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且伴有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在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ADL得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连续康复护理 效果评价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特点是起病急,会迅速出现局部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1]。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我国各项疾病的前列,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这种现象呈现增大趋势[2]。偏瘫是脑卒中病人发病后最为常见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寻找一个合理的、有效的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临床目标。本文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连续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旨在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且伴有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为: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在两周以内并且生命体征稳定;有肢体功能障碍,无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Glasgow评分>8分;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为:合并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失语,或严重心、肝、肾疾病等;既往有痴呆病史、精神病史等。在这8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54-90岁,平均年龄(68.22±5.19)岁。将这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一般资料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康复护理,包括日常体征监测,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常规输液操作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其主要宗旨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认知情况,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方案,并形成医院-社区-家庭连续康复护理模式[4]。整体思路是所有患者均于住院第2天接受第1次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同时向患者发放由神经内科自行设计的《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手册》,并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手册内容进行集体示范和讲解,从而保证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患者对手册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进行第2次干预,在此过程中对尚未完全掌握疾病知识的人员进行个别指导,并直至患者出院。第3次干预安排在患者出院之后,并于干预结束后向每例患者发放“脑卒中偏瘫患者服药、饮食、锻炼记录本”,随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访和电话随访。干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康复护理干预和饮食干预,先分述如下:
1.2.1 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主要是通过讲座、宣传资料以及口头答疑等形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卒中偏瘫的起病原因、临床主要症状、相关治理方法、护理方式、用药情况、预后特征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在此过程中,采用“整体指导,个别针对”的方法,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疾病知识指导,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康复护理的目的、方法、评价指标和重要性等,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清楚地认知,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5]。
1.2.2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相互的信任感,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亲切诚恳,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叮嘱患者要多注意饮食规律与卫生,多补充水分、维生素与蛋白质。日常饮食中要禁食油腻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开展“脑卒中偏瘫病友会”,邀请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人向现有患者说明积极康复锻炼给躯体恢复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3 用药指导 严谨认真的向患者说明脑卒中偏瘫患者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的种类、临床适应症以及常见不良反应,同时帮助患者建立正规的药物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指导病人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随意对药物的服用方法进行更改和中断,帮助了解药物在体内作用的持续时间等。此外,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服药日记,坚持在每次服药后进行记录,既方便复诊时临床大夫能够准确了解,还可对患者的服药情况起到监督作用。
1.2.4 康复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肢体的康复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运用方式和运动量,既循序渐进,又量力而行。在制定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例如,患者的关节活动方法、坐位维持训练、床上移动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训练等,在训练内容方面,可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采用下棋、打扑克、捡黄豆等方式,增加康复护理干预的趣味性。
1.2.5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的主要原则为限盐、少量多餐、戒烟酒、补充维生素。同时要注意调整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胆固醇的摄入量,改善患者中存在的肥胖、超重、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等潜在危险因素。
1.3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ADL得分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其中,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定,总分共100分,得分越低表示依赖性越强。护理满意度则是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法进行了解。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衡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将患者的熟练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良、差。由表2可知,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前,观察组40例患者中掌握程度为优的有5例,良12例,差23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掌握程度为优的有6例,良12例,差22例;两组患者的熟练程度相当,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40例患者中掌握程度为优的有30例,占75.0%,良6例,占15.0%,差4例,占10.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掌握程度为优的有8例,占20.0%,良13例,占32.5%,差19例,占47.5%;经χ2检验可知,在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的ADL得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的ADL得分比较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在进行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前,观察组的ADL得分为(40.11±11.26)分,对照组为(42.74±10.88)分,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得分为(94.81±10.30)分,对照组为(77.32±11.19)分,观察组的AD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比较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为常见的运动功能形式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都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既给患者及其家属增添了经济和心理负担,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6]。随着康复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连续康复护理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被应用,医院-社区-连续康复护理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推崇和重视。
本次研究的结果也再次证实,连续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知识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单岩,樊少磊,张振香. 脑卒中偏瘫病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2011,25(8):2202-2204
[2] 陈丽,佘秋群,丁海敬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31(4):68-70
[3] 刘慧娟,周敏,陈轩.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5):125-127
[4] 王雪梅.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194-195
[5] 闫颖.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255-256
[6] 张丽萍. 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J]. 求医问药,2013,11(12):208-209
论文作者:苏文莲, 石红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程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