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阻挡不了全球化进程
熊光清
【摘要】 “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民族主义抬头。但是,“逆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也难以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逆全球化” 全球化 美国
受益不平衡问题促使了“逆全球化”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加速发展。冷战的结束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由此,经济全球化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益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促进了全球财富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并且由发达国家主导。由此,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然而,优势地位的保持并不是持续的。
渠水清澈,可见游鱼嬉戏。村里人用水都在渠边,早上八点前是不能在渠里洗杂物的,尤其上游人家,只可将水担回厨房,储进水缸。这是世代传下来的规矩。八点过后,日头骑上了马头墙,女人们这才可以把衣服端到渠边搓洗。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无力,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民粹主义情绪,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民族主义抬头。这些“逆全球化”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全球化进程的担忧。但是,从“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来看,其并不能阻挡全球化进程。
“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贸易保护主义增强、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民族主义抬头
当前,“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全球经济不平等的加剧,使得一些国家开始动摇自由贸易的理念,它们意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本国经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无力,需求不振使得自由贸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从而导致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其次是极端政治倾向加重。此次“逆全球化”具有明显的由政府或政治人物开启并主导的特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资本自由流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制。WTO多哈回合谈判受阻、英国通过“脱欧”公投,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战略甚至退出《巴黎协定》等,都是极端政治倾向加重的表现。
在水泥水化放热过程中,放热速度与放热最高峰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会对水泥水化反应过程的进度产生重要的影响[2]。一般来讲,温度升高会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而水化反应的加快会进一步放出热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最终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裂缝对混凝土强度和密实度的影响很大,并最终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所以,控制水泥的水化速度至关重要。
最后是民族主义抬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西方国家民众要求实行排外主义的经济社会政策,民族主义势力抬头。这次重新抬头的民族主义与欧美右翼民粹主义有所结合,形成了具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以欧洲为例,近年来欧洲经济长期低迷,加上欧债危机的爆发和移民问题的凸现,欧洲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难题,为极右翼势力的成长提供了土壤。
大数据常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包括云计算和Mapreduce系统、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云计算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核心原理,也是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基础平台。Mapreduce系统提出简化了数据的计算过程,避免了大量数据传输。数据库则是为用户提供了各种数据以及获取数据的方式,可视化技术即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分析出来的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形式,与用户进行交互处理。这一技术极大地方便了通过数据及时掌握生产的内在变化[1]。随着数据处理软件的不断更新升级,越来越多的多样化功能软件将被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大数据动态分析中,自动为用户展现最直观的结果。
美国曾经是全球化的引领者、推动者,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全球化进程。比如,进一步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积极参与WTO活动,促进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的实施,大力开展国际经济外交,推动双边及区域经贸合作、科技合作,等等。其目的在于以技术和资本的全面优势,通过在国际上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促进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从而实现全球资源的重组。当时,美国大力推进全球化是希望其能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带来的收益不平衡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应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取“逆全球化”措施,给全球化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逆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终结,也难以阻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全球化的转换过程中,在旧式全球化出现退潮的同时,新全球化正在兴起。
全球化将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将不可避免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联系的不断增强,必然会推动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新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不可避免。纵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推动着生产力加速向前发展,并加深着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特别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客观上加速突破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促进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同时,各国之间已经形成紧密相联的依存关系,这使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时会有所顾虑。当前国际社会也存在其他很多“逆全球化”的反对者,比如一些跨国公司,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
需要指出的是,新全球化意味着参与更平等、发展更包容、成果更共享,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更加优化、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近年来,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为推进新全球化以及遏制“逆全球化”开出的良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外交场合反复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十分丰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各国在发展本国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中国的行为与主张无疑会推动全球化在新理念和新层次上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编/孙渴 美编/李月敏
标签:“逆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论文; 美国论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