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蝎实用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用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品种分类
蝎隶属节肢动物门,有鳌亚门,蛛形纲,蝎目,俗称蝎子。主要有:东亚钳蝎、斑蝎、山蝎、辽开尔蝎等。
1.东亚钳蝎:成体长约60毫米,头、胸及前腹部尾节的形状和问荆的茎相似,故有问荆蝎之称。
2.山蝎:主要分布于国内中部的省份。
3.辽开尔蝎:多分布在我国中部各省及台湾等地。
二、蝎的生活习性
蝎的寿命约8年左右,产仔期约5年,具有变温动物的特性。蝎喜群居,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和任群性,有冬蜇的习性,昼伏夜出,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呈刺物状态。蝎主要吃动物性食物,喜食蜘蛛,小蜈蚣,土鳌虫,黄粉虫,米蛾,新鲜肉类,但不吃熟食。蝎子有罕见的耐饥能力,一般进食1次可维持10天不饿,月余不致死亡。蝎子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在25℃~39℃之间。家养蝎子,活动场所应偏湿些,栖息的穴窝要稍干燥。蝎子怕强光照射,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在1年中,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蝎子也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大体分四个时期。
1.生长期。从清明到白露为蝎子生殖的最好时期,为生长期。
2.填充期。在秋分至霜降期间,是野生蝎储积营养,入蛰前的准备阶段,为填充期。
3.休眠期。立冬至雨水,此间野生蝎的生长发育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
4.复苏期。惊蛰至清明,处于休眠状态的野生蝎开始苏醒出蛰,故称复苏期。
在自然温度下,从仔蝎到成蝎约需1000天,而在温室条件下,8个月~10个月仔蝎便可以长大为成蝎,母蝎在1年之中可以繁殖两次,大大缩短了蝎子的生长期。
三、蝎子的饲养方式
蝎子的饲养方式有多种。现简单介绍三种。
1.简易的盆养。在大盆中加一层浅水,然后在其中放一个小盆,小盆内装沙土和少量碎石,上面再遮掉部分光线即可,这种方法适于初期的小规模饲养,或用于引种蝎,病蝎及幼蝎的暂时饲养。
2.池养(或坑养),在室内或室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根据蝎苗数量而定,一般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尺寸为:高0.1米,宽1米~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
砌池时,池内壁不必抹灰浆,保持池面粗糙,以利蝎子攀附、栖息。池外壁用灰浆堵塞砖缝,以防蝎子外逃。池面顶口处可镶嵌光滑材料(玻璃、锌铁皮、塑料等)以防蝎子从顶口外逃。
3.房养:房养蝎保温效果较好,蝎房应建在地势高,无污染处。房地正面开一小门,供管理人员进出。四周开窗,以利空气流通。窗口要有纱窗,以防外界天敌侵扰。房墙四周脚基各留两个碗口大的出口孔,供蝎子进出,冬季可堵塞,以利房内保温。离房基脚1米~2米处,挖一条宽0.6米、深0.8米的环房水沟,并保持长年有水,这样既可以防蝎外逃,又可防蚁入侵,房顶用廉价材料搭盖即可。房内留一条0.6米~1米宽的人行道,便于管理,通道两边用土坯砖、空心砖或砖头堆垒,其间留2厘米空隙,一直堆到房顶,以利于蝎子活动和栖息。蝎房内最好安装1个~2个15瓦~25瓦的灯泡,晚上开灯,打开纱窗,让外界的昆虫飞扑进来,成为蝎子的天然饲料。
(一)饲养方法:人工养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提高快速养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1.温度和湿度。蝎子生活的最适宜温度为20℃~28℃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之间,产期蝎需32℃~39℃的温度,初生仔蝎在32℃左右。
2.饲料的投喂。在养蝎室内投放饲料的水要保持新鲜,宜用食盘和水盘盛放,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活动场地和栖息垛上,以免霉变。
3.喂水方法。现举以下两种方法:(1)用海绵吸水后,用薄胶纸托底,放在蝎窝内瓦片上可让蝎能到达处;(2)将饮水器装满水,用砖盖好后,迅速倒置蝎窝内,干后再加水放入。
4.供食方法:供给饲料要定时,定点投入,根据蝎龄投食按优—良—优的程序,即幼蝎用优质饲料,生长期用良好的饲料,母蝎用优质饲料。
5.饲料的喂量。在供给饲料时,必须根据养蝎区养蝎室内的蝎子多少、蝎龄大小做到晚上供食1次,保证出穴采食的蝎子均可获得饲料。
(二)养蝎饲料来源与配比。蝎的食物有洋虫、薄翅螳螂虫、印度谷螟、蝗虫、土鳖虫、黄粉虫、米蛾、玉米螟、蜘蛛、平耳孔蜈蚣等,其中前三种虫幼蝎喜食。第四种虫成蝎喜食,余下的六种虫幼蝎、成蝎皆爱吃。
下面介绍几种人工饲养配方:
(1)1龄蝎:肉粉125g、饼干屑125g、牛奶300g拌匀,即可;
(2)2龄蝎:谷物30%、肉粉30%、动物油2%、鲜蛋汁38%,加部分水拌匀。
(3)3龄蝎:肉粉30%、动物乳40%、麦皮30%,加适量水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