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论文_黄照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论文_黄照玲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南第一小学 532200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就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及时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学习情绪也自然得到高涨。

二、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四、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不能通过除法计算,并从中找出规律来呢?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借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六、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参考文献

[1]刘天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J].科技信息,2010,(11),298-298。

[2]刘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漫谈[J].神州,2017,(1),85-85。

论文作者:黄照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0月总第1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论文_黄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