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安徽天长 239300
摘要:阐述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的内科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静脉损伤的预防。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评分(98.62±1.01)分、穿刺(97.52±2.00)分、巡逻(98.13±0.42)分、健康宣教(96.98±1.62)分、5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损伤者,共1例,为轻度刺激,静脉损伤率2%。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心理护理、穿刺、巡逻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对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加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静脉损伤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静脉损伤
前言
内科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疾病。头皮针的长期刺激,易增加静脉损伤的风险,对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的提升不利。为降低静脉损伤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慢性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的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有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的内科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50例,性别:男:女=24:26。年龄最高90岁,最低17岁,平均(51.09±3.74)岁。输液时间最长30d,最短10d,平均(23.03±3.46)d。对照组患者共50例,性别:男:女=23:27。年龄最高81岁,最低35岁,平均(51.17±3.85)岁。输液时间最长29d,最短14d,平均(23.16±3.52)d。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1)患者无意识障碍,无精神类疾病。(2)患者参与研究前,均未见静脉损伤发生。(3)患者慢性病均已确诊。(4)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于输液前做好药物准备,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输液中,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输液后,应指导患者休息,避免因体位的变化,而发生晕厥等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静脉损伤的预防。预防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穿刺护理、巡逻、针对性护理、健康宣教等。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巡逻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输液不畅等风险。加强穿刺护理的目的,在于避免因血管选择不当,或穿刺成功率过低,而诱发静脉损伤。针对性护理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健康宣教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静脉损伤。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心理护理、穿刺、巡逻、健康宣教4项指标。评分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每个项目总分100分。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损伤率,包括轻度刺激、局部坏死、静脉炎3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评分(98.62±1.01)分、穿刺(97.52±2.00)分、巡逻(98.13±0.42)分、健康宣教(96.98±1.62)分。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评分(81.49±1.58)分、穿刺(82.71±2.63)分、巡逻(81.50±3.39)分、健康宣教(81.57±1.86)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静脉损伤率
观察组5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损伤者,共1例,为轻度刺激,静脉损伤率2%。对照组5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损伤者,共6例。其中,3例为轻度刺激,2例为静脉炎,1例为静脉局部坏死,静脉损伤率12%。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导致内科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损伤的原因,与患者依从性差、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患者年龄过高、未及时巡逻,以及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差有关[1]。患者静脉损伤的观察与护理措施,及各项措施的应用优势如下:(1)心理护理:为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依从性。护理人员应于护理过程中,积极与患者沟通。通过鼓励、支持、安慰、疏导等途径,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接受治疗。并按照护理人员的要求,积极预防静脉损伤,降低静脉损伤率。(2)穿刺:穿刺前选择血管时,护理人员应对血管弹性进行观察。应避免于关节部位,或感染及硬化血管处穿刺,以降低静脉损伤率。每一血管中,同一部位的穿刺次数,应避免超过三次[2]。针对高渗药物,应选择直径在3mm以上的血管穿刺。老年人可考虑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损伤。(3)巡逻:医院应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其对不同药物适应症、药理作用等知识的掌握水平。避免药物类型错误,或剂量过大,引发静脉炎。另外。护理人员还需于输液过程中,加强巡逻。一旦发现输液不畅现象,需立即给予处理,预防静脉炎。(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静脉损伤发生的原因。确保患者能够在出现不适时,立即与护理人员联系,降低静脉损伤率,提高输液的安全性。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预防措施后,本组患者心理护理评分(98.62±1.01)分、穿刺(97.52±2.00)分、巡逻(98.13±0.42)分、健康宣教(96.98±1.62)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的护理评分更高,提示其护理满意度更高。本组5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损伤者,共1例,为轻度刺激,静脉损伤率2%。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静脉损伤发生率更低,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从心理护理、穿刺、巡逻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对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加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静脉损伤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淑娟.需长期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发生静脉损伤后的护理对策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3):68-69.
[2]高峰,庄熙晶,高洋,石磊.不同牵拉力对大隐静脉血管壁损伤的程度分析研究[J/OL].宁夏医学杂志,2018(04):1-5.
论文作者:李正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损伤论文; 内科论文; 慢性病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