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洪源

李洪源

伊春市乌马河社区服务中心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说明对象,根据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梁组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仅有1例(1.96%)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血栓发生率为13.46%,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重要推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比较常见的合并症,可造成下肢肿胀、淤血。临床提倡诊疗过程分中为患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1月10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说明,汇报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10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患者年龄23-79岁,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操作标准[1],且对我院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同意。根据护理方法将10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65.37±3.2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66.27±3.8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排除标准[2]

(1)年龄超过80岁者;(2)术前合并严重感染者;(3)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者;(4)无法正常交流及沟通者;(5)无家属或法定监护人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及医嘱执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并不断深化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严格按照患者心理特征及主要诉求执行护理工作,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时,要采取恰当方法告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合并症,进而引起患者重视,减少由患者主观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要对患者术前饮食进行指导,充分预防便秘,避免血液凝结现象,减少术中静脉回流发生率。

(2)术中护理干预: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麻醉处理,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保证患者下肢肌肉、关节均处于安全状态。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尿道情况,配合手术医师,术中相应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出现对患者静脉内膜进行过度按压现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为患者进行下肢输液,特别是左下肢。进行止血、包扎等相关处理时,要保证操作迅速、不拖泥带水,避免损伤血管。

(3)术后护理干预: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呼吸进行科学指导,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时间为患者进行双下肢练习,如踝、膝关节、足等关键位置的屈伸训练等。指导患者正确翻身技巧,告知家属长期卧床的不良影响,讲解术后功能训练的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督促作用,进而为预防和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4)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患者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针对老年患者,要加强防护管理。为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同时,骨科手术往往需要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当输血量超过800mL时,则会明显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这是由于血浆制品往往在血库存放时间的时间较长,大量输入患者体内后,可增加血液黏度,并提高血液颗粒剂含量,进而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便利条件。为此,针对大量输血者,护理人员要分次从血库进行取血,并尽快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及比较。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96%。对照组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合并症,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肿胀、淤血等现象,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临床护理学认为,若忽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视,则无法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造成血栓延伸至深静脉主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临床提倡诊疗过程分中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而为骨科手术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

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强调临床护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不断减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完善良好的护理模式,进而不断提高骨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全面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及综合性预防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3]。

多年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在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前,临床护理人员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权威文献指出,老年患者体内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往往高于青壮年患者,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为此,要做好老年患者基础护理,严格控制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减少护理风险事件。

【参考文献】

[1]李焕喜.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09(07):651+657.

[2]马金枝.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07):246-247.

[3]严璐,李红梅.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4,15(10):1720-1723.

论文作者:李洪源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论文_李洪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