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板直接法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论文_刘博,于潇琳

威海市立医院 脊柱外科 264200

【摘 要】目的: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以下终板直接法于椎间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来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讨论。方法:随机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择取150名,均行以下中板直接法于椎板间孔镜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结果:经过治疗,150名患者均没有出现神经根损伤的并发疾病,且术后腿部疼痛VAS评分比术前显著减低,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手术之后,患者ODI也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存在差异,P<0.05;经红外热像进行双下肢皮肤温度差异采集,术前术后呈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以下终板直接法于椎间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恢复情况比较理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下终板直接法 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

当前在临床当中,结合突出物以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椎间盘的突出症状可以分成腋下型以及肩上型,而椎间孔镜采取“从外向内”以及“从内向外”两种方式来治疗[1]。但是相对来说这两种方式如果穿刺不佳,可能会造成神经根以及硬膜囊受到损伤,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程度造成不利影响[2]。所以,怎样防治并发症就成为了主要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分析,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当中择取15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85名以及女性患者65名,年龄均在22岁到59岁之间,平均数是(38.12±2.43)岁。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腰部疼痛以及下肢疼痛,均没有凝血机能上的障碍等。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均行以下中板直接法于椎板间孔镜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检测,患者俯卧,行硬膜外穿刺麻醉,造影并建立工作套管,随后经过工作套管将椎间孔镜置入并在其监视环境下,采取各种型号的髓核钳将突出髓核组织去除,松解并探查神经根,在直视的环境下可见神经根波动的频率和人体心跳基本保持一致,使用双极射频来进行消融减压以及纤维环裂口并成型。进行手术后处理,清理碎片,注射10毫克的甲基强的松龙,去除工作套管,手术之后患者保持6小时左右腰围佩戴并保持卧床休息,随后可以轻微活动。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全部患者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分析治疗效果并做以总结,观察项目主要包括:术前术后150名患者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使用量表来进行测量)、ODI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使用量表来进行测量)以及红外热像进行双下肢皮肤温度差异(此项术后1星期进行),对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文的研究分析当中,结合数据类型笔者将择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择取( )进行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本文当中认为P<0.05的情况下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治疗,150名患者均没有出现神经根损伤的并发疾病,全部手术时间均在35分钟到45分钟之间,平均约为40分钟;术后卧床时间均为3小时到8小时,平均约6小时。术后腿部疼痛VAS评分比术前显著减低,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手术之后,患者ODI也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存在差异,P<0.05;经红外热像进行双下肢皮肤温度差异采集,术前术后呈现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据参照下表(表1):

(注:P<0.05)

3 讨论

就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经过治疗,150名患者术后腿部疼痛VAS评分比术前显著减低、ODI也和术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经红外热像进行双下肢皮肤温度差异采集,术前术后呈现显著差异,该成果说明在临床当中,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以下终板直接法于椎间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该成果也在程亮等人[3]的著作当中得以证实,说明比较可靠。

在临床当中,间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技术(下文简称iLESSYS技术)是一种在内镜和低压液体灌注情况下,借助经椎板间入路实现腰椎间盘的髓核摘除的手术,因为人体腰椎存在的天然解剖特征,其节段越低,其椎间孔的上下径也就越小,导致椎间板的间隙面积变得更大。在2004年初,有学者首先使用iLESSYS技术来进行髓核摘除,且效果比较理想,手术时间较短,出血情况非常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种技术将会在医疗技术愈发发达的情况下获得不断的提升以及完善[4]。但是从整体上来说,iLESSYS技术并不严格依照椎间盘的突出情况进行穿刺路线的选择,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发生手术中并发症的隐患,且患者的神经根能够得到全面松解。iLESSYS技术的手术方式是在原本手术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目前还停留在尝试阶段,而且也大多使用于 以及 节段的突出症状当中,是否能够满足全部类型的突出症状,还需要参考更多的病例进行论证。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当中,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以下终板直接法于椎间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来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患者恢复情况比较理想,值得进行更加广泛的临床推广以及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飞,王高强,阿日奔吉日嘎啦,等.经椎板间隙入路切开黄韧带椎间孔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20例体会[J].包头医学,2016,40(03):132-135.

[2]廖忠,陈伟,王朝晖.Joimax椎间孔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入路选择[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04):360-363.

[3]程亮,樊碧发,康健.下终板直接法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08):607-611.

[4]黄曹,王尔天,王敏,等.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1,24(10):806-810.

作者简介:刘博,男,1977-5-24生,河北黄骅人,主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主要从事脊柱外科工作。

论文作者:刘博,于潇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  ;  ;  ;  ;  ;  ;  ;  

下终板直接法在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论文_刘博,于潇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