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初中化学元素观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学元素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单元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初中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要在习得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认识有关化学现象的本质,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元素观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化学观念,它的形成以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理解和应用为基础,随着不同层次化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发展。基于元素观的形成规律,教材(沪教版,下同)也将有关元素观的内容分散于不同的章节中,希望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构元素观。因此,元素观的建构不可能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来完成,元素观的学习应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应将元素观建构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整体内容,将有利于元素观建构、具有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教学系统,系统分析、整体设计其教学目标、问题与活动,即把它当作一个“单元”来进行设计。 一、明确元素观的基本理解,成就元素观建构 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一定的化学学习后,在深入理解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的对化学科学的概括性认识,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每一种化学基本观念都有具体的内涵,这些内涵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我们称之为“基本理解”,它把教材中蕴含的化学观念内涵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期望学生通过化学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基本认识。“基本理解”将意识层面的化学基本观念转化为认知层面的化学观念,使得观念建构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成就了元素观的建构。初中阶段元素观的基本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化学式直观反映物质的元素组成;4.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 二、整体分析教材,挖掘建构元素观的教学内容 元素观的内涵蕴含于具体的化学知识之中,它的形成是学习者对不同层次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概括提升和内心体验的结果,是渐进发展的。基于此,新教材将元素观的知识分散于不同的章节中,希望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建构元素观。因此,元素观建构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个初中内容,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将具有元素观建构价值的知识内容挖掘出来,明确它们对元素观建构的价值。 如:元素观的基本理解之一——在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在分析教材时,就要用这一基本理解的眼光去分析教材,找出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认识水平向这一基本理解的层次发展的教学内容,明确它们对深入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地位与作用,并为问题与活动的设计提供素材。表1是笔者对这一内容的教材分析。



三、整体设计问题,推动元素观的建构 元素观的形成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没有学习者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元素观的。问题是知识学习的助推剂,也是思维的催化剂。促成学生思维高效运转的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促进学生元素观建构的教学设计必须在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利于促进元素观建构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探究,在深入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深刻理解化学知识,感悟化学知识中蕴含的元素观内涵,自主构建元素观。(表1中的有关问题是笔者根据这一要求所设计的。) 同时,元素观建构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问题设计,还需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元素观建构的过程是逐渐递进与完善的,教材也将促进元素观建构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这些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一环扣一环地分散其中。因此,教学设计的问题设计环节,要深刻领会教材的观念建构意图,将相应内容转化为有思考价值的驱动性问题,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去设计问题。如针对第2章第3节内容设计的问题(内容与问题见表1),该问题的解决是以前面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为基础,前面相关内容的深入学习又以思考、解决所设置的问题为前提,同时该问题的解决又为第3章第1节学生讨论“在水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微粒?不发生变化的又是什么微粒?”提供知识保障。所以,这三问题一环扣一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有计划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元素观建构 通过教师的简单灌输和学生的记忆不可能形成元素观,因为元素观的内涵隐含在具体的化学知识之中,它的形成以学习者深入思考、理解有关化学知识为基础,是学习者内心体验的结果。因此,在促进元素观建构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根据元素观建构的阶段性要求,设计、开展多样化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讨论、实践反思中生成、建构元素观。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学习活动 元素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新教材将有关活动分散在各章节中,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和“练习与实践”等活动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领会元素观的内涵,促进了元素观的建构。教材安排的活动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在设计教学时,要认真挖掘有关活动的价值,把活动与活动之间联系起来,有计划地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使学生对元素观的建构过程逐渐递进与完善。 2.创设学习情境开展学习活动 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问题,进而愉快地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元素观建构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感应,产生相应的问题,并自主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感悟所学知识的魅力。如在第四章学习结束时,可以根据“水变油”骗术事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在化学变化中元素是不变的观念。 综上所述,元素观建构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先明确元素观的基本理解,然后用元素观基本理解的“眼光”去挖掘教材中能有效推动学生认知水平向基本理解发展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领会其内在逻辑,整体设计问题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自主建构元素观。当然,有的教学内容具有多重功能,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对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等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化学知识的多重价值。
标签:教学设计论文; 化学论文; 单元论文; 化学元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