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教师认可和使用。本研究以高中数学教学为例,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了新课改下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旨在充分挖掘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3-0188-02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含义与目标中国论文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指的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
分层教学的应用目的在于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习层次相对较高的同学能获取良好的学习资源,而学习层次相对较低的同学也可以在本层次中获得相应的发展,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推进,最终达到优则更优.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依据及其作用
1.分层教学的应用依据
①“因材施教”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优势潜能”.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②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也为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传统经验和理论实践依据.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其教学中就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分层次教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③心理学研究依据.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2.分层教学的作用
①分层教学可以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着课本和教学大纲转的被动局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而开放的课堂环境,使课程能够成为一种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吻合的,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充分发展的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使每名学生都可以争取到一个属于他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
②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
③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可以极大地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向学生宣布上述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其次,教师应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
三、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在教“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应要求A组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组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C组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2、课前预习层次化。针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相对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明显增强的特点,只要教师能深钻教材,领会一“纲”两“说明”之精神,把握其弹性,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让高一学生预习时,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同时,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还要安排好教学节奏,做到精讲多练,消除“满堂灌”,消除拖泥带水的成份,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补充些趣味数学,以便活跃课堂,努力做到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教学全过程。
4、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
5、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就是在统考中,也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6、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分层次教学的目标,预习、课堂、作业、考核、辅导等层次化固然重要,但还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见的因素影响着分层次教学的实施。课后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家长密切配合,与班主任的协调,教师的责任心,教态,语言,作风,人格等都会对分层次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中值得注意。
参考文献
[1]黄秀荣.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45-46.
[2]庄玉芹.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58-60.
[3]周鑫炎.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3):23-25.
论文作者:吴永周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课后论文; 公式论文; 不同层次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