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宁海燕

  宁海燕 (广西北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区; 5374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 2015.1~2018.10 期间收治的 50 例急性脑梗塞,等 分为甲、乙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乙组总有效率为 96.0%,较高于甲组 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 性脑梗塞患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优化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尿激酶静脉溶栓;综合护理;疗效观察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98-02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以偏瘫、失语等为主,严重 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活动。脑梗塞溶栓治疗的目的是溶解血栓,尽快恢复梗 死区血液循环,进而获得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减少神经细胞死亡与其功能损 伤程度[1]。我科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干预,现对具体情况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具有明确临床诊断、意识清晰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 50 例急性脑梗塞 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 2015.1~2018.10。等分为(甲组、乙组)两组,甲组男 17 例,女 8 例;年龄(58.7±25.9)岁。乙组男 15 例,女 10 例;年龄(58.4 ±26.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甲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在溶栓治疗前告知患者溶栓过程中的注意事 项,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乙组患者溶栓治疗 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溶栓治疗前:进行心理疏导。急性脑梗塞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 与致残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病后在肢体功能、语言能力等方面出现障碍,很多 患者产生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状态。此时护士应积极与患者交流,结合其病 情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予以健康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在患者对自己病 情有全面了解、护士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情况下进行血常规、凝血五项、肝 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并在以上过程中严格监护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遵医嘱 吸氧以提升血氧含量。为减轻数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建议留置静脉针。

  1.2.2 溶栓治疗中:快速建设静脉通路,遵医嘱把溶栓药物尿激酶输注至 患者体内,用量为 150 万 U/次,将其与 100ml 生理盐水混合,在 30min 内输注 完成。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患肢肌力变化等,经常询问患者 是否产生头痛、恶心等脑出血前兆症状。若出现以上等不良情况,应通知医师 尽快结束溶栓治疗,以防发生脑出血。大多数急性脑梗塞患者伴有高血压,在 溶栓过程中最好不要使用或慎用降压药,血压指标≤180/150mmHg,否则遵医 嘱给予降压药。 1.2.3 溶栓后:首先,溶栓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有左房栓子或颈总动脉软 斑块掉落等现象,引起新的栓塞,为预防新栓子掉落,溶栓后护士应指导混着 绝对卧床 2h,24h 内在医护人员引导下在床上活动,不宜过早在床下活动。其 次,监测生命体征及效果疗效情况与药物治疗效果,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需及 时通知医生。最后,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引导患者多适用高蛋白、低盐、 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食物,主动调整饮食不洁、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忌 烟酒与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多饮食,以保证大便通畅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洲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ESS),拟定疗效评价标准:①显 效:ESS>95 分;②有效:ESS 评分进步>10 分,患肢肌力提升 II 级;③无效: ESS 评分进步<10 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 SPSS16.0 软件包处理数据,率(%)表示计数资料,X2 进行检验。 当 P<0.05 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乙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 96.0%、68.0%,甲组以上两项疗效指标分 别为 76.0%、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论文作者:宁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论文_宁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