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方法论文_白继岩

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方法论文_白继岩

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151400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企业的规划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应当尊循新的原则和机制,必须建立一套更加科学、严密、合理、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提出了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的对策,总结了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措施要落到实处的要求。

一、养殖场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1.免疫程序制定不规范,操作执行不到位。尽管每个养殖场都制定有免疫程序,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操作不到位,尤其是对生猪蓝耳病、口蹄疫的防疫不重视,报存侥幸心理,甚至只听信饲料兽药生产厂家所谓的专家的建议,故而对蓝耳病、口蹄疫防疫不到位。个别养殖场甚至一次都未防的。防了的也只是做个首免,二免基本没防。

2.业主和饲养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规模养殖场业主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回乡农民等,业主们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他们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有的掌握较深较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规模养殖场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则尚未入门,动物的饲养管理全听有经验的养殖户的指点。饲养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文化层次有高中、初中、小学文化,有初识字的,更有一字不识的文盲。这些人对动物养殖科技知识知之甚少,对动物的饲养管理、防疫治病全听业主和管理人员的指导。

3.免疫档案不健全。多数养殖场对建立养殖档案不重视,不按规定建立养殖档案,不明确建立养殖档案的重要性,怕麻烦,已建立的档案填写不规范,内容不齐全,不能随时反应出该场的生产发展情况、免疫情况、管理情况。

4.防疫制度建设有差距。规模养殖场的动物防疫制度,规模较大的动物防疫的制度相对较为健全,措施也较为落实,防疫效果也较好;规模相对较小的动物防疫的制度则不健全,措施落实也相对较差,动物防疫效果也不够理想。

5.规模养殖风险加大,动物防疫现状不容乐观。规模养殖场虽能批量生产畜禽产品,养殖效益较高,但其风险较大,特别是动物疫病危害的风险较大;因动物的集中饲养,动物疫病易于发生并快速传播。现规模养殖场业主已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均十分重视动物疫病的防制工作,整个养殖过程都主动防疫,自己购买消毒药、疫(菌)苗积极防疫;初涉规模养殖的业主,盲目听信于有经验的养殖业主的防疫安排,未根据自己的养殖情况合理科学免疫。

6.动物免疫用疫苗来源复杂

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所用疫(菌)苗来源相当复杂。仅有少部分养殖业主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需时领用,其余大部分养殖业主,有的自己到兽药店、饲料市场购买,有的在邻县兽药、饲料经营者手中购买,也有通过养殖“师傅”传输而来的。从这些途径来的疫苗,存在着如下问题:其生产厂家是否是国家的定点生产企业,冷链系统是否健全完善,疫苗的运输、保管过程是否按要求进行,,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使用后免疫力是否增强。目前,已有个别养殖场出现了免疫失败的现象。

6.滥用抗菌素药物影响动物防疫效果和产品质量

个别规模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对抗菌素药物的使用过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饲料中滥加,长期使用;二是治疗滥用,大剂量加倍使用;三是防疫注射反应抢救时,首当其冲使用大剂量抗菌素药物,这些抗菌素药物虽然对抢救有一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抑杀了疫苗中有益活菌群,影响疫苗的效力。长期大剂量使用抗菌素药物,致使抗菌素药物在动物体内长期大量残留,防疫注射时影响疫苗的效力,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禽产品的质量。

二、养殖场动物动物疾病预防控制方法

1. 在建设中小养殖场时,应该建造必要的围墙设施,一旦发现患有疾病的禽畜,就应该及时的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疾病扩散蔓延至整个群体。另外,还应该科学的确定养殖规模,降低养殖难度,要保质保量的进行科学化管理,以防工作的疏漏,这样即使疾病发生且难以控制,也会尽量减少损失。养殖场应该建设在远离居民区、向阳和远离水源的地区,而且养殖场之间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谨防疾病的扩散和污染环境。

2.做好检测工作 养殖场必须要加强对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的意识,并制定完善检测制度,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周围环境等情况,确定日常、重点防控计划。养殖场应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好记录,为后期动物免疫计划的执行提供数据支持。另外,还需要将检测记录呈交给当地疫病预防部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检测记录的研究,对检测区域做好限定时间内的免疫工作,对于部分抗体达标的动物还需要做好加强免疫工作。最后还需要做好检测跟踪计划,对免疫接种后的养殖场和动物实施动态监控,一旦发生疑似病例必须要加强管理,通过隔离治疗等方式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扩散,做好疫病控制工作。

3、倡导动物疾病传播隔离防范意识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兽医一般都只是进行针对性的诊治,不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防控,而且免疫程序及疫苗配置效果也存在不合理性,再加上注射疫苗方法错误和没有严格消毒等原因,就会使得动物疾病愈发严重且难以控制,因而疫苗药物必须要经过动物卫生监督人员的严格检疫,同时在科学的配比下才能确保防治效果。另外,为了防止传播,还应该适时的实行动物隔离措施,对那些患病禽畜实施集中管理制度,做好消毒及诊治工作,从根本上切除疾病传染源,确保不会发作并蔓延时,才能放人群体内饲养。

4、减少养殖场动物的种源

若养殖场的动物来自不同的种源,新品种的引入将导致新疾病的混合感染,非但威胁到引进的新品种,对原有的种群也构成相当大的威胁。所以必须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新品种的购选,要经过调查种群的健康状况,是否进行过疫苗接种计划和防疫措施等,一定要确定是完全健康的动物才可以进入养殖场。

5、做好病死畜禽的处理工作

对于一些气温较高的地区来说,如果养殖场中出现了大批量动物死亡且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好处理工作的情况,那么病毒就会随着空气的流动而大范围传播,从而对其他健康的动物构成威胁。基于此,养殖场需要严格按照无害化标准来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妥善处理,最好能够单独建设动物尸体的掩埋坑。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动物尸体掩埋坑不易挖的过深。

6、加强养殖场疫病预防管理 养殖场管理是关系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的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养殖场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动物养殖空间小、气温变化、疫苗注射以及环境脏乱差等都会增加疾病发生与传播的概率。另外,湿热的环境会促进细菌的大量繁殖,如果发病后只是单纯的采取抗生素或其他药物进行处理,并不能有效解决。因此,养殖场为做好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必须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尤其要保证动物生长环境的干净,避免大量病菌的滋生,降低疾病发生率。

论文作者:白继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方法论文_白继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