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东区孝顺镇金轮小学 方海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方法……”简而言之,要培养能适应终身学习的学生。教师应顺应时代,认知新世纪的终身学习理念,应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以课堂为小社会,视社会为大课堂,上好每一堂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的乐趣。
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方法很多,大致归成以下几类:
1.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2.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便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讲授新课前,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疑问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
3. 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总是对新知识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当学生有了学习某一数学知识的愿望时,就能引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新课导入和知识的转折处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新旧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保持一种紧张、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精心设计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课堂提问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它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是问在学生的有疑之处,而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
设计并运用“到位”的数学课堂提问,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设计时就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难度
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调动注意。但也要注意难度适当,以顾及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
例如,教学“奇数和偶数”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奇数和偶数的意义回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边提问边板书1(生答是奇数),2(偶数),3,4……后提问并出示字母“X”。全班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经过思考讨论,认为X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还可能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等。这样的提问设计比起举出若干个数来判断奇数、偶数,增加了难度,使大多数学生体会到了智力角逐的乐趣。
2. 把握浓度
课堂提问应有一定的深刻性。不是浅显得可以不动脑筋便能答出,当然也不是绞尽脑汁得不到答案。教师可以抓住某个知识块的关键点,组织一组连贯的问题。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出示算式3÷4,6÷8,9÷12分别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他们的商,即:3÷4=、6÷8=、 9÷12=。提问:(1)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吗?如果相等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即:。(2)请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3)你们能否用比的形式来读这个等式?如果它们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零,它们的大小会变吗?(4)现在谁来用有关比的话来说说这个等式的关系?由于教师抓住了除法、分数、比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启发学生,使之“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三、 激发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积极情感
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发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因此,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情感呢?
1.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的各自地位在课堂上的平等。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的民主性,不仅要求学生听从教师指导,虚心接受教育,同时教师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见解,并要鼓励学生“敢说、大声说、人人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
2. 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体会
学生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学生就会感到满足,因此成为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实践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创设自学情境,激励求知,获得成功的途径主要有:
(1)鼓励学生质疑,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快。
(2)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选择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主讲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或叉;课堂提问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享受成功的体验。
(4)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不仅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成功感,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活动中。
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容的诱导,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作为教师教学时应为学生的高潮创设逼真的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主动乐学的情绪下,参与学习活动,不断获取新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建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论文作者:方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奇数论文; 偶数论文; 知识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