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_公共财政论文

如何发挥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_公共财政论文

政府审计如何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挥作用论文,政府论文,国家论文,经济论文,如何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从国家的兴衰安危、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来对待经济安全问题。实施政府监管是政府规避国家经济风险的基本手段。作为政府监管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也作为审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审计对于履行经济监督职能、维护经济安全、提高国家财政资金效益,具有直接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审计如何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政府审计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在保证国家资金运营的效益性和安全性、调整不同群体或集团利益、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等方面,政府审计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涉及的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有序和谐发展等一系列具体要求,都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审计部门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强化对有资金分配权部门的监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促进政府行政行为规范运作;通过开展效益审计,促进社会将取之于民的资源真正用到人民身上;通过对支农、扶贫、失业、养老等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审计调查,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上发现、研究和解决宏观问题。这些职能作用的发挥,能够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使人们和谐共存,使事业共同进步。由此可见,政府审计维护的是国家的财政资产,实质上就是维护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是为社会营造更多和谐因素。所以,当前形势下,立足本职,加强经济监督,维护经济安全,是政府审计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好落脚点。

2.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学术界围绕公共财政问题展开讨论,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历经20余年,公共财政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主国家维护公共权力、履行公共责任的物质基础。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健全,必然需要将全部政府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这是整个国际社会有关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一个惯例,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要求。公共财政的实质是社会公众的财政,应当以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为基础,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独立的经济监督部门,主要围绕经济政策、政府资金和相关的经济活动开展监督,能够敏锐地抓住全部政府性资金运行中最不规范、问题最多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进行审计监督,就能有效推动政府行为的规范、高效、透明,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保障各项民生政策效能及时充分地得以体现。因此,政府审计既适应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适应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际需要。

3.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审计机关自身职能的本质要求。首先,从审计产生的动因看。审计是在资产受托管理、受托经营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的发展完全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受托责任关系的内涵和外延的扩大而与之相适应,也随着受托责任关系的发展而发展;其次,从审计的功能看,审计对具有宏观调控职能的金融、财政、税收等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其目的是对国家资金运营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监督,维护资金安全。因此,政府审计从产生之初,就与经济责任相关,就与经济安全相关,这是其自身职能的本质要求。因此,政府审计要在宏观经济管理领域发挥作用,就必须关注财政资金,客观全面地分析财政管理和运行状况,加快解决当前政府财政收支和管理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债务依存度过高等突出问题,为维护经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保障和促进审计监督职责的全面履行。

二、政府审计的自身优势对于维护经济安全具有保障作用

我国的政府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政府审计自身的发展优势,决定了其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一是政府审计具有独立性。我国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是宪法规定的,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根据《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不但可以对各级政府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监督,还可以对经济执法部门如财政、税专、金融、工商行政、物价、海关等专业经济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促使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二是政府审计具有强制性。在审计立项上,以法定程度和自我工作需要为主要依据的,而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方面的干涉;在审查权限上,审计机关是行为主体,其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方式的运用或选用是以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指导原则的,被审计单位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在审计处理上,部门或单位没有或不准备主动、自觉执行或协助执行审计决定时,审计机关可采取相应措施使审计结果得到强制执行。三是政府审计具有综合性。政府审计一方面通过审查、鉴证、评价,从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上监视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其他经济监督无法替代的综合性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督导被审计对象依法开展经济活动,促进宏观调控措施在微观层面的落实,同时通过向决策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促进宏观调控的改进与完善,间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政府审计的这种独立性、强制性、综合性,客观上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独立性决定了审计机关能够专司审计监督,不承担其他业务工作,与其监督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居于客观公正的超脱地位,其监督工作更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保证了政府审计的经济执法行为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这使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成为可能;综合性则决定了政府审计能够对财政收支的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实现全面覆盖。因此,政府审计是有效实施经济监督、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三、当前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政府审计

1.在审计理念上,要立足于宏观。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交融,在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加重了一国经济的对外敏感性和脆弱性。因此,从国家利益出发,抑制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是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职能。当前,政府审计必须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的高度来统揽审计工作。要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为目标,严格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政府资源的使用效率;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为目标,加强金融审计,揭露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高效、稳健的金融运行机制;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为目标,开展企业审计,揭露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以及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浪费。同时还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在重点内容上,要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重点。开展财政资金审计,是公共财政科学安排、合理使用的需要,是政府审计对财政资金管理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是国家财政资金良性运行的保证。众所周知,财政预算,是通过预算收入的筹集、预算支出的分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理,将财政收支的主要活动贯穿一体,使财政资金以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实现其公共财政支出的效能,进而保证各项经济建设和事业计划的实施具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审计机关要紧紧围绕促进预算管理这个总体目标,把与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有关的审计项目,全部纳入财政审计范畴,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通过开展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共管资金等方面的管理审计,关注资金效益,达到对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的全程监督,从根本上防止国家财政资金被截留、浪费、滥用,堵塞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前特别还要对预算外可用财力进行规范,堵塞漏洞,真正当好经济卫士,履行好监督职责。

3.在方式方法上,要适时调整审计职能的着眼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行为、经济结果等各种经济因素构成。与之相对应,审计职能的履行范围,不仅要在微观的钱和物上发挥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应在经济计划、经济目标、经济政策上发挥监督、评价作用。因此,政府审计要适时调整审计活动的着眼点。一是以查错防弊为核心,关注合法性或合规性。主要评价被审计对象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制度、预算等要求,内容和程序是否合法、合规。二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为核心,着眼于真实性或公允性。要注重关注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存在,其财政或财务收支报告是否真实或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三是开展“五E审计”,关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要在考虑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所用资源的成本最小化,同时评价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关注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社会责任的标准、是否达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4.在流程控制上,要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探索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一环节。一是要加强对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的控制,保证目标的合理性,同时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采取业务审计与质量控制相分离的机制,将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实现对项目审计实施的实时控制。二是实施关键点控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将审计工作的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系统,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步骤、质量要求及责任,确定符合其特点同时又能体现审计业务工作实际的控制点资料库,逐步形成动态管理,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审计控制的效果。三是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对审计人员在不同环节中的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设定具体的确认标准和惩罚措施,促进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

5.在技术手段上,要创新审计管理方法。开展审计管理创新应从推动管理理念创新、整合审计资源、深化审计工作流程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推进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其中,特别是在技术管理上,要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管理水平。要积极利用“金审工程”成果,实现在计划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资源整合、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全面实现审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此外,还要开发出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专门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在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及被审计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网络通信,实行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6.在审计成果上,要提高审计信息的层次和利用效率。审计成果,是审计目标的重要体现。审计机关应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在提升审计信息层次和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一是要通过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信息的利用水平。审计机关要广泛关注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的宏观层面,善于从大量分散的、表面的、彼此孤立的微观审计成果中,发现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苗头性或倾向性的问题,从促进经济安全的角度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争取把审计建议提升为政府的政策和意志,通过审计成果的转化,来促进行政决策的优化。二是要增加审计结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审计机关对于涉外的项目、社会公众关注的项目应尽量公布审计结果,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审计项目应逐渐实行公开审计结果的制度。公开的内容应包括,工作程序、工作标准、所确定的部分审计项目、部分审计结果等。要开发适应对外公布的审计结果载体,围绕公开方式、公开内容、公开载体、公开范围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制度,提高审计结果的社会化程度。

标签:;  ;  ;  ;  ;  ;  ;  ;  ;  ;  ;  ;  ;  ;  ;  

如何发挥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的作用_公共财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