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介入治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周永祥

简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6414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静脉化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在对患者术后进行三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良好,使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淋巴结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与控制,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介入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生存率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宫颈癌的死亡率已经在女性肿瘤死亡率中排名第一[1]。在对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通常是采用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治疗为主,但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来说,这种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彻底的切除病灶,这也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放射技术水平提高,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新型放射介入治疗的方式,动脉插管介入化疗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因此本组就针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方式,对其临川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年龄为23-74岁,平均年龄为(41.62±4.38)岁;病理分型:颈管型23例,溃疡型31例,巨块型34例;病理分类:腺鳞癌16例,腺癌29例,鳞癌43例。在治疗前均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胸片及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均正常,且重要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术后采用放疗和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在介入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在确定无明显的禁忌症后,通过DSA设备引导进行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并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到栓侧髂内动脉中,进行动脉造影,对患者血管分布、侧支循环及肿瘤动脉供血等情况进行了解,并经一侧把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同时在另一侧的靶动脉中注入剩余的化疗药物,并对部分病例行血管栓塞治疗[3]。在术后进行拔管,并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包扎,对患者在24h内的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足背动脉波动及血肿情况进行观察。在行栓塞治疗后2周对所有病例行宫颈癌根治术[4]。

1.3疗效判定:根据WHO所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患者的肿块是否消退,或是体积是否缩小或增加。其中有效:患者的肿块完全消退或是肿块明显缩小;无效:肿块体积无变化或肿块体积增加,或是在治疗期间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根据术后3年随访,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存率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在治疗前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分别进行检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详见表1和表2:

3.讨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死亡率也在不断上涨,对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手术根治和放化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当肿瘤直径较大的情况下,单纯采用放疗效果较差,且局部肿瘤的残存率高,如增加放疗的剂量,则会引起患者产生直肠反应和膀胱反应[5]。在进行全身化疗时,盆腔肿瘤的药物水平较低,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由于宫颈癌主要是为子宫动脉提供血液,与静脉全身化疗小笔,通过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提高药物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从而减轻药物向周围组织扩散情况,通过持续灌注可以延长化疗药物的有效时间,从而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且通过动脉内给药对瘤体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全身组织的药物含量较少,因此全身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在肿瘤栓塞治疗后肿瘤体积会缩小,且部分肿瘤坏死,在外科手术中便于对肿瘤转移加以控制,手术操作的难度较低。

经临床研究表明,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患者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且肿块和周围的黏连情况减轻,浸润情况得到改善,同时治疗有效率也明显比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的有效率高,患者在近三年的生存率也得到了提高[6]。与常规手术治疗加放化疗治疗相比较而言,介入治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使宫颈癌治疗效果提高,使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淋巴结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与控制,且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才红霞. 血管介入治疗在晚期卵巢癌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意义[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3):143+145.

[2]李华,徐圣德,高斌,张宇东,汪涛,许国忠. 介入治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45-46.

[3]赵毅,陈思争,刘红权,王治杰,万军. 探讨Ⅱ期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02):179.

[4]苏煜,吴雪峰. 宫颈癌Ⅱ期术前介入治疗效果评价80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154-155.

[5]董潇,胡建铭,倪才方. 宫颈癌、晚期卵巢癌患者术前血管性介入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06):465-468.

[6]余雷,杨建勇,李鹤平,庄文权,陈伟,黄勇慧,向贤宏,谭国胜. 介入治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9):2944-2949.

论文作者:周永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刍议介入治疗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周永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