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德育研究
苏明光 福建泉州培元中学 362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发展而来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光辉灿烂历史所遗留下的宝贵财富。新课程改革则利用了传统文化这一瑰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铸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支柱。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德育研究。泉州市培元中学就是这样一所传统老校,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德育做出了表率:
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教育与育人目标有效地结合
泉州是一个多元历史文化名城,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泉州也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入选城市。这些年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当中,我们非常重视的是传统文化。我校加大校本课程研发,吸取乡土文化、本土文化里面的精华,把它融入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当中。2004年1月我校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并使南音进入课堂,这朵闽南艺术奇葩在校园内外大放异彩,先后获得”南音教学特色学校”“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教育基地”等称号。在与日本、土耳其、美国、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的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全面展示了我校传统文化的强大德育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校还充分利用多元文化,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分阶段分年级校本课程体系。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紧密结合传统文化,研究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渗透、整合,进一步开发、完善校本课程,使学生在所有课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用传统文化的积极的一面来教育学生,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传统文化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优化育人环境,以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制定了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发扬传统文化精髓”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学校文化。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限,学校注重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能起到德育作用我们就乐而为之。办墙报、黑板报、橱窗、悬挂牌匾等,利用校园广播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播报宣传泉州各类文化信息,并成立文学社,自办报刊,定期举行演课、书法、美术、音乐、习作等比赛和优秀作品展等,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使整个学校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教育。环境文化和课程文化相结合是推行“文化育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这样,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校园内一砖一石,一草一木,甚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角落,都可以让学生品出高雅的文化艺术气息。营建浓厚的传统文化校园气氛,让每一个景点,每一面墙都有教育内涵,整个学校都充满道德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接受情感熏陶,进而在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生活中体验人生,接受道德滋养,不断提升,超越自己。
三、以活动为抓手,推进传统文化与德育的融合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境内还有像清净寺、洛阳桥、草庵石刻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处,组织游历,让学生了解“人情动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扩大实际见闻。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各类活动,如知识竞赛,调查探讨,开发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瑰宝等。
学校积极拓展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我们除了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社会知名人士谈人生、法制教育报告会外,把德育延伸到社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夏令营,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本源,让学生从社会大学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并且让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论文作者:苏明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泉州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优秀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