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晴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目的: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于本院就诊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后护理方式分成2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各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并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理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MD评分(4.7±1.6分)显著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7.2±2.1分)评分(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心理护理;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报道显示[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收到疼痛等因素影响,均导致患者易出现强迫性体位、活动受限及运动、感觉及反射异常现象等情况,因此,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需重视其心理状态变化,而以往的护理过程中需进行了健康教育等护理,但其缺乏规范性且系统性不强,因此,本文将2014年收治于本院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皆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使患者术后康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于本院就诊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有76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年龄为(41.2±13.8)岁,对照组有7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为(40.8±12.1)岁,本组纳入对象全部经MR或者CT确诊,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予以患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支持性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协助患者面临各种应激事件并对其加以适应。(2)耐心倾听及解释。对患者的叙述进行认真、耐心的倾听,保持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心,提升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对患者进行相关解释时,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结合患者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释,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帮助,促使患者对疾病与手术建立正确的认识,了解到手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3)予以充分的指导、建议及鼓励。对患者讲解由于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术后继续治疗的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功能锻炼指导,使患者了解到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通过耐心热情的解答及运用各种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可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与术后功能锻炼。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并取得其支持与配合,适当鼓励患者,使其建立治疗信心,充分发挥出主管能动性。(4)渐进松弛疗法及音乐疗法。指导患者进行肌肉的反复紧-松循环练习以促使肌肉放松,并促进大脑皮层唤醒水平降低,包括舒适的坐位或者卧位等,适当聆听音乐,以起到镇静、镇痛及安定等作用,使患者情绪得到不同效应的调节。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入院时及术后心理状态变化,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评定[2],HAMD全部来自于中国临床心理量表手册,包括抑郁情绪、入睡困难初段失眠、绝望感及自卑感等项目,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4分为极重度,总分超过35分则可能为严重抑郁,总分超过20分则可能为轻度或者中度抑郁,总分如低于8分则无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处理,卡方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均值±标准差)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入院时评分及对照组评分P<0.05,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情况(分)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由于受到腰椎间盘纤维性变性、弹性降低及外力作用影响,而产生的椎间盘突出、膨出、髓核脱出及压迫神经根等所致的腰部与下肢疼痛。报道显示,手术为应激源之一,其可使患者出现强烈及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而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则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了心理护理,即针对患者术后心理应激等方面予以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状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应用效果显著,与谢黎明等[3]报道相符。提示,临床护理工作中需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各种规律与特点进行掌握,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况予以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及负性情绪。分析认为,其与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较大的心理刺激及患者知道进行手术时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剂焦虑症状等具有相关性,经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和治疗自信心,进而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低于抑郁诊断标准。此外,经实施心理护理不仅使患者对手术的过程有所了解,同时对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均具有一定了解,进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为术后的康复建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心理状态,具有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及促进术后康复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松梅,毛红艳.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病人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7):226-227.
[2]胡英台.腰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53-654.
[3]谢黎明,唐静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88-189.
论文作者:魏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手术论文; 状态论文; 评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