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政治论文

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政治论文

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高校论文,环境论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6)04—0573—04

一、高校政治环境的涵义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所谓政治环境,就是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是为政治主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主体活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政治环境的构成要素很多,凡是影响和作用于政治系统的背景和事物,都是政治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经济地理、文化、民族利益集团、宗教等等。这些要素又可分为自然的和社会的两大类,它们共同构成政治系统所处的政治环境整体,规定或影响着政治系统的基本状况、运行方向和发展进程。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政治背景和条件,并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政治环境有自身的涵义。笔者认为高校政治环境,是指对高校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及其政治思想、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品德形成发展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一切特定因素的总和。它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为高校政治环境中可以让人体验其存在的有形环境和有形实体。主要是指有形的物质生态环境和实体环境。包括校园整体规划和布局,学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学校的建筑风格,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设及设施,校园所处的地理方位、社会政治和自然状况,具有社会重大影响的学科领衔人和科研成果,师生员工的整体素质等。

二为高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而创设或使用的对大学生政治思想、人格品德以及德育活动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一切特定因素的总和。包括校园政治文化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健康向上的政治文化舆论氛围,长久形成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等等。

三为高校政治生活中让师生适应其特性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包括校园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学习生活工作场所的协调一致,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高雅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洁净的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师生员工的人格魅力,学校的主流文化,良好的学术氛围,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完整的发展思路等。

二、高校政治环境的现实特征

(一)复杂性

高校政治环境所包含的要素是十分广泛的,涉及的层面相当宽,而且其中的结构和互动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所有的政治环境因素中,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的因素总是混杂在一起,同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一方面,表现为政治环境构成要素的复杂性,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中不同性质的因素分离开来是相当困难的。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政治环境的选择和适应也存在着很大差别。由于受个人主观能动性和选择能力强弱的影响,同样的政治环境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本身的影响往往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二)开放性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因素在空间上没有固定的界限。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跨区域、跨国界的交流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工具,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主要环境因素,特别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基础上的互动信息传输的实现,使得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政治环境越来越开放,信息的丰富和信息传播主体的增多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动态性

高校政治环境是动态、变化的环境。因为当今世界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社会基本矛盾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社会政治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在变动之中。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又进一步改变了环境变化的内涵和节奏,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不断变化的政治环境之中。

(四)可塑性

高校政治环境的各个构成要素虽然性质、状态及作用各异,但他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的,共同构成复杂的政治环境整体,并且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治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不仅为政治主体适应政治环境提供了可能,而且可以使政治主体通过对政治环境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利用规律去调整政治环境结构及其作用方式,去维持或改变政治环境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教育主体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改变一定社会范围内的环境因素,使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需要。

三、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坚持人与环境、教育与环境的唯物论,承认环境的决定作用,同时坚持辩证法,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其基本观点是: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人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改变政治思想状况和道德风尚[1]。政治环境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直接的环境。政治环境一头联着整个社会环境,一头联着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直接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影响[2]。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环境的直接教育作用

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直接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校政治环境中的政治活动、政治体制、政治设施、政治氛围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产生直接的教育作用。政治作为影响人的意识形态,它对人的影响不需要其他因素的介入,可以直接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政治活动、政治体制、政治设施、政治氛围等所构成的高校政治环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氛围、教育力量。政治活动、政治运动对参与其中的政治角色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认识、态度、信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政治环境的保证作用

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作用主要表现在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成和发展所要求的条件起保证作用。我们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作用:其一,从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内部结构来看,政治素质处在各种素质的首位。从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内部各种素质之间的关系来看,政治素质是统帅,其涵义包括三点:一是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二是把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看作是一个根本的、原则的问题,三是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素质是动力,其涵义是人们如何认识自身的利益、如何实现这些利益以及如何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这些构成了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其二,从政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作用来看,政治环境以自身在社会环境中的所处的首要地位和所发挥的制约作用,保证着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方向。

(三)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导向作用

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国家性质和高校的领导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些内容有助于大学生主人翁责任感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按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创新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在政治环境各因素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影响人的思想变化最经常的因素,大学生的思想是在观察学习与贯彻实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接受影响、实现转化的。第三,依法治校、发展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向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第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会进一步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五,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在高校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增强了大学生对党的信任。

四、实现高校政治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重视直接的思想理论灌输,忽视间接的环境影响,重视主客体间的信息传递,忽视教育要素之间的情境创设等倾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与环境陶冶过程分离。人们对正在急剧变化的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充耳不闻或熟视无睹,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性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能不正视政治环境作用的强化趋势,必须要把握好政治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把政治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来对待,研究高校政治环境变化的新价值、新因素、新形态和新影响,探索利用政治环境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实现高校政治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和引导大众传媒环境建设

现代人随时都处在大众传媒的包围之中,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和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主要力量和环境因素。网络、报纸、广播和电视是人们接触比较多的传媒,其中网络的影响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大众传媒是直观而形象的,从认知过程来看,直观的感性认知先于抽象的理性认知。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增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对理性思维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如果大众传媒的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一致,则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际上,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少大众传媒以娱乐性、商业性提高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的重视不够,难以形成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导向。既然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前应该把大众传媒的建设作为政治环境建设的重点,利用大众传媒的资源和手段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大众传媒就像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大众传媒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这个阵地,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政治意识和抵御能力。高校应加大网络的建设和网络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虚拟环境”,发挥好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环境的渗透与互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开放性也不断提高。邓小平同志在20年前就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思路。现代社会的开放性要求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之相适应。如何适应政治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开放的态度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对的课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向政治环境的渗透和辐射作用。当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时,特别是高校政治环境发展突变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也应该相应地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对策。思想政治教育向政治环境的渗透就是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生活的结合。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政治环境的结合和互动,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满足大学生成长和精神发展的需要。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热情、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具有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要研究这种政治影响,尊重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发展要求,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不断培养大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能力

高校政治环境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使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具有了获得信息的平等权利。随着社会开放范围的扩大、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使高校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有逐渐强化的趋势。环境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选择的风险,容易使青年大学生产生思想困惑。现代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呼唤着如何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应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对受教育者自我选择信息能力的培养。教育的社会化并不是把人培养成适应社会所有存在的被动的人,而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增强其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最终达到自我生长和自立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帮助大学生寻求和确立判断事物的标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信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进步。

(四)注重提高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水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也在不断增强。同时,大学生文化需求也明显提高并且日益多样化,容易受到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文化要求的影响。学校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范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是潜移默化并无时不在地进行着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通常包括行为的心理因素,如信念、情感,以及评价意向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已经在我国形成并在高校占主导地位,但高校政治文化尚不完善,正处在一个发展过程之中。高校政治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形式。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和研究高校政治文化建设的新情况,立足发展,锐意创新,把高校政治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首先,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凭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优势,在不同群体的多种价值追求和文化追求中,在众多类型的文化形态中,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教育引导作用,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坚决抵制腐朽颓废文化。其次,我们要提炼和确立高校精神文化的内容,形成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高校的精神文化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和积淀才能初步形成,同时也需要通过提炼和概括来加以宣传、推广和深化。第三,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渗透到制度文化和活动方式之中。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只有广泛地渗透到制度文化和师生员工的行为方式之中,才能使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现得到落实和保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3]。

标签:;  ;  ;  ;  ;  

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