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合作社的成长谜题:从一个失败案例说起论文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成长谜题:从一个失败案例说起

文 / 本刊评论员 吴 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讲师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诞生于19世纪初,早期主要为奶业合作社,但合作社规模和区域局限性很大。随着西进运动的完成,通过对西部大片肥沃土地的开垦,创造了大量的农产品剩余,但也因此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自此,作为农业合作社主体的营销型合作社开始兴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尤其是1890年到1920年这30年是美国农业合作社的繁荣期。截至20世纪20年代,共出现了大约1.4万家农业合作社,美国当前的绝大部分农业合作社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

农地产业堪萨斯城总部的标志牌(左)被换成了史密斯菲尔德(右)

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美国农业合作社在农业食品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据保守估计,其市场份额占35%左右。然而,农业合作社的数量却是急速减少,相比繁荣期缩水近九成,截至2017年底只剩下1871家。而与此同时,正如笔者在《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详见《中国农民合作社》2019年第4期66页)一文中曾提到的,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并购趋势越来越明显,单个合作社的体量越来越庞大,大型合作社(年营业额大于1亿美元)甚至超大型合作社(年营业额大于10亿美元)不断出现,合作社的联盟化、巨头化成为了当前美国合作社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于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是保证其传动系统乃至整机稳定、可靠的重要条件[1]。而滑油系统的设计、评估、优化等又必须基于传动系统各部件的受力和发热量[2]。可见,传动系统部件的受力和发热量计算对滑油系统乃至发动机整机的稳定、可靠都不可或缺[3]。

接下来聚焦一个具体的合作社案例。2002年6月,全美最大(没有之一)的农业合作社农地产业(Farmland Industries)正式向密苏里州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农地产业突然倒闭的消息震惊了全美,尤其是其下属的1500多家成员社和近万名农民成员损失惨重。最终,农地产业的化肥业务分别被嘉吉(Cargill)和科氏工业(Koch Industries)收购,食品业务则被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和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收购(双汇在2013年高价收购了史密斯菲尔德)。

农地产业成立于1929年,前身是一家为农民成员提供廉价石油和其他农资的小型石油公司——联合石油公司。由于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联合石油公司开始艰难地扩展业务,包括筹建石油精炼厂和加油站。随后,除石油产品外,联合石油公司还开始提供合作社品牌的汽车配件、涂料以及其他相关周边产品。随着逐步涉及更加广泛的产品,石油公司在1935年决定将组织名称更改为消费者合作协会,并于同年开设杂货部门,开始零售业务。然而,尽管合作社的服务多样化了,但石油产品的销售仍然是合作社的主要业务,很长一段时间里石油产品收入占比一直占据合作社总收入的80%以上,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一步促成了合作社繁荣的时期。合作社在战后还参与了其他领域,包括面粉和饲料的生产、家用电器制造以及金融保险等。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饲料项目,其第1年产生的收入超过杂货业务10年的收入,这也促使合作社在1953年最终关闭了食品杂货部门。合作社的另一个高利润业务是肥料,因为美国农民在战后开始加速使用肥料,而为满足肥料生产日益扩张的需求,合作社决定自行建造氮肥工厂,但这是一项异常昂贵的项目,几乎将合作社推向了破产的边缘。

到20世纪90年代,农地产业又迅速恢复元气,主要原因是肥料行业的利润飙升。从1990年到1999年,合作社累计利润近7亿美元,主要都来自化肥销售。这笔利润的很大一部分都以惠顾返还的形式回馈给农民,其余的用于业务扩张。农地产业扩张战略的一大受益者是旗下的农地食品部门(Farmland Foods),该部门通过每年处理超过700万头生猪而成为了全美第六大猪肉生产商。到1999年,合作社的年经营收入突破100亿美元,在2000年更是达到历史顶点——122亿美元。然而,好时光很快又结束了,就在1999年末,当时作为肥料重要原料的天然气的价格开始飙升。农地产业一开始还乐观地认为原料价格很快会下降,但没想到这一次的结果却是毁灭性的。而在这时,农地产业仍然处于大肆扩张的状态中,它正在建造一座巨型的化肥厂,同时要升级原有的老化肥厂,甚至花了大约1亿美元用于采购新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虽然出现了极大的资金缺口,合作社仍然通过举债的方式大力扩张版图。到1956年,合作社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跻身美国的大型农业合作社阵营。虽然这一时期石油产品继续占据合作社业务的主导地位,但随着化肥业务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石油产品的收入占比逐步降至50%以下。在这一时期,由于合作社的业务重点开始转向农资供应和农业服务领域,尤其是开始涉足生猪加工业务,所以,“消费合作社”的名称已经不再适用,合作社于1966年正式更名为农地产业。然而,好景不长,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经济滞胀阶段。

2000年初,随着亏损的日益增加,农地产业试图将其所有业务与当时排名第二的CHS进行合并,组建一家新的合作社,但CHS的理事们担心农地产业的债务问题会消弭合并的规模优势,以致于该交易破裂。到2002年初,农地产业化肥业务的亏损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同时,债权人担心合作社的前景及其偿还债务的能力,纷纷开始要求提前还款,合作社资金紧张问题雪上加霜。同年6月,作为美国农业合作社龙头的农地产业在历经70余年风风雨雨后轰然倒塌。

表1农地产业的成员社数量和营业额的变化情况(1929年—2002年)

试验所用的膨润土为河南省巩义市龙鑫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商业膨润土,其天然含水率为17.3%,其他基本特性见表1;其XRD衍射图,如图2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置身经济滞胀的大环境,合作社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成员数量和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1974年,合作社的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美元,成为超大型合作社,并保持年均20%以上的营收增长率。或许相对其他产业,经济危机对农业领域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危机加上过度扩张带来的不利影响,合作社的营业收入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在1983年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1986年—1988年),另一家大型农业合作社Agway短暂取代了农地产业的霸主地位(巧合的是,Agway也是于2002年宣布破产)。

事实上,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大型食品加工商和营销商逐渐成长为大型企业,像农地产业这样的传统合作社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中最大的困境在于,伴随着业务扩张导致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合作社往往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表2可以发现,在最后20余年(2001年和2002年的数据未公开),农地产业一直保持着极高的资产负债比率和较低的所有者权益比率。其间,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8%,在1982年甚至达到了76%。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农地产业的资产负债率开始超过60%,在营业收入最高的2000年(12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也到了73%。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一般而言,越是大型的合作社越依赖于通过借贷进行融资,而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可见,在风光的表面之下,资本约束一直是农地产业这一全美最大合作社的痼疾,肥料的原料涨价风波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表2农地产业的资产负债比和权益比的变化情况(1981年—2000年)

有了农地产业的前车之鉴,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开始探索更有创意的融资方式和更加审慎的扩张战略,比如取代了农地产业宝座的CHS,作为一家混合型合作社,其旗下公司已经有5只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根据2018年最新年报,CHS的资产负债率是50%;而诸如佛罗里达自然种植者协会(Florida’s Natural)和威斯康辛的有机谷合作社(Organic Valley)则选择集中精力,深耕有机食品这一细分市场,专注高附加值产品;此外,还包括有限合作社协会(Limited Cooperative Association)这种新合作社形式的出现,在惠顾社员之外明确了投资社员的身份认定,甚至放松了对投票优先权的限制。可能正如农地产业前CEO罗伯特·豪斯(Robert Honse)所言,农地产业最终选择破产,或许也是一个快乐的结局(happy ending)。

新型组合式直流断路器拓扑及其性能分析//郑晓铭,王钢,李海锋,郭彦勋,李健涛,洪潮//(24):10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7YJC790161)、国家留学基金委地方合作项目(2018留金项10006号)〕

标签:;  ;  ;  ;  ;  ;  ;  ;  

美国农业合作社的成长谜题:从一个失败案例说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