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运用论文_周刚林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运用论文_周刚林

周刚林

柳州市潇湘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在市政道路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应用,其具备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并且能够有效节约投资施工和施工成本,并使得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益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该管桩施工技术还具备有良好的适应性,故而能够满足各个地区中市政道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因此相关的道路施工单位就需要加强对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研究力度,然后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进行该施工技术的积极应用,从而取得良好的市政道路施工效果。

关键词:市政道路;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

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频繁,为了能够保障人们正常高效的出行,我们必须要提高道路的建设质量,道路在生活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还能够促进各个城市之间的友好往来,能够促进城市的共同繁荣,所以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就是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道路的质量。

1 市政道路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原理及意义

1.1 技术原理

对于市政道路建设中所涉及到的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来说,是多种先进技术的集合体,不仅拥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还涵盖了振动沉管桩技术等,正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存在,为市政道路施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可能,同时具有很好的施工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在市政道路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所使用的管桩,桩身强度较好,径一般在1.5m左右,能够将加固深度提升至25m以上,且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与抗压性,该施工技术的造价成本也很低,便于施工操作,还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尤其是施工质量控制能力较强。在使用管桩施工技术的时候,首先需要所产生的振动力可以很好的让管腔上部锤头得到运作。将内外层面中的套管形成的环形腔体推向事先设定好的深度中,并通过活瓣桩靴完成腔体周边的保护,管腔达到一个相对的深度之后,有必要在施工现场的腔体内不断持续的注入混凝土,然后把管道振动冲抽出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混凝土桩。为了确保外部钢管桩和土层可以分担压力,就应当在管桩中间铺设褥垫层。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应该确保中间桩混凝土凝固,达到所需的硬度,然后铺好砾石,接着把土格栅摆放在中间位置,确保管桩能发挥出相应的效应。另外,在市政道路混凝土管桩施工,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设置参数,这是唯一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的准确无误。如建设使用管径应设置在800~1500毫米之间,管壁厚控制在100~150毫米,并采用正方形或梅花形完成布置。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管桩的施工技术运作的时候。

1.2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意义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因为其涵盖了的预应力管桩和振动沉管桩技术,施工程序难度系数小,质量控制上可以得到保障,且可以实时监督。单桩承载力高,且预算成本也在合理的范围内。现在燃烧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新技术改善了,可调节范围大,变形模量高,桩质量和耐用性和承载力等安全特性,有效地降低了地基的处理成本,可以提高轴承的压力和变形的控制新技术有效的基础。PPC桩是有高品质、高效率的桩在软土地区,它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 市政道路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流程

2.1 桩机就位

桩位放出后,即可移动桩机将其放置到指定位置,就位后需及时对其水平度、垂直度等进行适当调整,要求通过经纬仪对其垂直度进行准确测量,且在1%以内控制偏差。同时选用水平尺进行水平度测量,同样在1%以内控制其偏差。

2.2 活瓣固定

活瓣装置设置于沉管底部位置,其作用为活瓣在沉管中封闭,土体无法向外壁腔(10cm厚)内进入。待沉管深度与设计要求相符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活瓣将被开启,便于拔出沉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管施工前,要求在内沉管内通过铁丝将活瓣捆绑到管上,以活瓣无外张作为捆绑松紧程度的标准,避免混凝土灌注时无法开启活瓣。

2.3振动沉管

因地质情况各异,沉管下沉到相应深度后,即可将振动锤开启,随后再向设计要求桩深下沉。沉管过程中,应保证其匀速下沉,不得出现急停急加速现象,一般每分钟将沉管速度控制在2.5m以下,且严格按照试桩参数确定沉管电流、电压值。必须一次到达沉管施工规定深度,不得出现拔出再下沉现象,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将管拔出,必须先将沉管端部位置的杂物清理干净,再次进行活瓣固定后再重新进行沉管施工。当底部具有大量地下水,需沉管到相应深度,如达到桩长一半时需进行一定量干拌混凝土添加,随后再向施工规定深度下沉。

2.4 灌注混凝土

沉管深度达到施工规定后,需立即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尽可能减短停滞时间。灌注混凝土时,需利用提升料斗的方式向成孔器壁墙内送入混凝土,第一次灌注可控制在10%桩长位置,此时可进行首次上拔沉管施工。完成首次拔管后,即可进行混凝土2次灌注施工,此时灌注深度应达到20%桩长位置,随后进行2次拔管,按照以上施工顺序依次进行灌注—拔管反复施工,最终完成成桩作业。施工时,应指派工作人员对管壁进行敲击,以此确定混凝土添加量是否充足,要求在1以上控制灌注量充盈系数。

2.5 振动拔管

于桩身质量而言,拔管是其最为主要的施工步骤,是导致各类病害产生的根源,如扩颈、缩颈、断桩等。因此,施工前必须对试桩数据加以充分利用,保证各项施工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上拔沉管施工中,要求先将振动锤开启,待10s后,即可拔管施工,要求振动与拔管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良好,同时需在每分钟1m左右控制拔管速度。上拔1m距离时,需暂停拔管施工,并进行5到10s振动,以此循环进行施工,最终完全拔出整个沉管。

2.6 移机

完成以上施工工序后,即可向下个桩位移机,要求先处理好刚施工后的管桩,且将剩余混凝土等材料运出施工现场。

3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施工中注意问题

为了能够保障道路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还需要注意到许多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障施工道路的质量。首先就是桩基的轴线应该在基准线引出,并且控制桩应该设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还需要进行严格的保存,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桩基轴线进行系统性的检查,保障各个环节的准确性。其次就是筒桩工程在施工之前需要做成孔,在进行工艺的研究分析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技术上的交流,保障工艺实施的效率。

在一些建筑物的附近必须要进行合理的防护措施,防止在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到旁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建筑存在安全的风险。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材料选择的正确,材料配置的合适,才能股达到混凝土的标准,还有就是混凝土在浇筑成功之后必须要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才能够成功的制造出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防止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造成混凝土的质量下降,严重的威胁到道路的质量,使得道路具有的强度较差,常常出现坍塌,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结束语:

为了能够保障市政道路的质量,我们采用了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许多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能够保障施工道路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管桩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增强施工人员对管桩施工技术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莫景成.市政道路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21)

[2]刘博,贾俊召.关于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3(06)

[3]王幸福,王许.浅谈市政道路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J].河南科技.2013(12)

论文作者:周刚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运用论文_周刚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