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晓倩 张宝光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62500
摘要: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原因为栓塞。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5例,意识障碍2例,对侧偏盲或皮质盲2例,严重记忆障碍1例。经及时合理治疗后好转6例,改善2例,无效2例。急性期颅脑CT可无明显病灶,颅脑MRI呈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结论 及时诊断并合理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可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脑梗死;预后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syndrome,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供血区域包括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临床表现为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记忆障碍,少数患者出现大脑脚幻觉。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探析,改善患者预后,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0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既往病史有心房颤动7例(70%),高血压病5例(50%),糖尿病4例(40%),高脂血症3例(30%),长期吸烟、酗酒5例(50%)。
1.2临床表现
(1)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占50%,单或双侧动眼神经部分或完全麻痹、一个半综合征、眼球上视不能(上丘受累),光反应迟钝而调节反应存在(类似Argyll-Robertson瞳孔,顶盖前区病损)。
(2)意识障碍:占20%,一过性或持续数日,反复发作,中脑或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受累。
(3)对侧偏盲或皮质盲:占20%,枕叶受累。
(4)严重记忆障碍:占10%,颞叶内侧受累。
1.3辅助检查
脑CT扫描最大特征是双侧丘脑对称性成蝶形低密度灶,多位于丘脑中心部位,主要局限在中央中核、板内核之间。除丘脑梗死外,小脑、枕叶、中脑和颞叶内侧也常见到梗死灶,但发现率较低,这主要由于CT对后颈窝扫描存在伪影干扰,分辨率差。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并能多方位成像,尤其对后颅窝病变更为敏感,病灶部位呈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故MRI对TOBS定位更为准确,且能检出极早期病灶,有时发病后30min即能检出梗死灶,大大提高了本病的早期确诊率,因此对怀疑TOBS的病人应首选MRI检查。DSA的临床应用不仅可明确病变的血管部位,同时还为寻找病因提供证据。经血管造影证实,在基底动脉尖2cm直径范围内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占84.6%,闭塞血管的再通率为61.5%。
1.4治疗及预后
治疗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另外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目前仍是以尽早溶栓、抗凝、扩容、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功能等综合方法为主。对于年龄<75岁,血压<180/110mmHg,发病时间<4.5小时,无溶栓禁忌症者,可给予静脉溶栓(Rt-PA)治疗。对超过溶栓时间窗或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可根据本次发病的病因机制可分别给予改善血液循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强化降脂、减轻脑水肿、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监控血压、血糖等综合治疗。治疗过程中应同时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本组患者好转6例,改善2例,无效2例。
2 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因基底动脉尖部位血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基底动脉尖端分出两对血管即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通过其分支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故该综合征是以中脑损害为主要表现,伴有丘脑、枕叶、颞叶内侧、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性损害;大多是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源性、动脉源性等原因引起。中老年卒中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出现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垂直注视障碍,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应想到该综合征的可能。尽早行CT及MRI检查见双侧丘脑、枕叶、颞叶和中脑病灶可确诊。本病经早期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提高半暗带内脑细胞的存活率,改善微循环,改善病灶局部的低氧环境,从而改善TOBS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薇,张茁,等.基底动脉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北京医学杂志,2008,05(15):270-273.
[2]王兰桂,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04(19):253-254.
[3]刘明凤,勾巍毅,等.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01(33):73-75.
论文作者:卜晓倩,张宝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0
标签:动脉论文; 基底论文; 综合征论文; 丘脑论文; 枕叶论文; 中脑论文; 小脑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