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美英1, 冯永梅2

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美英1, 冯永梅2

李美英1 冯永梅2

(1新疆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2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医院 陕西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对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90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有无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将90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评价两组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中41例(91.11%)获得临床治愈,4例(8.89%)死亡,对照组中33例(73.33%)获得临床治愈,12例(26.67%)死亡。研究组的损伤控制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损伤控制理论;骨盆骨折;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207-02

在骨科急诊创伤中,骨盆骨折危险系数高,其中50%~60%合并大出血,10%~26%具有死亡风险,所以争分夺秒地实现这类患者的损伤控制显得意义重大。损伤控制理论最早应用于腹部创伤,目前也已在骨科等专科中推广、应用开来[1]。本文对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9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女=58:32,年龄26~63岁,因车祸、高处坠落、砸压而致伤者分别有41例、23例、26例,骨折后至就诊时间介于20min~2h,按Tile分型中的A 型、B型、C 型分别有32例、44例、14例,开放性、闭合性骨盆骨折分别有11例、79例。根据有无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将90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对照组45例与研究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组中仅研究组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具体内容包括:(1)急救时间控制:接到急救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急救现场,迅速对患者的伤情作出判断,如有必要可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开通静脉通路,采集血液后进行输液,穿刺技术娴熟,争取一次性成功;对患者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注意患者的尿液变化,若发现插管难度大,并有血性液体出现,则提示患者的尿道出现损伤,而若插管比较轻松,但有少量血尿出现,则提示患者多为膀胱破裂,需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的情况,以便早期对症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负性心理控制:患者可能一时难以接受骨折的发生以及害怕死亡,极易产生焦躁、恐惧等大幅度的情绪波动,所以需尽快地将患者的情绪安抚下来,以利于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失血性休克控制:需及时对患者出现的血压降低、口干、尿少及四肢冰冷等情况进行抗休克干预;保证低氧血症者的气道畅通,避免加重缺氧状况,有效对组织器官进行保护,最大化解除患者的性命之忧;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建立起良好的静脉通路,输液的速度需顾及到生命体征的变化,使平均动脉压能够相关稳定;认真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做好动脉血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的跟踪监测;对于多发伤患者,为保护其骨折端的血管神经,可先对其进行简单的外固定和牵引。(4)并发症控制:急诊全程需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与评估,排除诊断差错。若发现存在腹肌紧张、腹胀以及腹痛等情况,且抗休克措施无效,则需立即进行剖腹探查,及时开展脏器修补术。常规留置导尿管不仅有助于监测有无休克,同时还有利于及时发现膀胱尿道是否损伤。注意患者有无存在排尿困难以及尿道口溢血等症状,及时对尿道损伤进行处理。若患者合并直肠损伤,则一般存在肛门内出血;若患者瞳孔散大、血压水平异常高,则一般合并颅内损伤;若患者存在下肢运动障碍,则一般伴有脊髓神经损伤,针对这些合并症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5)医源损伤控制:如无必要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使患侧下肢受到过多的牵拉则导致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加重休克症状。可将砂袋垫于患侧下肢的内侧,一方面避免肢体发生内旋与外翻,另一方面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前准备好呼吸气囊等、氧气袋等急救物品,以及时应对在诊查时出现的损伤。护送患者时需保证约束带以及各引流管得到有效的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中41例(91.11%)获得临床治愈,4例(8.89%)死亡,死亡原因: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腹腔脏器损伤死亡,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对照组中33例(73.33%)获得临床治愈,12例(26.67%)死亡,死亡原因:4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因腹腔脏器损伤死亡。研究组的损伤控制效果明显较对照组优(P<0.05)。

3.讨论

所谓的损伤控制理论,即对于有手术指征且生命体征不稳的患者,为了消除其危险因素损伤带来的致命性,首先可进行简单、小创伤的应急手术来解除攸关性命的损伤,而后再实施进一步的复苏以及计划分期手术来对非致命性的损伤进行处理,这为赢得患者的生存机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2]。骨盆骨折患者通常都伴有多脏器损伤、失血性休克、抵抗力下降等情况,死亡的风险极大,所以极有必要通过争分夺秒分急救措施来解除其致命因素,所以损伤控制理论极为适用。报道显示,传统观点中,由于认为患者的耐受度差,所以早期一般不开展开放固定、复位等手术,但这导致的残疾率十分高,而随着骨科临床急救观念的更新,受到损伤控制理论的启发,在全新概念的急救护理下,临床治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残疾率控制在一定的较低水平[3]。

总之,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喜红. 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4:246-247.

[2]王芳. 损伤控制性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S1:271-272.

[3]刘慧,李忠海,张春丽,双峰.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24:133-135.

论文作者:李美英1, 冯永梅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应用损伤控制理论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李美英1, 冯永梅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