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10年绩效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绩效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10)01-026-07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广西12个省市区,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人口3.67亿。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0年工作时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近10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拟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一、经济总量评价
一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首先体现在该区域的经济总量上。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总量的最基本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小。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均GDP两个指标。
2008年,全国GDP总额为300670亿元,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为58256.58亿元,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19.37%。显然,西部地区尽管面积占全国的2/3以上,人口接近全国的1/3,但经济总量规模却不到全国的1/5。
1.西部地区总体GDP增长明显。1999年至2009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前期阶段,各项政策实施近10年,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方面,从西部地区总体来说,GDP总额由1999年的15 354.10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8256.58亿元,增长了279.42%。
2.西部地区总体GDP总额占全国GDP总额比重不断上升。从变化趋势来看,西部12省区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GDP总额的比重,1999年为17.5%,2008年升为19.37%,比1999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见图1)。西部地区GDP总额占全国GDP总额的比重除2000年和2001年略有下降外,一直在呈不断上升势头。
图1 西部地区GDP总额占全国GDP总额比重
3.西部各省GDP增长开始分化。随着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西部各地区经济总量在不断上升,大多数省市区GDP总量都增加了300%到400%(见表1)。
在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市的经济总量规模相差十分悬殊。2008年四川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506.25亿元,占西部地区总额的21.45%,处于西部经济总量的第一台阶上;内蒙古、广西、陕西、云南、重庆在5000~8000亿元之间,处于西部经济总量的第二台阶上,五省区市占西部地区经济总额比重为55.97%;新疆、贵州和甘肃处于西部经济总量的第三台阶上,国内生产总值在3000~5000亿元之间,三省区占西部地区经济总额比重为18.37%;而宁夏、青海和西藏经济总量规模很小,其占西部的比重只有4.21%。
4.人均GDP稳步提高。从人均GDP提高来说,西部地区人均GDP水平较低,但经过10年的发展,西部地区人均GDP正在不断提高。1999年西部12省区市人均GDP为4123元,2008年西部12省区市人均GDP增加到16061元,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74.7%。从发展趋势来看,若以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平均水平为100,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相对水平为62.9,2008年上升到74(见表2)。说明西部地区人均GDP正在逐步向东部地区和全国水平靠近。
从东西部地区人均GDP提高速度来说,1999年西部地区人均GDP为4123元,到2008年增加到16061元,增长了389.54%。同期东部人均GDP由10 032元增加到36863元,增长了267.54%,低于西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若分别以全国各地区和东部地区人均GDP平均水平为100,1999年西部地区的相对水平分别是62.9和41,2008年则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4.7,东部地区的43.6。从人均GDP绝对差距看,1999年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为5 909元,与全国的差距为2428元,到2008年与东部和全国的差距分别扩大为20802元和5415元。这说明,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西部与全国和东部水平的差距虽然有缩小的趋势,但绝对额差距却仍在扩大。
二、经济增长速度评价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可以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来做出判断,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是地区经济追上和领先其他地区的必要条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它反映了地区经济总量规模扩张的速度。
1.西部整体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整体的角度看,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已经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1999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连续10年稳步增加,从1999年到2001年,GDP增长率由7.88%增长到9.4%,2002年以后,GDP增长率提高到两位数,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略有回落,GDP平均增长率为12.23%,但仍然大幅高于全国9%的平均增长速度(见表3)。
2.西部各省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加大。在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差很大。10年间GDP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内蒙古,年均增长率为15.07%;其次是西藏、青海、陕西;10年间增长速度最慢的是云南,年均增长速度为9.26%,相差5.81个百分点。大部分省市区经济增长率较快,除云南和新疆外,其他省市区经济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
以1999年和2007年对比,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上升最快,从1999年的7.8%上升至2007年的19%,增长11.2个百分点;宁夏经济增长速度上升最慢,从1999年的8.7%上升至2007年的12.4%,增长3.7个百分点。四川由1999年西部省市区最低的经济增长率5.6%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14.2%(跃居第四位)(见表3),说明四川省经济发展居于西部12省市区的领先地位。
3.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差距在逐步缩小。统计显示,西部各省区平均经济增长率由1999年的7.88%升至2007年的13.94%,(因为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故仅取到2007年)增幅达76.9%。同期东部地区平均增长率由1999年的9.74%增长到2007年的14.16%,增幅为45.38%,低于西部地区。从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看,1999年西部与东部GDP增长速度差距为1.86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差距为1.1个百分点,到2007年西部与东部的差距缩小到0.22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0.12个百分点。即便如此,东西部之间的绝对差距仍在继续扩大(见表4)。
三、产业结构优化评价
1.西部地区总体产业结构调整显效。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是建立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加快。1999年西部12省区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23.8∶41.0∶35.2,到2008年已调整为15.6∶48.1∶36.3。其中,第一产业下降8.2个百分点,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7.1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2008年西部第一产业占西部总国民生产总值的15.6%,相对于全国水平高出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西部总国民生产总值的48.1%,仅低于全国水平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西部总国民生产总值的36.3%,低于全国水平3.8个百分点。较1999年的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很大的情形有了显著提高(见表5)。
2.西部各省区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纵向来看,西部地区内部的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相比较而言,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西部第二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为扩大地区就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横向来看,西部地区中第二、三产业占全国对应的比重相对较少,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还很明显(见表6)。
3.对外贸易发展差距拉开。西部地区有着漫长的边境线,对外贸易是西部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纵向比较看,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获得了较快增长。1999-2007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由137.01亿美元增加到785.89亿美元,增长4.7倍,增长绝对额648.88亿美元(因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对外贸易受到巨大影响,故数据分析时暂时不考虑2008年数据,以下理由同)。在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市的进出口总额相差十分悬殊。2007年四川和新疆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43.78亿美元和137.16亿美元,二者占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额总量的35.74%,处于第一阶梯上。内蒙古、广西、重庆、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区市进出口额分别在55~95亿美元之间,位于第二阶梯上。贵州、西藏、青海、宁夏进出口额均在25亿美元以下,位于第三阶梯上。1999-2007年进出口额绝对增长最多的两地是新疆和四川,增长绝对额分别为119.51亿美元和119.1亿美元。1999-2007年进出口额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甘肃省,增长了1112.6%(见表7)。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评价
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1.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各省区的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5284.23元增加到2007年的11243.25元,增加了5959.03元,增长了115.46%。以内蒙古为例,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770.5元,到2007年增加到12378元,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7607.5元,增长了159.47%,居西部各省区之首。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各省区都有所增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1582.3元增加至2007年的3004.21元,增加了1400.14元,增长了87.76%。应该看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均有明显提高,但同时不同省份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应扩大,西部地区内部的分化也越来越严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都不是同步前进的,总是有快有慢,因此产生收入分化在所难免,但是应该注意适时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避免两极分化。
2.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西部地区中,农村人口占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反映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效果。
从2000年到2007年,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逐渐增加,家庭经营收入逐渐降低,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比例从2000年的23.5∶71.2提高到2007年的31.2∶60.5,这说明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支出中,家庭经营费用与生活消费现金支出比例一直在下降,从2000年的29.8∶55.9下降到2007年的30.7∶57.1,说明农村居民生活由维持家庭经营向消费享用不断改善。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农村居民支出中,税费支出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从2000年的3.6下降到2007年的0.2(从79.45元下降到7.93元),说明西部农村居民的税费负担有了明显的下降,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
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上看,食品支出从2000年的53.5%下降到2007年的46.6%,交通和通讯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却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西部农村居民生活已经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
五、基础设施建设评价
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提高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制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西部经济、提高西部居民生活水平,可以通过西部各省市区自身调整发展达到,也可以通过主动的积极的政府引导达到。显然后者是一种更加迅速有力的手段。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区域将来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交通运输里程的变化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政府的财政收入总额可以反映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政府作出经济调整的可能幅度。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8年西部12省市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6904.82亿元,是1999年(5421.3亿元)的6.81倍。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拉动了西部地区需求的增长,为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财政投资和国债资金的引导下,西部12省区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999-2008年,西部12省区市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6.80%。
在西部地区各省市区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四川、内蒙古位于第一阶梯(高于20000亿元),陕西、重庆、云南、广西位于第二阶梯(15000~20000亿元之间),新疆、贵州、甘肃位于第三阶梯(5000~15000亿元之间),宁夏、青海、西藏位于第四阶梯(低于5000亿元)。1999-2008年绝对额增长最多的是四川省,增加了6 356.83亿元,增长了519.17%;最少的是西藏,只增加249.77亿元,增长466.33%。而1999-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内蒙古,增长率达1485.05%;最慢的是青海,增长率为396.95%。可见在西部地区内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和发展速度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另外,从经济类型来看,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投资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投资比重有所下降,但目前国有经济投资仍占支配地位,集体、个体和外商投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这说明,由于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缓慢,所占比重较少,目前西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尚没有形成。2008年,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投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因此,可以认为,目前西部投资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的,西部经济增长仍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从投资来源看,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财政逐年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西部地区财政投资占全国比重明显提高,人均占有财政投资额迅速增加。从2000年起,西部地区人均占有国家预算内财政投资已开始超过中部地区,也超过了沿海地区。这说明,若以人口分布作为参照的话,目前国家财政投资的重点已经转移到了西部地区。近年来,国家安排的国债资金也有很大一部分投放在西部地区。相反,多数国内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至今仍持观望的态度,所占投资比重较低。
2.交通运输建设迅速改善。从交通运输发展状况看,西部12省市区公路里程从1999年的532650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底的1339419万公里,增加了45.54%,铁路里程由1999年的21346.8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底的29411万公里,增加了24.95%,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就各省市区相比较而言,增长速度最快的是西藏、云南、重庆,其次是四川、贵州和新疆,这说明,在交通运输建设上,西藏、云南、重庆正在大规模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状况的改善必将迅速改变地区面貌。
3.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财政收入增加较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国家财政投入的缘故,但是更离不开本地区财政的投入。地区财政收入的增加,一方面意味着该经济区域经济实力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该经济区域可以有更大的能力去调整经济的运行。1999年到2008年期间,西部地区财政收入总量(一般预算收入)由1999年的1028.9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085.49亿元,增加了297.06%。其中,内蒙增长幅度最大,从1999年的86.5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492.36亿元,增加了468.73%(见表9)。
六、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地区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快的增长,地区面貌有了明显改善,战略实施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西部地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必将使得西部地区很快成长起来,东西部差距将逐步减小和消失。
标签:经济总量论文; 西部大开发论文; 中国人均gdp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