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论文_段百杰

段百杰

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7154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维持剂、拔管时间、术后躁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维持剂使用量、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治疗时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有效降低麻醉维持剂的使用量、缩短拔管时间,因此非常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疗效

在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麻醉剂的使用和选择需要根据手术方式、疾病类型、患者的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但是在老年患者或者病情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复合麻醉方式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麻醉的效果和预后[1]。本文就对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不同麻醉方式的选择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是我院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共60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30例使用全身麻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在6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3±0.4)岁,麻醉剂分级(ASA):II级18例,III级12例;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在64-76岁之间,平均年龄(70.4±0.6)岁,ASAII级14例,III级16例,两组患者额性别、年龄、麻醉分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所有的患者均采用病理诊断确诊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的肾脏、肝脏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在试验授权书上签字的患者等。

1.3方法

对照组:开放上肢静脉,然后注射0.01mg/kg的盐酸戊乙奎醚(生产企业:成都利斯特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06)和0.05mg/kg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25)。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麻醉,在L3-4间隙进行穿刺,向头端置长约3cm导管,先注射5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40251593H;生产企业: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同时注射8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批准文号:492H22000;生产企业:AstraZeneca AB)没有异常反应后以6ml/h持续泵注维持;两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丙泊酚(生产企业:Fresenius Kabi Deutschland GmbH;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23)作为麻醉维持剂,在停药之后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呼吸、吞咽等反射动作,血氧饱和度大于95%,呼气末二氧化碳小于45mmHg,患者苏醒之后能够按照指令完成相关动作即可拔管。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麻醉维持剂使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后躁动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维持剂量、拔管时间、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对照组患者苏醒躁动发生人数8例,躁动率26.67%;观察组患者中苏醒躁动的发生人数为2例6.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在治疗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而比较常用的麻醉方式即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均以其各自独有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3]。

全身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的抑制下丘脑等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但是其缺点是无法阻断手术过程中伤害性冲动向交感神经进行传输,因此伤害性冲动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进行激活,从而释放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硬膜外麻醉能够将这种伤害性刺激信号直接进行阻止,避免手术区域的神经元持续兴奋,因此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等的释放量也会明显下降,因此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显著降低。本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术前行单纯的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麻醉维持剂量、拔管时间和苏醒躁动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时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拔管时间,降低发生躁动的情况,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民强,李凤仙,刘中杰,许睿,梁启波,徐世元.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09):864-865.

[2]张庆国,刘中杰,刘民强,徐世元.不同麻醉方式用于单孔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临床效应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3,19(05):103-104.

[3]刘民强,李凤仙,刘丽,何仁亮.不同液体治疗方案用于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J].广东医学,2012,10(12):269-270.

论文作者:段百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论文_段百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