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例在校大学生听力状况调查论文_肖华*,刘阳*,田园子*,周文棣,黄志成,朱健博,肖艾琳

204例在校大学生听力状况调查论文_肖华*,刘阳*,田园子*,周文棣,黄志成,朱健博,肖艾琳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肖华*,刘阳*,田园子*,周文棣,黄志成,朱健博,肖艾琳#

[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听力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使其听力损失的原因,制定防治策略。方法:通过随机方法,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采取问卷调查与临床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结果:在被调查人群中,男性学生听力损失患病(耳)率为57.6%,女性学生听力损失患病(耳)率为48.3%,均为轻、中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大学生听力损失客观存在,培养学生关爱听力的良好习惯,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刻不容缓。

关键词:听力损失;大学生; 听阈

听力损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是一种世界性疾病[1],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会影响到人格特征的形成[2],[3]。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到电子听力设备,长时间不当使用听力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可能会使暂时性听力损失转化为永久性听力损失。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听力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使其听力损失的原因,制定防治策略,本研究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听力调查。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共调查237名大学生。

1.2方法 问卷调查与临床检测相结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既往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工业化工原料接触史、家族史、听音设备及习惯,其中听音设备和习惯主要包括听音装置类型、使用频率、每天累计时间、音量控制等。问卷发布于问卷星网站,受试者扫码参与调查。由耳鼻喉科医师完成电耳镜检查以及纯音测听。经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测,排除佩戴助听器7人,耳外伤史4人,使用耳毒性药物1人,罹患影响听力的有关疾病7人,无效问卷14份,最终确定204人(男性86人,女性118人)纳入调查样本。

1.3 测试仪器与方法 采用T100S听力检测仪(武汉豆听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纯音测听,检测在隔音室内进行。听力检测仪进行校准后,向受试者详细说明检查方法,确认其理解并能配合后开始分别测试左耳和右耳。

测试频率分别为100,125,200,250,400,500,800Hz,获得相应频率的听阈值(单位:dB,分贝)。

1.4诊断标准 以所测得的7个频率的平均听阈对受试者进行听力损失分级:<26dB,正常;26-40dB,轻度;41-60dB,中度;61-80dB,重度。

1.5统计学方法 用Graphpad Prism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误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使用非配对t检验,两样本率比较使用?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男、女大学生听力损失情况(表1,图1)。在86名(172耳)男生中,有99耳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患病率为57.6%,在118名(236耳)女生中,有114耳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患病率为48.3%。通过?2检验,男、女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2=3.4339)。

2.2日常不同听音环境对听力的影响(图2)。根据调查问卷,不同受试者日常的听音环境可分为三种(1:十分安静;2:较为嘈杂;3:非常嘈杂),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同的听音环境未显示出对受试者左耳听力损失具有不同的影响(同一频率下比较,P>0.05)。

2.3每天累计听音时间对听力的影响(图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较每天累计听音<30min,30min-60min,60-120min,>120min的受试者,其在相同频率下的听力损失无显著差异。

2.4是否调低音量的听音习惯对听力的影响(图4)。从本研究资料来看,当听音设备出现音量过大提示时,选择调低音量、不再增大音量、继续增大音量的受试者在听力损失方面没有表现出统计学差异。

2.5本研究在调查问卷中列举出一些具体形象的声音及其声强,如安静时15dB,冰箱嗡嗡声40dB,依次递增,让受试者选择出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构成噪音的声强级别,具体分布见图5。其中认为60-110dB的声强已对自己构成噪音的人数占受试者人数的82.7%。

2.645%的受试者曾经出现过耳道异常分泌物、耳鸣、眩晕、耳痛的情况(图6)。其中5.8%的受试者出现过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症状。

3 讨论

3.1根据参与调查的样本数据表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中有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男性学生听力损失患病(耳)率为57.6%,女性学生听力损失患病(耳)率为48.3%,均为轻、中程度的听力损失,尚未发现重度听力损失病例。尽管我们未能证实听力损失程度与不同听音环境、听音习惯、听音时间之间的量化关系,但大学生听力损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医学院校,更要加强相关知识传播,培养学生关爱听力的良好习惯,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

3.2针对2.2-2.4的结果进行分析,不同听音环境、听音习惯、听音时间对听力损失的影响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和以往文献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4],[5]。我们分析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一、调查样本人群的听音累计时间没有达到一定的阈值,如果超过这个阈值,听力损失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从而出现统计学差异。二、调查样本量不足,无法从统计学方面反映出其差异。三、人的听力可分为高、中、低频听力,高频听力依赖于耳蜗底部基底膜的振动引起的毛细胞的兴奋,以往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患者的听力损失是从高频听力(4000Hz)损失开始[6],在本次研究中,由于仪器条件所限,未检测高频听力情况,这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3.3鉴于以上的结论及分析,提示我们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可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组间对照改为组内对照,即观察一段时间的听力暴露对受试者听力的影响;在检测的过程中尽量控制人为因素的干扰;注意检测仪器性能的选择等。

致谢:感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6级临床专业参与此次调查的同学们的配合,感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语委办张帆老师的协助。

参考文献

[1]胡向阳,龙墨,韩睿, 等.吉林省全人群听力障碍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3):330-334.

[2]张海丛.健听大学生与听障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4):22-25.

[3]张茂林.不同认知灵活性听力障碍大学生快速阅读能力训练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9):1064-1068.

[4]赖丹,黎万荣,蒲俊梅, 等.962例在校大学生听力现况调查[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2):171-172.

[5]马娟,刘静,张周锋, 等.宁夏某校大学生耳机使用与听力损伤状况的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6):686-688.

[6]沈波,王李仁,陈艳, 等.中低强度噪声致高频听力损伤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8,(12):1088-1090.

*为共同第一作者

#为通讯作者

肖华*(1983-),女,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耳鼻喉实验教学工作。

刘阳*(1998-),男,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口腔1601班学生

田园子*(1996-),男,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口腔1601班学生

肖艾琳#(1980-),女,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生理学基础研究

论文作者:肖华*,刘阳*,田园子*,周文棣,黄志成,朱健博,肖艾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  ;  ;  ;  ;  ;  ;  ;  

204例在校大学生听力状况调查论文_肖华*,刘阳*,田园子*,周文棣,黄志成,朱健博,肖艾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