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浅谈论文_曾玲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浅谈论文_曾玲

(遂宁市安居区聚贤镇中心小学校 遂宁 62900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长期以来,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生活面相对狭窄,学习资源相对缺乏,他们的习作内容往往空洞单调,语言苍白枯燥。如何让农村小学生乐于习作,自觉习作,写好习作,我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一些尝试,有了一点体会:

一、在玩中学,玩中写,用游戏培养习作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如果对某件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去观察研究,想方设法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而爱玩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学中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将游戏融入到习作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学,玩中写,写中再现玩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习作是一件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习作是一件痛苦的事。

二、提倡说真话写实事,表达真情实感。

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习作不符合现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没有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都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的,是生搬硬套出来的;有的则是干瘪拉杂,毫无生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习作选材狭窄,走不进广阔的生活,其内容单调空洞,尽是些大话、空话、假话。比如:写一个好人,总是写某人在路上拾到大数额的钱然后交公,或者做好事不留名;写老师,总是写下雨了老师冒雨送“我”回家,或者“我”生病了,老师给我补课等等之类的事。显然,没有经历过,再感人的事也不会运用贴切的语言,更表达不出真情实感。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说过的:“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映。”这就是说,作者自己要动感情,才能使读者动感情,作者笔下的人与事打动了自己,然后才能打动读者。因此,指导小学生习作不能像传统的应试教育一样拿几篇例文来让学生搬硬套,千人一面,这样的习作是枯燥的乏味的。应试转变观念,回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鼓励学生走出去,从现实生活入手,在生活中、社会中注意观察,写真实的事物,体现孩子们纯真的特性,抒发他们的真情。真正落实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这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也只有说真话,写实事,才能表达出小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

三、注重习作的评价,增强习作的动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习作、乐于习作,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在与学生的习作交流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是否该写,该详该略,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又怎谈得上领悟运用?回顾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框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的是教者的理解,学生习作必然“千篇一律”,而学生的创造性也就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了。现在,我们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发学生的习作的情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对习作就不会有畏难的情绪,从无话可说变成我有话要说,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用词干巴变成笔下生花,千篇一律变成百花齐放。

论文作者:曾玲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浅谈论文_曾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