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方式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存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问题,本研究共选取了患者12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另外选取120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采用心理护理和心理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探究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问题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4.17%和15.00%,实验组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人数更多。并且其统计学方法结果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在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均得以好转,表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治疗前后的数据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其存在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情况发病率较高,需要给予其抗抑郁、焦虑等药物的应用,并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操作,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例,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有效率,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存在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问题,本研究共选取了患者12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另外选取120例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88人和32人,经过计算得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47±3.14)岁。而实验组中男性患者的人数则为85人,女性患者人数为35人,患者所对应的平均年龄为(56.34±3.24)岁。将统计学方法进行应用,得出其对应的一般资料差异性相对较小,为P>0.05,两组患者能够进行后期比较。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milton焦虑量表对患者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调查[1]。并针对存在焦虑、抑郁情况的患者展开针对性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药物治疗: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其常规的心血管药物治疗,并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给予患者抗焦虑药物,可以选择氯硝西泮或是阿普唑仑等,同时,也可以给予其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应的药物为马普替林或是阿米替林等[2]。对应的用药疗程要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程度进行入手。
心理护理:对患者展开认知干预,将关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为患者进行讲解,并告知其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让其接受自己得病的事实,并将治疗的必要性进行讲解,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
人性化护理:要想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则还需要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从人性化角度进行出发,为患者营造相对舒适的治疗环境,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了解和明确,尽量进行满足。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l8.O .1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患者各项资料均为计数资料,应以 % 表示,并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和t检验,P<0.05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精神心理障碍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4.17%和15.00%,实验组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的人数更多。并且其统计学方法结果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前后患者心理情况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在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均得以好转,表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治疗前后的数据比结果显示为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其通常伴随精神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存在,其中最为常见为焦虑和抑郁情况。这种精神心理障碍问题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性相对较大,很可能会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4]。但是其具体发生机制目前没有明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与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等问题相关。在患者出现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等问题,导致其形成孤僻的性格,从而导致患者的生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问题,对其具体的预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这就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发展情况控制干预,从而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避免其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以此为主要内容,探究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临床中,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其存在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情况发病率较高,需要给予其抗抑郁、焦虑等药物的应用,并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操作,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金燕. 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01):51-52.
[2]李敏,杨涛,郭亦杨. 心血管疾病并发焦虑、抑郁、精神心理障碍200例诊疗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4,43(09):1167-1168.
[3]魏万林,张磊.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05):579-582.
[4]张龙,芦斌,徐晓辉,耿蓬勃. 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与治疗[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06):53-56.
[5]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J]. 上海医药,2012,33(16):46.
论文作者:吴应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 精神论文; 焦虑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