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工作策略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关系论文,工会工作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改革,深深触动了以往固有的劳动关系基石,引起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冲突,并贯穿于企业改革的全过程。作为劳动者代表身份的工会,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特点,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经济、政治地位,有其深远的意义。
一、经济变革给劳动关系带来本质的变化
其一,劳动关系表现为以利益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市场性配置。劳动者可以凭自己的才能和本事在不同企业中自由流动,以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劳动力和追求最大效益,双方利益追求各有侧重这是劳动关系的原本面貌。
其二,劳动关系形成了以企业和职工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国家不再统包劳动者的分配、工资、长期安置就业的责任,那么劳动关系的主体就必然成为劳动者和企业。
其三,劳动关系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责任和义务。劳动者同企业的关系是用法定的合同契约来规范双方行为。
其四,劳动关系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培训,自我“充电”,靠个人本事大小来竞争不同职业、不同报酬待遇的局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征,促进了劳动力市场配置的优化,对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劳动关系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一)劳动用工方面的矛盾。劳动关系主体的一方——劳动者,在新旧体制进行转换、利益格局重新分化组合的调整过程中,有的变为名符其实的打工者、有的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中被剥离出来,成为下岗或失业人员。
(二)工资分配方面的矛盾。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压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劳动者自身价值难与所获报酬划等号。
(三)社会保障方面的矛盾。由于我国的法制尚不健全以及各地区和不同企业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社会保障的落实和执行程度还很不到位,仍存在着“保富不保贫,保盈不保亏”的现象。
(四)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有的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擅自订立、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有的企业强迫职工入投,搞“持股上岗,无股无岗”,还有的要求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把职工推向社会。再是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或行为不廉造成了企业的亏损和败落。
三、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及预测
(一)非公有制企业将逐步加快发展速度,在平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焕发生机和活力。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非公有制企业将不断加大在所有制中的比重。
(二)职工队伍内部阶层分化为不同利益群体,由于价值取向和自身权益不同,劳动争议将成为长期突出的矛盾。
(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充分显性的同时,也将给优化就业结构提供动力。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现实,决定了失业将成为一个长期持续的社会问题,所以要通过有效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化人力优势为经济优势,变被动安置劳动力为积极主动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
四、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依法治会进程,依靠法律手段来调处劳动关系的矛盾
工会依法治会的法律基础主要应包括工会组织法律体系、劳动者权益法律体系和工会参与监督法律体系这三个方面。工会的职能要以维权来开展工作,通过全过程参与、分类服务、重心前移、有效监督的原则,建立以《宪法》为指针,以《工会法》为基础,以《劳动法》为龙头,主次分明,职能明确的工会法制体系和依法运作机制。
工会依法在劳动关系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1.工会要通过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帮助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依法规范各自的行为;2.工会要加强同人大、政协及劳动部门的联系,定期开展劳动执法的监督检查;3.市级以上工会要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要充实工会的劳动关系专家和律师。工会经费应抽出一定比例作为困难职工打官司的诉讼费用。
(二)工会要把代表职工进行工资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的职责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目标
劳动关系的契约化使工会有了依法维权的依据。现在摆在工会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必须加强对分配领域问题的研究。集体合同要把确定工资数额作为核心内容,这是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一环。工会在签订集体合同时,必须明确职工工资定额按企业生产效益的比重提取和增加,不得随意降低和克扣。集体合同签订后,工会每年应不少于两次对企业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外资和私有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已成为明确的劳资关系。当经营者严重违反劳动法,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而资方又拒不接受调解和改正时,工会除诉诸法律外,还有权通过新闻媒体对其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也可通过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其企业行为。
(三)工会要加快劳动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以“预测、预报,预警、预调”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
城市工会要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层层建立起监控劳动关系的专门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劳动争议的调处机制,抓紧制定劳动争议及预警工作意见等;加快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和完善以职业介绍、职工培训、失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服务中介机构,推进其网络化。
(四)努力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发挥工会在协调中的作用
1.工会要提高组织地位,加大参政议政力度。当前工会要积极争取条件,解决好工会主席进同级党委,按同级人大、政协副职配备的问题,通过提升工会主席职级规格来实现工会地位的提高;2.对基层工会应采取直选方式选举工会主席;3.要在工会内部建立激励、保护机制,解除工会干部为职工说话办事而受打击报复的后顾之忧。可试行工会主席人事工资上挂一级的机制和在基层由上级工会委派联络员巡回监督机制;4.采取联合制、代表制、变单一的委员会为联合会,增强工会的权威性;5.建立工会工作新的运行机制。工会机关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调查研究机制、代表参与机制、联系协调机制、指导服务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6.培养、引进、造就一支多能高效的工会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