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八个特征_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八个特征_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的八大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1999)04-0018-04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既带来迎头赶上的机遇,又给各国带来了不可回避的冲击。如何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从政策、资源投入、组织机构等很多方面做好准备,而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却是最基础的工作。那么,经济全球化有哪些特征呢?

一 国际贸易巨大但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国际贸易作为各国之间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联系,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一直是很多封建帝国和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财源之一,因而国际贸易在很多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在1970—1990年的20年间,世界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从3120亿美元增加到31870亿美元,20 年间世界贸易增长了近10倍。冷战结束以来,国际贸易一直保持较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3年比1992年增长了2.5%,1994年比1993年则增长了9.5%,1994年的贸易额高达4.24万亿美元。1995年世界贸易额增达4.875亿美元, 如加上服务贸易额1.230万亿美元,则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1996年世界贸易额又突破7万亿美元大关。由此可见,国际贸易总额已非常巨大。

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布置生产和销售,因此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一个国家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已不再一味地追求完整地占领一个产业,而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比较优势,尽力抢占一个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同时把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留给其他国家,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在这种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中,跨国公司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的跨国界经营,其实就是一种国际直接投资。在当今世界经济关系中,国际投资的重要性已比国际贸易越来越大,因而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二 真正全球性的世界市场形成

世界市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影响,商品交换发展成为国际性商品交换,产生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地区性市场,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由于英、美等国先后兴起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出现,但它实际上只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世界市场,不少国家仍采取闭关自守的国策,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但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存在,使得世界市场的范围受到限制,加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有意封锁,造成了世界市场的割裂。

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国家先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向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机制过渡。这时,世界市场才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世界市场,其范围大大拓展,其运行机制才更趋完善。

三 国际间资本流动异常活跃

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之后,全球主要的资本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在许多方面的作用仿佛同属于一个体系一样。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家常常组成辛迪加,相互支持,相互利用又相互竞争。大金融企业在所有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都设有分行或办事处,在计算机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金融市场完全成为全球性的市场,国际金融资金跨国界流动总量几乎达到天文数字。比如在1973年,全球外汇交易总额为1500亿美元,而到1995年则上升到12000亿美元。 虽然迄今为止各国的货币发行权仍控制在各国的政府手中,在各国的疆界内,各国政府在政治上对本国货币的坚挺或疲软负责,并尽力管理以本国货币票面为单位的货币价值,但随着世界金融市场不断地扩张,国际金融业务迅速增长,所有国内金融和货币系统已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压力。世界金融市场在浮动汇率机制的推动下,几乎完全从各发达国家政府手中夺去了对外汇的决定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的资本流量迅速增长,投资总额越来越大,使得作为国际直接投资载体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0年代后半期,全球所有国家的国外直接投资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至1990年增加到2430亿美元。尽管1991年下降18.1%,1992年又下降4%,只有1910亿美元,比1990年高峰时减少520亿美元,但1993年迅速回升,年增长率达16.2%,总额为2220亿美元。以后几年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1995年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外国直接投资猛增40%,总额为3150亿美元,比1990年还要多出30%,1996年继续在1995年的基础上增长10%,高达3500亿美元,1997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破纪录的4000亿美元,1998年可望达到创纪录的4300~4400亿美元。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直接投资的发展,迅速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繁荣,增强了不同国家经济的联系。

四 劳力资源和管理要素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到国外投资设厂的目的在于利用国外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生产资源除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外,还包括劳力和管理资源。而知识在产品中的贡献率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利用劳力与管理资源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发达国家的公司或企业向全球扩展经济的目的不再是主要寻求廉价的自然资源,而是寻求廉价的劳动力。当然,外国企业的加入,又为该国增加了就业机会,从而也受到当地劳动者的欢迎。特别是外国企业采用的高工资方法,更使得本地优秀的劳动者乐于聘于外国企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为了能够参与全球竞争,就必须学习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受聘于国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最直接的学习。这一切促成了劳力资源的更加国际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11月10日发表的《98世界投资报告》,世界上1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的外国雇员就达600万名。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作为生产要素,是比劳动力和技术手段更为基础的要素,管理不仅是经验的总结,而且更是一门学问,因而如何博采其他国家的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就使得管理要素也国际化了。

当今世界,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工作环境和条件的不断变化,这又为劳力资源和管理要素的全球流动提供了条件。

五 跨国公司把整个世界变为一座大工厂

早期的跨国公司出现在20世纪初,其中美国跨国公司最为突出,但二次世界大战前远未达到世界规模。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并对国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二战后的新现象。5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率先打入欧洲,60年代西欧、日本跨国公司崛起。从1985年开始,跨国公司在母国以外进行生产的总额已经超过世界贸易的总量。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于它自身的发展,不但以发达国家为总部所在地的大跨国公司风起云涌, 而且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更是遍及全球的各个角落。1983年全球跨国公司总数为1.1万家,在国外分设的子公司共计11.2 万家。到1993年,世界跨国公司总数增加到3.7万家,短短的10 年内增长了236%,拥有的海外子公司20万家,也比10年前增长了79%。1993 年以后,世界跨国公司总数又上了新台阶。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的统计,1995年全球跨国公司已增达3.9万家,比1993 年增长了8%,其设在海外的子公司增加到27万家,则增长了35%。 1996年,全球约有4.45万家跨国公司,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27.6万家。

2.跨国公司向多领域、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几乎主宰着世界经济的命脉。跨国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正如英国著名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约翰·邓宁所说,跨国公司在国外分设公司的目的,在于把独立的原料供应商与零售商功能揉为一体,从而将产、销等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到世界各地,都能为母公司的战略服务。这样就能使国际间的分工协作转变为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协作。这种“交易内部化”的运作可以大大减少阻碍国际分工的各种壁垒。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到国外投资设厂生产商品,将产品就地销售,就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并可绕过所在国的规章制度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今天,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不仅重视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也将高新技术工业的设备迁往生产成本低廉的地方,设厂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甚至产品设计、加工工程以及软件开发等属于技术密集型的工作,也迁往国外进行,由此取得高额利润。

由此可见,跨国公司就好比是整个世界的一座大工厂,国外子公司是它的各个车间。

六 企业兼并、跨国兼并越做越大

纵观近40年企业行为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发展大趋势: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竞争、70年代的经营多样化和80年代对金融的操纵后,人们在90年代纷纷把战略重点定为扩大规模。因此,90年代的企业兼并风潮成为世界经济一道突出的风景线。

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1996年仅美国企业并购就高达6582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为366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全年并购总额超过了1996年并购总额,创造新纪录。1997年,全球有关的数据库所记录的并购交易达2.3万起,比1989年多1倍。1998年更是高潮迭起,1998年上半年就有以下几宗大型企业兼并案:仅有16年历史的美国著名计算机制造商康柏公司宣布以96亿美元收购老资格的计算机业巨头数字设备公司(DEC公司),两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合计达326亿美元以上,成为仅次于IBM的美国第二大计算机制造商; 英国的葛兰素——宝威集团与史克——比凯姆公司合并组成一个年营业额达200 亿美元以上的大型制药集团;美国老牌金融企业花旗银行宣布与旅行者公司合并组成花旗集团,交易额达700亿美元以上;旅行者集团以16 亿美元买下日本第三大证券公司日兴证券公司25%的股份,成为日本金融史上一起最大的外国投资案;德国第二大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公司以4.3 亿英镑收购了英国老牌豪华轿车生产厂家劳斯菜斯公司;美洲银行与国民银行合并;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与德国姆勒——奔驰公司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美国电话业巨头SBC 公司购买亚美达科通信公司。

以上这些企业都是西方国家的著名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声誉卓著,因而它们的合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出现如此之大的兼并潮的原因有:一是这些大公司要保证自己在较长的时期内不被挤入局部小市场。二是市场对产品开发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导致合并和接管现象越来越多。人们感到过去一种新产品的推出,要从工程师的头脑转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其间所经过的时间实在太长,很多有利的竞争机会就有可能在这样的周折之中损失掉。比如,80年代末开发一种新型汽车花5—6时间是常见的。然而,目前各企业都已经把这个目标定在24个月上。因此,只有通过若干家名牌汽车公司在一个大屋顶下的协同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三是因为股市的火爆。坚挺的股票价格为许多公司提供了资金,使它们得以寻找收购或联合的对象。

七 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区域经济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没有区域经济合作就不可能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尽管是在国际贸易的利益矛盾冲突下发展起来的,尽管区域经济集团实行内外有别的原则,但是在区域集团内部实现生产要素即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四大自由流通就能实现区域内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世界上第一个区域集团是1949年1 月前苏联东欧国家成立的“经互会”。1958年1月,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 揭开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幕。60年代,世界上已建立起19个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全世界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增加到28个。进入80年代以后,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这种经济联合组织既有发达国家之间的联合,也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合;既有多数国家之间的联合,也有少数国家之间的联合;既有相同类型国家之间紧密的制度性联合,也有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松散的经济合作性联合。据统计,1996年全球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的数量,按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为144个,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为68个,按日本贸易振兴会的估计为101个。

现有的世界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大多是在90年代后成立的,主要集中在欧美。现在的北美、欧盟和亚太三大区域经济联合组织是当代世界区域集团的三大中心。

为了应付来自欧盟和日本的经济挑战,1980年,美国、加拿大开始谈判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创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生效。1994年1月1日, 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的3个国家联合建立了欧洲联盟。1997年6 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阿姆斯特丹条约》,并批准了单一货币的3个文件,确认欧盟15 个成员国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单一货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1月,现有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8个成员国。

八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规则建立

当今世界各国,不论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政策。90年代初,东欧和原苏联各共和国均由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国家也由过去的统制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也已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尽管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各有自己的特色,但又同时坚持现代国际市场经济体制运转不可缺少的基本规则,加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市场调节的力度和范围。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各国的主要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必须向国际标准靠拢,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特别是在大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大量引进外资企业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按照198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惯用的生产企业质量体系ISO9000系列标准, 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检验。各国政府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国际通用规则,禁止企业搞非法活动,依法向企业征税,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也有权拒绝来自任何方面的行政干预,而只根据市场运行原则组织生产经营。各国的市场管理政策都要遵守国际市场通用的管理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即对国内市场的宏观管理要简单化和微观管理要法律化。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利用利率、税率和汇率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进行间接调节。各国对市场的微观经营行为实行法律管理,健全市场活动的法律体系,对国内外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经营行为加以硬性规范。

在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的当今世界,区域性经济集团为了消除成员国之间的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政策,促进某些经济领域合作,使本地区经济共同迅速发展,就要求其成员国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让出部分经济管理决策权,即部分国家经济主权,遵守共同制定的经济政策和规则,实现一国经济的区域性调节。例如,经济共同体要求成员国之间不仅要实行共同的对内对外关税政策,实行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还要求成员国的经济、财政、货币、福利等主要经济政策统一。为了制定和协调成员国的主要经济政策,经济共同体还有一个共同权力机构,制定和管理区域性经济集团的主要经济政策,这就要求成员国要让出很大部分经济管理决策权。

为了给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经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全球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了全球性的经济政策或指导政策来规范或引导各国的经济行为。当前可以制定全球性经济政策,或其制定的经济政策对整个世界经济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大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七国首脑会议。这些国际组织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均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呈现出对世界各国经济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强的趋势。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关贸总协定,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对外经济活动纳入各国共同参与制定的框架内,并通过仲裁机构,强化对成员国约束;七国首脑会议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货币和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体化,尽管其一体化程度仍很低,但对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的活动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收稿日期〕1999—02—18

标签:;  ;  ;  ;  ;  ;  ;  

经济全球化的八个特征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