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须注重专利文献的调查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创新论文,文献论文,注重论文,专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孙子·谋攻篇》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知己,每战必败。”这是古往今来军事家所推崇的重要军事谋略,而今也早已成为成功企业家开发经营、取胜市场的重要谋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景气时,抱怨技术难开发,产品无市场;也有的企业见市场上什么热销,就生产什么,结果侵犯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遭到起诉,赔个精光。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过程中忽视了专利文献的调查和利用,没有做到知己知彼。
专利文献是指已经申请并被确认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发明创造的有关技术资料,及保护发明人、专利人权利的有关资料以及已经出现或尚未出版的文件的总称。它是世界上管理最精确、组织最严密的追溯性资料,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专利文献是报道最新发明创造最快的信息源,具有最新颖、最广泛的技术内容。由于新颖性是获得专利权的必要条件之一,发明人为了取得专利权,通常都会力求抢先提出申请,从而使专利文献成为报道新发明创造最快的信息源。比如,1923年在专利文献中公布的电视技术,到1928年才在其它技术文献中首次公开;喷气发动机技术是在1936年第一次公布在专利文献上的,直到10年后才见诸于其它技术文献;聚合催化剂在专利文献中公布的时间是1953年,在其它文献中公布的时间是1960年,晚了7年。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的90~95%可在专利文献中查出,而在其它技术文献中反映出的只有5~10%。
第二,专利文献内容详尽,实用性强。一般的技术文献,如书报、期刊等,往往偏重于理论探讨,对企业来说实用性不强。专利文献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所有应用领域。按照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人申请专利时在其专利申请文件中必须对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公开,不仅有文字说明,有时还要有附图及附图说明,不仅有产品组成和构造,还有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及更为具体的施例,而且这种公开必须充分到使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申请文件的描述能够实施该发明创造的程度。因此,专利文献对技术的公开程度是其它科技文献所难以比拟的,这对于企业家来说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第三,专利文献连续系统,汇总了数百年来人类发明创造的技术资料,详细记载着许多发明创造及其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内容,有利于技术跟踪和技术预测。
第四,专利文献能够反映专利技术的法律状态。专利文献不仅记载了专利权生效的日期和地域,记载了有关专利事物的各种通知和信息,还公布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专利权失效的专利号码。这些信息对于技术开发、专利许可证贸易以及技术引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专利文献结构形式统一,便于检索。
专利文献在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预测,确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方针
主要包括:①通过对某技术领域中各种专利申请技术的分布和变化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内外该领域内各种技术发展现状和动向,预测其发展趋势;②通过对某一项技术的追溯调查,了解其来龙去脉和发展水平,分析其构成和技术成熟程度,预测该技术是“朝阳技术”还是“夕阳技术”。③通过对某领域中某项技术专利申请的数量,以及竞争对手申请专利的数量,可以预测出该技术的研究重点,分析出竞争对手的研究开发动向,掌握市场需求,从而制定、调整本企业研究开发的主攻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技术创新都是对现有技术而言的,如果不了解现有技术,必然要走很多弯路。据统计,各国因未查阅专利文献,使研究课题失去研究价值,每年造成的损失,美国达11~13亿美元,英国为2~3千万英镑,前苏联16~19亿卢布。我国更是有大量的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和开发,给我们原本就少的科技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例如,我国一家保温瓶厂,花了几年时间组织攻关,终于解决了以镁代银镀膜工艺,当他们组织鉴定并想申请国家发明奖时才去进行专利查新,结果大吃一惊,发现英国的一家公司早在1929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申请了专利。当时该专利早已期满失效,成为公知公用技术,我们只需要拿来使用就可以了。某企业投资数十万元研制了一种汽车消声技术,待该技术研制成功后,发现国外在几年前就已有了这种技术,并且其技术内容完全落入他人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而且他人的专利技术比自己研制的还要先进,结果使该技术失去了实施的价值。象这种忽视专利调查,造成大量浪费的案例在我国还有许多。当然,这浪费不仅仅是资源,更重要的还是浪费了开发市场、占领市场的时机。
当然也有不少成功的运用专利调查的案例。例如,日本企业界对专利文献格外重视。他们认为专利文献是基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情报,它可以使自己了解对手,启迪思路,加速技术创新。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专利管理机构,集中大批优秀技术人员,长年不懈地对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研究。1976年日本本田技术工业公司在大量调查全世界有关净化排气专利文献的基础上,研究成功排除废气中有毒物质最低的发动机,并申请了近百项专利,引起美国汽车行业的震惊。美国哈尔昆公司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分析了日本昭和电工所取得的在含碱的金属氧化物触媒上,使丙烯,氧和过氧化物气体等原料接触制取氧化丙烯的专利,并进一步开发出一系列的新发明,为该公司带来了巨大收入。又如,我国石家庄市华行医疗器械厂在该厂新产品开发管理条例中规定,每项新产品开发立项前都必须进行专利查新。他们在确定本厂医疗器械产品开发方向之前,对国内外相关专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这些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在此领域的研究开发中有三个倾向:一是疾病诊断仪器专利申请量大,技术水平高,而治疗疾病的仪器专利申请量小,技术水平低,特别是辅助性治疗手段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二是治疗仪器以综合性、通用性物理疗法为主,对症专用的仪器较少;三是临床应用的仪器多数建立在西医神经学和近代物理学理论技术上,结合中医理论与治疗方案的仪器几乎是空白。根据这些分析,厂领导在决策中把常见病、多发病的专用特效电子治疗仪作为本厂产品开发方向,相继开发出“风湿治疗仪”、“胆结石治疗仪”、“痛经仪”等多种电子治疗器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曾经有一次一位专家建议他们开发“心脏功能测试仪”,他们进行了专利调查后,发现国内已有多家单位申请了该产品的相关专利,并已有企业开始生产这种仪器,说明该技术已进入商品化阶段,结合市场分析,他们决定不对这项技术立项开发。
二、利用专利文献,有利于开拓思路,解决难题,提高技术创新效率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正确地利用专利文献将会在研究开发新产品中节约60%的投资,节省40%的时间。因此,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中,不断检索利用专利文献,对于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同一研究课题,往往同时或先后有许多人都在研究,并不断申请专利,通过专利文献查新,不断追踪,往往能从中受到启发,开拓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北京低压电器厂开发漏电保护开关,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未找到理想的技术方案,后来利用7天的时间查阅了大量的专利文献,找出70多篇相关技术资料,经对专利文献的分析,大受启发,仅用3天就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并申请了专利。杭州东宝电器集团公司在开发一种新式柜式空调器的过程中,经过研制,大大降低了室内机的风机噪音。随着风机噪音的降低,原来不易察觉的系统气流声却变得明显,反而更令人头痛。在数位科技人员历经月余反复研究而不得其解时,在查阅的一份日本公开的专利文献上,却发现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即用多路分段节流机构缓冲气流声的方法来处理。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只用了几天时间就轻松地攻克了这一难关,使新产品得以及时上市,抢占市场。美国曾攻击“日本在技术开发上蹭车”,就是因为日本在振兴经济的过程中非常善于利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已开发成功的先进技术为已所用。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引进吸收,甚至模仿竞争对手的开发成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研究开发效率,一批批新产品新技术不断问世,使本国经济、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技术强国。
三、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利用专利文献可以避免技术引进中的失误
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是一个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必不可少的措施。而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一可以了解欲引进技术或设备的发明创造历史及趋势,通过该领域专利量的变化,对其先进程度和发展前景作出正确评价;二可以提供引进技术中专利的内容和保护范围,了解欲引进技术的复杂程度,对本企业的消化吸收和再开发能力作出客观地比较判断,从而为技术引进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避免盲目引进;三可以提供欲引进技术中专利的法律保护状况,如是否具有有效的专利权,专利保护的有效期限和地域,对引进技术的价格做到心中有数,在谈判中做到知己知彼,为取得有利的谈判结果提供有力武器。在这方面,既有上当受骗的案例,也有成功的例子。例如,我国某汽车制造企业在与国外某公司进行合资谈判过程中,对方的一项重要投资就是技术,作价1600万美元,其中包括专利技术97件。事后,我方通过专利文件检索才发现,其中有23件专利已经过期,29件专利已经到期,13件专利刚刚提出申请尚未获得授权,真正有效的只有32件,如此,至少被外国人骗去1000万美金。又如,英国皮尔金顿公司向我国转让浮法玻璃生产技术时,一开口就提出要2500万英镑的“专利入门费”。我方没有盲目答应,经专利文献检索后,发现该公司就该项技术的137项专利,有51件已经过期。我方据此与英方谈判,硬是将“专利入门费”砍去97%,最后只付给英方52.5万英镑。鞍山钢铁公司在引进一项技术时,外商要求支付10项专利费用,鞍钢委托专利事务所检索后获知,所谓10项专利技术中只有3项与该引进技术有关,且尚在申请中,有2项是在1920年申请的,早已失效,其余5项均与该引进技术无关,从而避免了国家400万美元的损失。
四、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利用专利文献法律特征,即可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又可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
专利文献不仅是一种技术文献,更是一种法律文件,发明创造一旦获得专利,就会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创新产品的优异性及其潜在市场价值,是保证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因此,一旦开发出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对手就可能会仿制。防范这种侵害的有效方法就是及时申请专利,取得法律保护。同时,企业要充分利用文献信息,注意监视国内外专利申请的动向,对有损于本企业权益的他人的专利申请及时提出无效请求,对侵犯本企业专利权的行为要及时提出诉讼请求,依据法律程序加以解决,从最大限度排除阻碍本企业竞争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然而,也不有少企业领导人和技术人员对专利权有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只要不是仿制别人的产品,而是自行研制开发的就不会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作为知识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其财产权的主体往往只能一个,即相同的发明创造,专利只能授予一个申请人。一旦该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其他任何人或者单位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能使用与该专利相同的发明创造,尽管这项发明创造是你自己开发完成的。否则的话,你就会因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专利调查,随时关注是否有相同的技术申请专利,以避免企业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的新产品,不但得不到回报,反而会在实施或许可时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犯。如果发现有相同技术申请了专利,要立刻调整自己的开发路线,吸取他人专利中的精华,避开已有专利保护的范围,开发出更为先进的技术。
专利文献的调查利用是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技术创新全过程。在创新过程和市场开发的不同阶段可以运用不同的专利调查战略,如技术动向调查、专利性调查、公知情况调查、法律状态调查、同族专利调查和监视调查等。作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制定企业创新计划和发展目标时,应该注重并学会善于运用专利调查战略,利用专利文献提供的技术、产品、市场和法律信息,使企业的经营决策科学化,具有预见性和战略性,增强技术创新活力和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