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初探论文_黄弟秀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初探论文_黄弟秀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扩大,农村路网越来越密集,它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便利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加强了城乡居民的联系和融合,有利于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工作的现状,探究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提出了若干解决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困境的措施。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决定公路使用年限的主要因素,持续的养护投入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和可靠性。希望能推动新时代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公路养护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年限,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就如何做好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做了如下论述:

1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概述

1.1农村公路的概念

狭义的农村公路指乡村公路,广义的概念包括县道、乡道、村道公路。农村公路在沟通城乡居民联系、推动城镇化方面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2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的关系

在公路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设计图纸的体会程度,选用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都会影响到公路建设过程的整体建设质量,进而会影响公路的实际使用寿命。若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公路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缺陷,在公路投入使用后,再怎么用心养护都无法弥补这种缺陷。公路养护只能暂时性、小范围对公路出现的损坏进行修补,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公路路面路基的质量,实际上只是为车辆在路上通行尽力创造一个通畅的外部环境。若是公路通车后,不进行道路合理养护,则道路的损坏会继续扩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限制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年限。所以,公路养护工作可以延缓公路的损坏速度,提高公路的使用可靠性,加强公路建设的质量管理才是公路管理的根本性措施。

2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存在的问题

2.1资金不足

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物质基础,我国多数基层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渠道少、难以争取到财政资金支持。随着国家的重视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地区,农村公路实现水泥硬化路面村村通,但是也有部分农村因地理位置所限,施工难度大,资金需求量大,但政府财政有限无法支持,即使勉强进行,也无力支付日后的养护费用,因此建设的农村公路等级低、公路质量一般。此外,随着建筑行业投资成本的日益增加,政府财务的报销标准调整缓慢,仅仅为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其他资金需要乡镇、农村筹集,筹资压力巨大。所以农村,特别是贫困偏远地区,迫切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2.2重建设,轻养护

各级政府都热衷开展项目建设,没有特别重视后期的养护,公路养护工作不到位导致农村公路破损严重,使用寿命较短。首先是政府和农民投资浪费,其次是沿线老百姓的不满意。由于政府编制所限,乡镇等基层公路养护部门没有设置固定的养护专业人才岗位,没有能力,也没投入足够的经费去研究治理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损坏问题。农村道路由于无人监督,大货车,履带车经常上路,导致路面破损严重。多数农村的道路的设计等级偏低、路面承载力较低。公路施工经常不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操作,导致道路质量差;公路质量控制不严,由于熟人因素,很多不合格的公路工程能验收通过,所以,农村公路工程管理粗放,施工质量不过关,养护不到位导致公路使用年限大打折扣。

2.3农村公路等级低,路网密度较低,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虽然我国公路里程数不断增加,但是多数农村地区公路里程数和路网密度均达不到平均水平,据调查显示:很多的县乡级公路,村级公路,都是低等级的等外公路。这种低等级公路服务通行能力低,基本没有附属配套设施,抗灾能力差。当发生恶劣灾害时,很容易出现路面塌陷,挡土墙松动塌方等情况,增加了公路安全隐患,增加了公路养护的难度和压力。特别是随着农村市场的活跃,城乡之间的车辆往来日益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措施

3.1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公路管理体系

政府要统一管理,县区、乡镇、村委会分级负责农村道路的建设和养护,建立和完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体系。首先,县区政府要统一领导的主体责任,其交通、规划、财政、路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建立起统一的农村公路的建设项目管理、养护制度。其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把握建设标准,因地制宜做好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做好项目招标、施工质量及安全监督,同时要把公路日常养护纳入日常绩效考评。第三,要建立一支可靠的路政交通综合执法队伍,提高其执法水平和责任心,严格执行公路管理“三限”管理制度,打击违规使用破坏道路的行为,确保农村公路的安全。另外,各个乡镇可以成立交通管理所,由领导牵头,加强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协调公路的养护工作,提高农村公路使用年限。

3.2加弧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农村居民在公共决策、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没有城市居民有话语权。农村面积较大,农村公路质量等级低,分布广,建设和养护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立农村公路资金投入制度是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的前提和物质保障。随着农村小城镇化的发展,农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长,合理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建设养护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有利于推动农民增收,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国、省道等干线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体制不适应于农村公路管理,农村公路筹资,需要依靠政府和农民群众,拓宽融资渠道。第一,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要安排一定的农村公路建设和维护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此项事业有物质保证。第二,村民委员会根据自愿原则,积极动员村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第三,尝试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引入市场机制,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村公路项目,政府在政策上支持,通过贷款修路,开发还款的模式实现农村道路事业的长期发展。

此外,要降低公路的养护成本,尽力聘请当地人民进行道路养护,加强养护知识培训,提高对农村道路,特别是水泥沥青等硬化道路的养护技能,通过施工养护人员素质的提高降低材料损耗、工时的浪费,从而降低公路养护成本。政府部门要加强道路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审计,专款专用,定期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收社会公众监督。

3.3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队伍的素质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养护管理工作,人才是关键。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引入专业人才从事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通过招投标制度,吸引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及建设,中标后,要加强养护单位的考核管理,参照合同约定,定期逐步对道路路面、桥梁、隧道、路基、绿化带等处的养护情况进行认真的核查,其结果作为监督考核的主要内容。通过政策扶持,逐步培育和建立起农村道路养护市场,规范市场运行评价体系,这样有利于公路建设、养护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在乡道、村道,乡镇、村委会可以动员沿线村民采取兼职养护、承包养护、分段养护、义务养护等方式,让沿线村民成为道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主体,农民有利可图,道路养护管理事业也可持续发展。

3.4转变观念,实行科学养护

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认识到农村道路是国家和地区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挥农村公路沟通联系城乡的作用,有利于贫民脱贫,农民增收,需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预算制度,管理队伍。

其次需要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实施科技兴路战略,科学布局路网,提高公路的通行效率,解决好道路污染问题,积极应用推广新型筑路材料和新型筑路养护机械,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质量,扭转目前农村公路养护面临的困境。

4结语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是决定公路使用年限的主要因素,持续的养护投入能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和可靠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花屹,万丽.浅议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问题[J].交通企业管理,2007(2):22

[2]李强.公路项目管理标准化实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10):196-198.

[3]于文德,乔有成.公路建设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切山西建筑,2007.12

[4]许锐.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4):256

[5]韦丁铭.公路施工项目实施标准化管理方案的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22):206208.

论文作者:黄弟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  ;  ;  ;  ;  ;  ;  ;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初探论文_黄弟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