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要点论文_曾小美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肢体手足显微外科护师 423000

【摘 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36人,研究组患48例。两组患者均作了清创内固定的手术,常规组按照一般的引流与换药处理;研究组在清创手术后,对创口及软组织伤口处进行负压封闭引流与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缺损创面的消毒和清理时间、更换药物的频率、骨折处的恢复时间,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和骨折的恢复时间均比常规组短,更换药物的频率也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肢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创面;护理要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使用都造成了开放性骨折发生率的增加,下肢开放性骨折日益严重,病情越发严重起来,治疗有更加困难。VSD负压引流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对于骨髓炎等内部难以治疗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是外科治疗技术的革新[1-2]。我院探索了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36例,研究组48例。常规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例,24~57岁为常规组患者年龄,下肢的创伤平均面积为4cm*4cm~15cm*20cm。致伤原因:车祸18例,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4例,23~59岁为研究组患者年龄,下肢的创伤平均面积为4cm*5cm~18cm*24cm。致伤原因:车祸24例,重物砸伤13例,高处坠落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创伤面积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可以比较。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先进行创面彻底清除术,将伤口处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处理掉。常规组按照常规的手法为患者更换药物,清理伤口。清理标准:一定要保持创面的干燥、清洁,确保坏死的组织全部清理并且无液体渗出;无水肿现象,肉芽有新鲜的组织发育,触上去易出血,能够达到皮瓣修复术实施的要求。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具体步骤如下:第一,进行创面彻底清除术,将伤口处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处理掉。然后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其中给予单臂或半环形外固定方法的患者44例,给予克氏钉及螺钉方法的患者4例。第二,根据患者的伤口创面面积裁剪合适的VSD敷料,在裁剪时需要注意创口面积较大的需要的敷料会较多;材料和材料的接缝处需要保证用丝线缝合成一个中体,使其处于封闭的状态。第三,创伤面积要保证和VSD敷料要完全接触,如果创伤面积干燥则将引流管从周围正常组织中引出方便贴膜保证密闭的环境;若创伤面积有感染情况则将引流管从创伤面引出,防止更多的感染情况发生。第四,将创面及周围的皮肤擦干净,用薄膜把创口处密封。第五,利用引流管接通负压系统,将负压打开,负压范围为—250mmHg。当引流管比较多时,引流管和负压装置之间利用三通接头连通,此时1—2个负压装置即可。检验负压是否有效的标志是海绵填充物发生瘪陷,薄膜下没有集聚液体。第六,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5—10天左右观察引流情况和创面的清洁情况进行二次彻底清创手术,并且换上新的VSD敷料。注意创面有严重感染的需要更换1~2次。

1.3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缺损创面的消毒和清理时间、更换药物的频率、骨折处的恢复时间,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效果评估。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常规组和研究组资料均SPSS17.0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利用t来表示检验。P<0.05,则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和创面的恢复时间均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药物的频率也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时,创面全部进行引流,而引流物在经过处理后不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负压技术的前提是保持创面的全封闭状态,和外界完全隔绝,杜绝污染和感染现象的发生[3]。本次实验中,研究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和创面的恢复时间均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换药物的频率也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效减少了治疗的时间,患者的痛苦可以被分担,也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减轻工作量。创口的VSD是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提高创面的血运能力,促进血液循环,肉芽组织新鲜生长,增强了创面周边的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和皮纤维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密度。创面周围的血管水肿现象会减少,有利于增强周围皮肤组织脓性分泌物质以及降钙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创面的愈合[4]。需要注意的是,清创手术为开放性骨折的关键处理手术,因此必须重视,不能因为抗生素等因素影响创口清除术。另外,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患者焦虑紧张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这对于创口的愈合有积极的意义[5-6]。

综上所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有效的护理对于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临床推广意义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杜雪,鲁尧.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的疗效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35):3276-3277.

[2]余新颜.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护理体会[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131-1133.

[3]李菁林,陆秀珍,邹叶芳.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护理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9):1258-1259.

[4]陈世云. 负压封闭引流(VSD)在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5-246.

[5]谢芝平.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796-1798.

[6]缪霜霜,徐小群,沈斌.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J]. 中国农村卫生,2017,22(14):98-99.

论文作者:曾小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护理要点论文_曾小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