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且在全麻下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模式进行综合护理,记录患者术后通气、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同时术后进行VAS、ODI评分。结果:干预组所有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0.7d)、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0d),住院时间平均为(14d),均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为(1.7d)、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3d),住院时间平均为(16d), 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进行VAS、ODI评分。结论:对腰椎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中医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术后恢复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干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术后;围手术期;中医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非常多见,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成为解决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最终方式,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但由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减退及需要长时间卧床,不仅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全麻术后,外加平躺体位严重影响患者胃肠功能,出现患者术后通气延迟、排便困难;此外,长期卧床也会对手术切口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多数临床护理工作者对中医认识不足,致使有益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处理模式难以开展。中医护理指基于中医理念指导下而进行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模式[2]。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腰椎内固定围手术期采用中医护理模式积极进行干预的患者术后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不同随机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83岁,平均为(62.1±5.8)岁。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4~85岁,平均为(63.5±6.1)岁。两组各项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均为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手术节段均为2个节段;②术前患者体征明显,经规范的3月保守治疗无效;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难以耐受手术者;②拒绝围手术期接受中医护理干预几手术治疗者;③ 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者。
1.2 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均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于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根据病变椎体节段行长约8cm的后正中小切口,保留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将椎旁肌剥离至关节突外缘。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于有下肢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充分减压,松解受压神经根。首先将上关节突上部的内侧半以及整个下关节突切除,将腹侧关节囊去除;经根外缘充分显露,在神经根走行的外侧即“安全三角区”将纤维环进行有限的切开,之后使用扩张刮刀或绞刀或刮匙对髓 核及终板软骨板进行处理,深达前纵韧带,此过程中, 若有椎间盘脱出对神经造成压迫,则一并摘除。剔除切除骨表面的软组织之后制成4mm大小骨粒,将上述骨粒用回植入椎间隙,注意对椎间隙的各个方向均进行打压,从而使植人骨粒与植骨床之间能够最大面积的接触。之后置入大小合适的Cage 1枚,Cage的深度为Cage后缘低于椎体后缘≥5mm。之后将塑形好的连接棒固定在双侧万向钉。术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并置管引流,关闭切口。
1.3 分组及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仍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即术前皮肤护理,给予患者积极心理辅导及术前宣教;术前禁食水8h;手术当天留置尿管,术后5 d拔除尿管。术后去枕平卧及禁食水6h。按需给予镇痛药、术后7d在腰部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常规指导四肢关节屈伸运动等措施[3]。干预组:患者于围术期常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附加中医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3.1情志护理
在情志护理时,应基于中医因人、因时、因地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情胜式、开导式等方法进行情志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行为进行心理评估,并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潜在的情志因素,全面了解患者的想法及心理状态,并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排除对疾病不良的思想因素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的心情舒畅、气血调和、心境坦然等,能更好地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1.3.2中药热敷
用中药包(红花、艾叶、透骨硝、地龙等药材)用水浸泡、煮沸,取出置于患者双下肢处进行局部熏蒸,待药包的温度降低35℃~40℃时,可将药熨法直接敷在小腿上,待药包凉后撤下,2次/d。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肌肉按摩
护理人员应指导与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肌肉按摩,从跟腱处开始,从下到下进行小腿、大腿肌肉的按摩,同时配合下肢肌肉的按摩,从远心端逐渐向近心端进行按摩,根据中医证型采取按、压、点、揉等形式的补泻手法进行按摩,按摩力度要柔和有力,从轻到重,以患者的舒适度为宜,30min/次,1~2次/d。
1.3.4电针治疗
术后6h可进行电针治疗,选阳陵泉、足三里、肾俞、承山、环跳等穴,根据患者体质辨证取8穴,进针15~40 mm,行轻刺手法,以得气为宜,在得气后可连接电极。接通电源后,逐渐进行电刺激量的调整,维持良好的得气为度,以高频与低频进行相互交替,留针30min,1次/d。
1.3.5耳穴埋豆
在行电针刺后可进行耳穴埋豆法治疗,取神门、交感、胃等穴位,每次配5穴。将王不留行籽置于一块面积为0.5 cm×0.5 cm的胶布中间,并贴压耳穴上。当天按压,同时指导与教会患者用拇指和食指进行自行按压3~4次, 食指、拇指指尖垂直按压直至有酸胀痛为宜。每穴每次按压5~10次,1~2min/次,3~5次/d,两耳交替进行。
1.3.6红外线干预
术后2~3d可给予红外线治疗,对于伤口敷料处进行照射,保持伤口敷料皮肤干燥,以减低感染风险,20~30min/次,在红外线照射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以免皮肤烫伤。
1.4疗效判定及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准确记录术后通气、伤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于住院当天和术后出院时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满分100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满分10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病情的短期转归情况,采用满意度 问卷(满分100分)了解患者对于此次住院治疗总体的评价。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是两个独立的样本,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所有患者平均通气时间为(0.7d)、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0d),住院时间平均为(14d),均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为(1.7d)、伤口愈合平均时间为(13d),住院时间平均为(16d), 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进行VAS、ODI评分。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经规范化保守治疗无效,以及腰椎管狭窄症严重患者的一种方式。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手段,由于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及术后机体功能的减退,使患者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影响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骨科常规护理只重视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健康知识的掌握及并发症的简单预防等,未能有效起到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从而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4]。
中医护理是指基于中医理念指导下而进行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应用针灸、按摩、中药熏洗等中医治疗、护理手段,以起到改善病情的目的[4]。本研究中,干预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表明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双下肢功能;而且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0%,表明实施中医护理,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根粘连、便秘、压疮、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通过情志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的疑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及护理,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通过对患者肌肉的按摩,有利于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不仅有利于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还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中药薰洗将中药通过热力、药力直接作用在患肢上,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效果;再加上耳穴压豆,作为一种特色中医疗法[5],通过作用在神门、交感、胃等穴位而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另外,术后红外线的应用,能有效减低感染风险,并促进伤口恢复;而CPM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血栓及神经根粘连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腰椎术后实施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功能,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学容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
[2]吴晓晴.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99).
[3]方珊珊;;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A];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年会暨中西医骨伤护理观摩交流会论文
[C];2008年
[4]姜海燕. 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2):231-232.
[5]宋翠翠, 张扬, 韩蕊, et al. 中药熏蒸配合拔罐、艾灸、耳穴压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国民间疗法, 2016, 24(7):43-44.
论文作者:张颖,邵雪珍,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腰椎论文; 中医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下肢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