盾的解决。恰当估计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限度。第四,制 定实践观念一定要考虑到群众从实践成功中所获得的利益,从而充分估计到群众的意愿 和参与程度。

“结合”是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不能一劳永逸

马克思主义不是凝固不变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内涵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 发展的。各国的具体情况、实践主题也是变化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 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不可能一劳永逸。看不到这一点 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看不到这一点就会以静止的观点、教条主义的观点对 待马克思主义,就会在理论上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陷入停滞不前的 境地,在实践上损害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的事业。

恩格斯曾经把“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称之为唯物 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原则”。(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 95年版,第742~743、239~240页。)今天,我们来重新审视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在结合中发展马克 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什么时候放弃了这条原则,马克思主义就 失去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指导作用。毛泽东的成功和他晚年的失误就充分证明 了这一点。

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正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以王 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看不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把俄国革命发展的道路机械地搬用到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结果导致了革命的失败。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 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 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 思想。”(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建国后,毛泽 东以经典作家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思想为依据,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了有中国 特色的资本主义改造道路。但是,毛泽东在1957年反右斗争以后,在马克思主义与我国 实践的结合中出了问题,比如他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批判”,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 命的理解上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特殊历史背景, 没有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一再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教义,“而是科学方法和行 动指南”的根本观点,结果导致了实践的失败。薄一波对毛泽东在“人民公社”问题上 失误的认识论根源的分析可以看作是一种比较中肯的个案说明。他指出了四个方面的原 因:一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并扩大了它的适用范围;二是有不适当地沿用革命战争 年代的经验的问题;三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曾经受过某些政治思想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以 及“新村主义”的影响;四是有可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某些特殊材料的影响,包括“五 斗米道”的平均主义的影响。(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69~776、213、291页。)应当说,这里提到的四个 原因其中前两个原因都与没有很好地处理结合中的过程性有重要关联,这个教训是深刻 的。毛泽东在我们党首先倡导并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 结合,他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堪称“结合”的典范,但是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却没有实现这个“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中都犯了错误。这说明,即使像 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旦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轨 道,他也会犯错误,过去的“结合”不能保持永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不是一次性的,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这里的关键是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加以发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同时要准确及时把握实践的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变化了的实践情况结合起 来,从实际出发制订指导实践的实践观念。在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 务。

邓小平在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在结合的过程中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坚持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而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回答的答案是一致的:在结合上发展马克 思主义。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必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他指出:“现在我们还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里有继承的部分,有发 展的部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 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思。”(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291~292页。)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紧紧追随 时代发展变化、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 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 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 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 克思列宁主义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注:《邓 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291~292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突破性发展,是对邓小平理论的 坚持和发展。它根据我们党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根据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对我们党提出 了新要求,提出并回答了在新时期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对党 的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作了战略定位;提出并论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的新思路;提出 了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归宿、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理解;蕴涵了在和平与发 展的时代主题下,中国共产党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特别是正确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 资本主义的矛盾关系的根本思路,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境界 。

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反对绝对真理观,在学风和实践中反对教条主义

首先,树立科学的真理观,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做绝对真理体系,不断推动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走向丰富和完善。

真理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地揭示了真理发展的过程 性,阐明了人类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处于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之中。应当说,这 一学说本质上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它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辩证的、 批判的和革命的品质。这一观点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是最终完成的绝对 真理,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但是长期以来的政治舆论宣传,往往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作是一个绝对真理的体系,它严重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什么叫绝对真理?按照列宁的定义,那种无条件无过程(立即)的绝对正确的认识或理论 ,叫绝对真理。当然,世界上绝没有这样一种认识,也绝没有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体系也是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因为它的真理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的 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它存在于时间和过程中,绝不会“立即”可以达 到的。

马克思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框架思想对后来的执政的共 产党影响很大,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 = 公有制 + 计划经济 +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是 消灭了商品、货币、市场的三无社会,曾被几代社会主义者捧为不能怀疑和动摇的绝对 真理,这是社会主义建设陷入“左”途的一个原因。这不能让马恩负责,马恩在他们那 个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后来历史条件变了,执政的共产党人应该 根据新的情况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问题。可惜从斯大林开始,大家都是教条式理解《 哥达纲领批判》的结论、设想,而且长时期不能自拔,不能自纠。当然,列宁和邓小平 除外。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列宁也 只有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本里去寻找答案。马恩曾经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 生产力比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消灭了商品、货币 和私有制的“三无”社会。当时列宁坚持马克思的上述观点,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求 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注:《列 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列宁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集中 表现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质上是取消了市场 和货币,否定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实行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应该说,“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对于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把它当做向社会主义 直接过渡的道路,显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历史要求。所以,当战争过去以后,这 种政策招致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时作了反思 。他说:“我们原打算(或许更确切些说,我们是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无产阶级 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 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4 页。)1921年3月,俄共举行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 收集制的决议》,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还说:“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 ,到1921年春天我们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 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注:《列宁全集》第33 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4页。)在严峻的实践面前,列宁坦率地承认:“我 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注:《列宁全集》第43卷,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列宁认识到“我们犯了错误”,犯了什么错误?犯了 固守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是“三无”社会的绝对真理的错误。列宁说,“对社会主义的整 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改变了对马恩“三无”观点的看法。继列宁之后,邓小平也对社 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改变了。邓小平没有囿于马恩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而是从社会 主义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 理论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它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突破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绝对对立的观念 ,学资本主义,搞社会主义,挽救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列宁和邓小平都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又 不把它当做完成了的绝对真理体系,而是把它看成是在实践中发展的相对真理体系,他 们尊重它,但不迷信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

其次,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 一。

教条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大敌人,它强调理论的一 般性,否认实践的特殊性,结果导致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他向后人昭示了这样一 个不容置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 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 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注:《列宁选集》第3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7页。)

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最先喊出反对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 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口号,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在民主革命的早期,由于 我们党理论上的不成熟,教条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敌人。教条主义者 照抄照搬的是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看不到中国革命的独特国情,把俄国革命的道路和 革命战争的规律生硬地搬到中国,结果导致苏区的丧失,党和红军的力量受到空前打击 。与本本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完全不同,毛泽东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 命的结合问题,寻找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他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 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作革命 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 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 场和方法。”(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邓小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他在复出之后立即 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原则 和根本方法,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他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要坚持的和要当作 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 体系。至于个别的结论,那么,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 失误。”(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316页。)值得我 们特别注意的是,邓小平提出了“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的重大问题。“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的具 体情况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 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注: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 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69~776、213、291页。)。“真 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注:薄 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769 ~776、213、291页。)我们认为,他所说的“真正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坚持“真正的 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是同一个问题:坚持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坚 持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 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前进的发展的,只 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真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标签:;  ;  ;  ;  ;  ;  ;  ;  ;  ;  ;  ;  ;  

论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