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班正常工作是世界性难题,也是中国民航强国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自2013年初的“1.03”事件以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痛定思痛,以加强A-CDM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提升运行管控综合能力为手段,逐渐总结出“总量控制、动态管控、时段研判、有序衔接”16字方针,机场放行正常率常年处于全国千万人次以上机场前列。本文以昆明机场为剖析样本,就全国大型机场航班正常工作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昆明机场;航班工作探讨
引言:近年来,作为国家门户枢纽机场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机场管理机构主体职责,逐步走出了一条相同而又不同于其他各大枢纽机场的“长水常准”之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昆明机场航班正常工作基本做法
1.1夯实信息化基础。在航班正常工作中,A-CDM系统成为了机场管理机构履行管理职责的触点和手段,为机场运行指挥机构“看得见、看得全、看得远,管得到、管得上、管得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加强资源能力建设。近年来,昆明机场高度重视资源能力建设:东、西区机坪的改扩建,新增48个停机位,极大缓解了运行保障压力;22号、03号II类盲降建设的完成,夯实了低能见度运行的基础;热吹车、除雪车、洒布车、航空器除冰车等除冰雪硬件设施的逐步到位,有力提升了机场面对冰雪天气的应对能力……硬件设施的不断改善,打牢了机场当局应对极端天气的处置基础,资源能力建设已初见成效。
1.3健全运行服务体系。近年来,昆明机场充分履行机场管理机构职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加强体系内的协同联动。随着平台的建立,强化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保障单位的整体联动就有了抓手。以AOC为例,多家航空公司及地服、物流等保障单位已入驻指挥大厅,初步形成了统筹配合的组织运行管理体系。
1.4提升运行服务综合保障能力。五年来,昆明机场严格贯彻落实民航局“资源能力是基础、信息畅通是核心、协同联动是根本、快速处置是关键”28字方针,同时结合机场运行实际,边实践边思考,逐步总结出了“总量控制、动态管控、时段研判、有序衔接”16字常态化应急机制。昆明机场在航班正常工作中初步实现了“由各保障单位各自为政向系统化运行的转变,由信息分散向信息聚集的转变,由行政协调向航班运行机制调控的转变”,进而推进了机场管理机构依法依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目标的实现【4】。
2、昆明机场航班正常工作理论探讨
面对航班正常工作这一全世界民航的难题,如何持续巩固,稳步提升,结合昆明机场近年来的实际经验,笔者认为协同融合才是航班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
2.1协同融合是极端天气航班保障本质所在。“1.03”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航班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本质就是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多个单位联合起来的协同保障。只有告别传统运行模式,打通信息孤岛,攻克闭塞坚冰,坚决杜绝机场各保障主体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才能做好极端天气下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发挥机场管理机构职能,提供服务平台,倒逼各保障主体协同融合。
2.2协同融合是民航强国战略机场发展精髓所在。机场保障能力的最终体现就是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理,机场保障能力也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能力的基础,他决定着延误处置工作的成败。保障能力并不是一个单一主体能够决定,他是所有保障单位综合能力和合成,任何保障单位、保障部门缺一不可,这促使各保障链条必须要协同融合。
2.3协同融合是当前行业地方具体发展形势要求。结合云南发展实际,围绕云南省“四级五网”战略布局,沪昆高铁已经开通,昆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已经获得省、部联合批准【4】。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航班保障特别是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中,空铁、空地等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深度融合已是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和方向。
3、昆明机场航班正常工作实践思考
航班正常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着力构建以提升运行效率为核心的机场保障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2】。
3.1努力使运行总量和保障能力相匹配【1】。近年来,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以昆明机场为代表的国内各大枢纽机场航班架次等三大指标都处于井喷阶段,继续加强资源能力建设并使之与机场运行总量相匹配已成为做好航班正常工作的重点。对于昆明机场而言,一是要盘活现有资源,特别注意要打破小单位壁垒,做到资源互补,实现保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二要统筹核心资源。AOC要履行好集团运行监控指挥中心职责,统筹云南省内各州市机场的停机位资源。三要借助外部资源。比如联动省、市两级政府和当地驻军,借助其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资源。通过以上几点,做到资源融合,努力解决“航班量快速增长与保障资源能力不足的矛盾”。
3.2努力使运行标准和安全裕度相均衡【1】。笔者认为要想做到运行标准和安全裕度的均衡,在确保安全基础上运行效率的提升是关键。一是各部门内部要提升工作效率,还要兼顾机场整体运行效率。二是努力实现极端天气处置时省内各机场、航班运行的协调联动,推动运行保障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三是要利用好运管委平台,加强与空管、航空公司的沟通联动,特别是抓住低能见极端天气下的适航间隙,提升放行效率。四是要提升冬季除冰雪效率。在冰雪极端天气中,除冰效率决定着处置工作的成败。
3.3努力使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相协调【1】。昆明机场要想提质增效,提升服务品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创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机场运行效率,提升旅客满意度。二是关注好大面积航班延误时旅客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三是抓住旅客“退改签”这一情绪的激发点,提前备课,做好各类准备工作。四是围绕旅客吃住行,体现真情服务。五是要以信息化为抓手,优化管理手段。六是做好延误时旅客疏散工作。首先,可借鉴上海虹桥机场综合交通联运机制,发挥交通一体化作用。其次,规划好航站楼从F3到B2层的区域功能,解决延误时出发层保障压力。再次,规划好疏散车辆停放区域,保障好航站楼交通秩序。明确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手段,融合服务资源,才能做到真情服务,才能解决“航班量快速增长与运行服务品质不匹配的”的矛盾。
除上述三点外,与空管、航空公司等保障单位的整体联动也是航班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航空器地面管制移交为契机,进一步建立空--地联合机制就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4、结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航班正常工作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昆明机场所做工作只是全国民航安全、高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航班正常工作,全国各大机场一直在不断变革,在创新,不变的是一直在变化。总结得失,交流经验,探讨方向,这也是笔者拟写此文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冯正霖.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Z].中国民航网,2018
[2]王志清.着力构建四个管理体系 切实提升航班正常水平[N].中国民航报,2017
作者简介:范立伟(1974-),男,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机场运行工作。
论文作者:范立伟,罗睿,董伟民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机场论文; 昆明论文; 航班论文; 工作论文; 资源论文; 中国民航论文; 能力论文; 《科技研究》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