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满足现代化城市在交通、 民生、 景观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在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中,对从事立项决策、规划设计以及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广大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前瞻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市政道路改造中对交通现状及规划,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策略,为市政道路改造水平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市政改造;交通现状;规划
引言
严峻的交通形势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改造。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市政道路改造设计科学内涵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充,尤其是市政道路工程承担了优化人们出行环境、确保城市道路畅通有序的重要建设任务。综观我国现有市政道路工程,由于长期使用,一部分早期混凝土水泥路面已超过或接近设计年限,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工程虽然还没达到设计年限,但近年来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加剧,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交通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私家车保有量的迅猛激增、汽车轴载也向着重型化趋势发展,加之一些城市道路使用功能的改变,设计施工层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市政道路工程路面的损坏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综合使用品质则持续下降,其服务使用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急需要对这部分道路进行修复和改造。
一般来讲,可应用三类大修措施,即实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加铺、应用水泥混凝土进行新面层加铺以及道路翻修等。相比于沥青路面,混凝土水泥路面的改造修复具有较大困难。基于加铺沥青层可显著优化水泥旧路面的综合使用性能,且对原有旧水泥路面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令施工较为便利,且无需投入较高的成本造价,对市政道路交通以及城市环境均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该类改造工程方式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市政道路如何基于旧路面进行科学改造设计展开探讨,对延长市政道路工程服务使用寿命,降低改造成本,提升效益水平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沿线道路现状及规划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道路交通普遍处于全面紧张运行的状态。近年来,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加,致使市中心早晚高峰期路网的平均负荷己经上升至95%,且依靠限行、调流等强制手段已难以解决相当一部分路口和路段所出现的严重堵塞,市区内机动车平均车速普遍较低,由此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日趋突出。此外,长期以来,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施和道路系统结构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城市交通的直接原因之一。例如:城市道路系统设施面积不足,社会公共停车面积严重短缺,造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能做到按位停放,导致本已的有限道路空间资源被侵占;人行道被占用作为停车场或被路边摊贩摆放货物、私搭乱建,造成人车混行严重,影响了城市行车效率和交通安全。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的环境、生活质量、居住条件、出行要求及空间景观等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不仅应是人居中心、文化中心、还应涵盖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和环境治理重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城市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核心和主体,因此,合理优化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对于改善城市综合实力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市政道路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3.1道路规划设计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交通政策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3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3.2市政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3.2.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往往地方的重视程度不足,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前述项目,作者就组织相关设计人员对道路的沿线现状情况及片区交通状况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现场调查,并多次拜访交警部门,获取更详细的总体信息,为制定设计方案提供说服力。
3.2.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交通安全、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2.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3.2.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多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3.2.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3.3市政道路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发展趋势
为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道路交通规划发展的需要,我国以政府管理为主体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将进一步向市场化转变,具体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首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领域将逐步放开,交通规划设计总体方案的公开招投标将进一步发展;其次,道路交通规划的设计方案形成与实施还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引入城市经营的全新建设理念,在城市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道路交通规划的功能,以市场经济的思路解决道路交通规划建设实施的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入,从而确保城市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根本上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管理水平。主管责任单位应增强执法力度,从严惩处各种违规用地与侵占项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在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既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一大改进,也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发展的必然需要。
结束语
总之,进行市政道路工程的优化设计改造涉及到较多工序环节与影响因素,我们只有把握各方现实条件状况、清楚明晰主体矛盾,应用适应性改造设计方式,才能令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改造符合经济技术指标、满足业主需求,提升工程服务使用寿命,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GB50220-95).
[2]范炳全,周溪召,严凌,熊世伟.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综合规划研究[J],北京:城市交通杂志社,2018,4(2):26~31 .
论文作者:单国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城市论文; 道路交通论文; 交通管理论文; 交通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道路论文; 方案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