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学校 赵莹
摘要:
如果学生感觉数学乏味、枯燥,又怎会走进她,喜欢她,学懂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被动的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愉悦乐学的情绪,学习数学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伴着深深的“数学情”,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从而养成好学、乐学,并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关键词:数学;情景;成功;建模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作为教师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好奇感,从而在心底萌发“数学情”。
一、建有趣情景,找到数学乐趣
(一)建“疑问”情景,找到乐趣
教师钻研教材时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相同的数是所有的数吗?这一问,不仅是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虽然只是一个简单教学课例,但这样有趣的设疑激发兴趣,既符合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自然地让学生主动的走进数学内容中去。
(二)建“生活”情境,增强乐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变是脱离实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生活资源,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参与。例如:在教轴对称一课时,利用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美术课的对称美研究,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三)建“游戏”情境,保持乐趣
游戏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玩中学、学中玩是最有效可行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主动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呈现出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懵懂的小学生而言,这样可以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如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让其他一组的学生扮演商店的老板售卖学生学习用品,其他组的学生则分为几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能够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重的东西。这个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人民币换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到重量的换算,一举两得。好的游戏可以将学生的协作能力提升到意想不到的高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建“故事”情景,爱上乐趣
教育家王夫之认为:学习的进程有知学,好学和乐学三个境界。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强调寓教于乐的原则。因此,小故事便能在数学大舞台上演绎出他的特色这样能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的方法,不但能主动拉近师生距离,还能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表现的尽善尽美,小故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节课时,引入孙悟空的金箍棒打牛魔王的过程中进行的变化,吸引学生的目光、正义感和好奇心来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爱上数学挑战,深深的怀着数学情。
二、品成功喜悦,寻求数学“刺激”
小学是每一个人一生中接触数学应用数学的重要阶段,而且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需要得到身边的人的认可,也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去维护学生的学习激情,去保护他们的学习动力,这一切都会给小学生的学习添加了很大的砝码。
(一)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及时的反射,便会享受数学带来的“刺激”
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虚荣心强,爱听表扬,爱表现自己,教师便可由此出发,阶梯设立障碍,完美的通关,便会吸引他们不断挑战,不知不觉中享受在数学带来的“刺激”。
(二)让学生的“腰包”鼓鼓的,便会寻找数学带来的“刺激”。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生当作“创业者”,常常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励,或多或少,让学生有“丰收”的喜悦,或是一枚胜利奖章,或是一张“免罚状”……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奖励”的捕捉。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机会,小学生的“腰包”鼓了,你还怕他不主动去寻找数学带来的“刺激”吗?
三、智慧钥匙,开启生活大门
所有的知识都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摄取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模型的建立就能使学生数学素质得以足够的提升。例如: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假设——检验——提炼——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方程求解模型,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一模型解决其他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许多问题都可以化归为“鸡兔同笼”问题,拓宽对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会学生建立好的模型思想就等于交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若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便会建立起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因为人离不开生活。
创意的情景,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疑惑”的滋润;感受到数学游戏的吸引;禁不住数学“刺激”的诱惑;品尝到数学成功的喜悦。模型的加入使得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作为学生与数学中间的纽带,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不仅要让“数学情”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要让“数学情”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论文作者:赵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乐趣论文; 便会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