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双矿医院传染分院 155100
【摘要】目的:对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行为、思维、感知及情感等多方面障碍,主要特征为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1]。该病起病缓慢且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2],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我院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氯氮平治疗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128例,其中男75例,女53例,患者年龄为19-55岁,平均为(44.8±3.6)岁;病程3-18年,平均为(7.8±1.3)年;将有智能障碍、药物过敏、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等患者排除。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d,于每日睡前顿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耐受情况于14-20d内将药物剂量增至最高,且每日给药剂量应在6mg以内。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氮平治疗,氯氮平初始给药剂量为25mg/d,于每日睡前顿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给药剂量,且每日给药剂量应在150mg以内。在治疗期间可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苯甲类或安坦类药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后利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分,以PANSS减分率[PANSS减分率=(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愈:PANSS减分率为75%及以上;显效:PANSS减分率为50%-74%;有效:PANSS减分率为25%-49%;无效:PANSS减分率不足25%;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开t检验,当P<0.05时,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1%;观察组治愈3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对比(-x±s)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64?84.3±5.6??53.5±3.2
观察组? 64?84.2±5.2??38.2±2.1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流涎2例,体重增加1例,失眠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观察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流涎1例,体重增加1例,失眠2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指的是患者行为、情感表达及思维能力出现障碍,经常规治疗后未得到理想疗效的精神疾病。相关统计表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精神分类症中占比为25%-33%左右[1],目前其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其发病和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化学因素及性格因素等密切相关。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情易反复且病程易迁延,临床治疗相对困难。
利培酮是精神分裂症常用治疗药物,然而单独应用这一药物展开治疗时通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氯氮平是临床中首次应用的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于5-HT2受体具有较高亲和性,在给药后可在人体内快速发挥作用,可对60%以上的精神分裂症发挥显著治疗效果。已有临床研究[4]揭示,氯氮平不仅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予以有效改善,同时可对患者阴性症状发挥一定改善效果,在用药后可促使和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情感症状如焦虑、抑郁及负罪感等有效缓解,在急性、慢性精神分裂症各亚型治疗中均可发挥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单独应用利培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和在培酮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氮平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采用氯氮平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氯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慎辉,黄胜江,魏利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57-58.
[2] 董红霞. 阿立哌唑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27-2028.
[3]刘增龙,周会爽,郑东瑞,等.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3):3021-3023.
[4]周小东,丁永涛,黄宣银,等.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对策[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6,(1):163-164.
论文作者:王广忠 史晓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精神分裂症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难治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评分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