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好习惯;步骤;方法
好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甚至有人将好习惯等同于好未来,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然而,由于用力过猛或方法不当导致好习惯难养成的情况比比皆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园重点了研究习惯培养的一般步骤,尝试了一些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从而让习惯养成有道亦有法。
一、养习惯,有步骤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研究表明,习惯培养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其中,被动阶段的心理特征是遵从,主动阶段的心理特征是认同,自动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内化。我们基于这样的习惯养成规律,围绕“习惯养成需要几步”做了一些研究和梳理,让习惯养成有步骤。
第一步:认识习惯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发现不管哪一个习惯的培养,无论我们怎么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总有部分孩子在落实的时候一脸迷茫,无所适从,甚至是背道而驰。细细分析,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想养成好习惯,而是他们只是从老师那里听到了好习惯的名称,比如“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对于讲卫生的好习惯究竟指什么,孩子们的认知是不足的。因此,我们就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动画、具体的事件等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好习惯,哪些行为是有待改进的。这样一来,孩子对每项好习惯就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的“对牛弹琴”。
第二步:内心认同
让孩子从内心对养成某一好习惯产生价值认同,是真正激发孩子养成好习惯兴趣和需要的基础。因此,在有了直观认知之后,我们会收集身边人、身边事、音像网络等相关资源,让孩子了解养成好习惯的益处,以及坏习惯带来的危害,并回味自己因好习惯带来的快感和坏习惯带来的不适,以理服人、以情育人,夯实好习惯养成的情感基础。
第三步:制定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惯培养亦是如此。当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进行评估确定近阶段习惯培养项目后,我们就发动家长和老师共同协助孩子定家规、定班规。此举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孩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接下来要养什么习惯、此项习惯的要求是什么、我在家在园要怎么做。二来也能提醒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形成良好氛围,并按标准及时督促和提醒。
第四步:持之以恒
有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这一阶段为“习惯的稳定期”。由此可见,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持之以恒方能抵达彼岸。为此,我们各班老师也是动足脑筋,想尽办法,鼓励孩子坚持。比如:为了让孩子在园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各班老师精心创意,为孩子们设计了“今天,你喝了几杯水”的主题墙,孩子们每次喝完水可以去做一个标记,并数一数有没有完成规定的量。老师也能根据标记情况及时提醒未喝水或喝水少的孩子们喝水,一段时间下来,喝水习惯大有好转,很多孩子都能主动喝水、多喝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步:及时评估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善于运用适宜的方式及时评价、表扬引导的班级里的孩子习惯养成情况要明显优于没有或缺少及时评价、表扬引导的班级。及时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分析习惯养成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以便孩子继续保持和完善不足。鼓励表扬对于漫长的习惯养成过程来说可谓是不竭的动力源泉,它能弥补孩子意志力不持久,注意力易分散等缺陷,因而,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二、养习惯,重方法
为改变习惯养成教育中习以为常的说教、呵斥、枯燥训练等陋习,本学期我们通过园本培训、案例研讨、“好习惯•好方法”分享会等活动拓宽了教育思路,优化了教育方法。
(1)示范讲解法
此方法一般用在习惯养成之初,幼儿对于某项习惯认识较为模糊,或在幼儿出现不良习惯时,教师(或家长、习惯较好的同伴榜样)可以用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孩子对该习惯形成正确的概念,直观了解正确的做法。
(2)作品感染法
文学作品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故事、诗歌、《婴儿画报之好习惯养成系列》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好习惯养成》等,老师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此感染孩子,影响孩子。
(3)表扬激励法
我们充分利用孩子喜欢表扬、喜爱奖赏的心理,在习惯培养过程中经常用表扬激励法激发兴趣,保持动力。比如每天老师会给习惯养成好的孩子进行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等、每周升旗仪式上会对各班评选出的好习惯宝宝进行表彰、每学期还会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好习惯养成小达人,以此让孩子的习惯养成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中,激励他们朝着目标努力奋斗,坚持不懈。
(4)环境教育法
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将习惯养成的内容纳入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启迪,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走廊里八礼四仪的内容会图文并茂告诉孩子日常礼仪规范、楼梯上的小脚丫温馨提示孩子走楼梯应靠右,宽转弯、勿触棱、盥洗室里的七步洗手法默默引导孩子养成洗手的好习惯等,这样的环境虽不华丽,但却在孩子们好习惯养成上起到了扎扎实实地推动作用。
(5)随机教育法
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但又很有教育价值的契机,我们要善于捕捉,巧妙运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比如绘画活动时,一幼儿喊:“老师,我的红色油画棒不见了。”“肯定是你上次用了没收拾好”“老师,他画画的时候总是把油画棒弄得乱七八糟的”……在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过后,老师适时补充到:“可见,画画时油画棒摆放整齐、画完收回盒子有多重要,要不然就会像今天这样喽。”
好习惯的养成虽无捷径可走,但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步骤,运用适切的方法,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就一定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让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一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0-01
[2]幼儿习惯养成原则略论[J].王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2)
[3]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J].李伟.中国校外教育.2012(22)
[4]试论如何进行幼儿习惯养成教育[J].韩桂菊.中国校外教育.2019(03).
论文作者:吴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习惯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方法论文; 幼儿论文; 阶段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