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资源论文,农村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试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等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备、供给及它们分配的比例结构。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配备、供给,即职业教育资源由谁投入、怎么投入的问题。第二层涵义是指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配备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职业教育中分配的比例结构,即职业教育资源如何在职业教育内部按比例进行分配、使用的问题。这第二层涵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职业教育中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各自内部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分配的比例结构。从人力资源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结构看,比例结构主要表现为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工勤人员之间的比例;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比例;各类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比例;实习指导教师的配备比例;拥有不同学历的教师之间的比例;教职工(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以及领导人员和教师队伍的实际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际关系等。从物力资源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分配的比例结构看,比例结构主要表现为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文化课教学设备与专业课教学设备之间的比例;各种物力资源与学生的比例;以及不同质量水平的物力资源之间的比例。从财力资源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结构看,比例结构主要表现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金之间的比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中人力与物力之间资源分配的比例结构,主要表现为教学人员与教学仪器设备之间的比例;教职工与图书资料的比例;实习指导教师与实验实习基地的比例。第三层涵义是指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备、供给及它们分配的比例结构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适应的程度,即职业教育结构与当地经济结构的适应性。
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职业教育资源的配备、供给,不同的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比例,不同的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适应程度,资源的配置效果不同,即资源的直接利用效率、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不同的,这里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指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职教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最佳组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职教资源配备及分配比例的不断调整、优化的动态过程。
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够合理。 主要表现为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配备比例不合理;专任教师与职工之间的配备比例不合理;各类专业课教师之间的配备比例不合理。特别是近几年,农村一些普通中学改为职业中学,随着课程设置的调整,新专业的出现,专业课教师明显不足。
(2)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 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表现为一些职业学校教师的学历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经验较少,专业技能较差。据统计,全国农村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教师除少数人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外,其余多为普通文化课教师改为专业课教师的,他们中的多数人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实践经验少,专业操作技能低,并且还有一些人没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甚至是不愿接受“改行”这一事实。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质量,影响到职业教育的信誉和吸引力,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农村职业教育物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力资源配备不足。 物力资源配备不足突出表现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职业学校无论是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还是实验实习基地,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物力配置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2)各种物力资源配置比例不尽合理。如一些学校校舍、 教学仪器有了,却无力购买实验设备,使教学设备与实验设备比例失调。这些都影响到学校教学实验的开展,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影响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一些职业学校不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实力, 不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及生源密度,盲目攀比,一味向高标准看齐,导致物力资源的浪费。
3.农村职业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国农村多数地区职业教育经费不足,影响到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物力资源的达标。具体表现为:
(1)人员经费所占比重过大,公用经费严重短缺。
(2)在人员经费中,工资所占比例过大, 人头费几乎占了人员经费的全部,教师进修提高的费用几乎为零。
(3)由于经费所限,物力资源不仅配备不齐, 而且用于不同质量水平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经费比例也不够合理。
4.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育的程度结构上, 一些地区不考虑当地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发展了中等职业教育,却忽视了初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教育的程度结构没有与当地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致使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前没能接受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影响到后备劳动者素质,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在教育的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上,一些地区不是在充分研究当地产业结构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和课程,而是一哄而上,上热门专业、热门课程,如上微机、上财会,造成毕业生严重过剩,造成原本紧张的教育经费的巨大浪费,同时也由于毕业生用非所学,使其潜在的劳动能力没有发挥出来,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与此同时,由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及课程,如农字当头的专业及课程,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专业及课程被忽视了,培养出的这方面的毕业生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又进一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增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配置职业教育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确定职业教育结构已成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三、优化配置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对策
1.深化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目标是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制,职业教育资源才有可能得到合理、优化的配置。从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其大方向应该是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的宏观调控、统筹管理为辅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因为,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农村劳动力,它必须首先面对农村劳动力市场,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不同劳动力的需求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即根据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确定职业教育结构,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城镇建设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使有限的职教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职教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可能发生的变化确定职业教育结构,并根据这一结构确定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比例,职教资源的配置才可能是合理的优化的。作为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应从宏观的角度对本地区劳动力的需求及职业教育发展进行预测和宏观管理,因为毕竟“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会给基层职教单位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同时,政府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和统筹工作。总之,要根据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的宏观调控、统筹管理为辅的农村职业教育体制。
2.从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农村职业教育结构
影响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是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因此,要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职业教育结构,切忌走形式,切忌一刀切。如根据当地实际确定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体制;积极、主动地调整职业教育的程度结构、专业结构;灵活地设制课程和学制;灵活地采取各种办学形式;合理地确定学校的布局及办学规模等。特别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农村职业教育结构的确定首先应以农字当头,要以农科专业及课程为龙头,以为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只有这样确定的职业教育结构才可能是合理的,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才可能是优化的。也只有这样,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劳动力才会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既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能给农民(毕业生)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也只有这样,农村的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在经济比较发达、乡镇企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职业教育结构的确定、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应以为乡镇企业培养技术骨干为宗旨,要为当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及小城镇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政府的统筹力度
在我国,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单位(实体),农科教、职教、普教和成教是平行的部门,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责和利益。因此,要使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做到资源的沟通与共享,使农科教、职教与普教、成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筹与结合,还必须由当地的政府进行统筹管理。职教内部资源的构建与共享、农科教的统筹、“三教”的结合程度等关键在于政府的统筹力度。当然,这种政府的统筹必须是在充分了解本地区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与可能的供给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是一种瞎指挥,不仅起不到合理、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的作用,还会由于盲目的决策,给职教资源及当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4.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估指标体系,发挥评估导向作用
目前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在对所属学校进行的考核评估中,对各种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都很明确,而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比例要求却不很清晰。这种考核评估办法助长了校际之间的盲目攀比之风,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只有设立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引导我国农村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在财力有限、经费紧张的条件下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会促使那些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上还没有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校努力去开财源、增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避免或减少由资源配置不齐带来的教育质量不高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