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跳高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_背越式跳高论文

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其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跳高论文,趋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1839年加拿大人沃弗兰德创造1.69m 的第一个正式跳高世界记录,至古巴运动员索托马约尔跳过2.45m当今世界纪录, 跳高运动经过百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跳高技术的演变,训练指导思想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回忆和总结这一发展过程的经验,可以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1 跳高技术的演变[1]

目前较为公认的跳高技术的发端,是跨越式技术。1864年,跳高在美国被列为正式田径比赛项目。在这一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田径对抗赛中,英国运动员罗伯特·柯奇与众不同,采用从侧面助跑,用两腿先后交替过杆的“跨越式”创造了1.70m的新世界跳高纪录。 这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古代跳高运动的结束,在跳高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跨越式跳高技术的出现,使跳高成绩有了明显的进展,至1887年,世界纪录已达到1.93m。1895年,美国人斯维尼在跨越后迎的基础上, 演变为在杆上急速转体,面对横杆落地,即今天我们所说的“剪式”跳过了1.97m,纪录一直保持了17年。1912年美国运动员霍林采用从左侧斜向横杆助跑起跳,并用身体左侧滚过横杆的“滚式”技术跳过了2.01m,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突破2m大关的人。此后,“滚式”跳高技术盛行了20多年时间。1923年,原苏联运动员伏洛佐夫在比赛中采用了一种身体俯卧而“骑”着杆子的过杆技术,即“俯卧式”技术。1936年美国运动员阿尔布里顿用俯卧式创造了2.07m的世界纪录。 此后大型比赛中滚式和俯卧式同时盛行于跳高运动员中。但至1956年美国运动员杜马斯跳过2.15m后,俯卧式技术被公认为最先进的跳高技术。 当时世界各国运动员均采用俯卧式,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在第19届奥运会上,以独特的弧线助跑,背向横杆的过杆方法,跳过了2.24m,使跳高界人士耳目一新。尽管福斯贝里未能打破纪录,但背越式技术因其相对简易的技术结构,很快风靡全球。八十年代以来创造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无一例外都是采用背越式跳高技术,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纵观跳高运动的发展史,过杆姿势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示了跳高运动员追求和探索的精神。跳高运动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大胆创新中前进的。

2 跳高运动的发展特点

2.1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年龄特点

表1 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的身高与成绩情况

姓名性别 年身高/m成绩/m

斯捷潘诺夫 男1957

1.872.16

托马斯 男1960

1.962.22

布鲁梅尔男1963

1.852.28

倪志钦 男1970

1.842.29

斯通斯 男1976

1.962.32

亚辛柯 男1978

1.962.34

弗绍拉 男1980

1.962.35

默根堡 男1980

2.022.35

韦西格 男1980

2.012.36

朱建华 男1984

1.942.39

波瓦尔尼岑 男1985

2.002.40

帕克林 男1985

1.912.14

舍贝里 男1987

1.992.42

索托马约尔 男1993

1.972.45

平均 1.95

(续表1)

姓名性别 年身高/m成绩/m

麦克丹尼尔 女1956

1.761.76

郑凤荣 女1957

1.701.77

巴垃斯 女1961

1.911.91

古森鲍尔女1971

1.811.92

布垃戈耶娃 女1972

1.751.94

阿克曼 女1977

1.752.00

西梅奥妮女1978

1.782.01

迈法特 女1982

1.882.03

贝科娃 女1983

1.782.05

安多诺娃女1984

1.772.07

科斯塔迪诺娃女1987

1.802.09

平均 1.79

从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的身高来看(表1),除60年代有3人身高稍低于1.90m外,其余10人身高都超过了1.90m,可见身高对跳高成绩的影响作用。据著名学者赵连甲等人统计[2],从16届至23 届奥运会男子跳高前6名的运动员平均身高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女子基本稳定在1.75~1.80m。根据统计结果和结合专家意见,我们认为男子跳高运动员的理想身高应为2m左右,女子跳高运动员的理想身高为1.80m左右。

跳高是运动员克服自身体重的一项跳跃运动,运动员的体重对成绩的影响较大。就跳高运动而言,考虑体重对成绩的影响通常是采用体重/身高比这一指标。统计发现,目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这一指数在35kg/m左右(表2)

表2 中外优秀跳高运动员主要形态指标[3]

类别

身高(±s)/m比体重×100比腿长×100

比跟腱长

×100

世界 1.90±0.05

34~36 51~54

29~31

中国 1.85±0.03

38.1653.84

29.29

通过对历届奥运会冠军的年龄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表3), 运动员取得最好运动成绩的年龄范围,男子基本稳定在20~24岁,女子基本稳定在18~22岁。培养一个世界水平的运动员一般需要7~10年, 甚至更长。

表3 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成绩增长的年龄规律[4]

性别一级运动健将国际级健将 创最好成绩 训练年限

男子16.7 17.9

20.2 21.8 7.8

女子14.5 16.616.820.7 10

2.2 跳高技术的发展特点

纵观跳高运动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跳高技术不断革新和演变的历程,是围绕着充分利用助跑速度、发挥运动员弹跳潜力,减小身体重心与横杆的距离等进行的,由跨越式过杆技术到剪式、滚式以及俯卧式,每次变革都是提高成绩的需要,都使跳高技术更合理、更科学、更能发挥人体的跳跃潜在能力。进入本世纪80年代以来,背越式跳高技术已统治了跳高技术领域。从近几年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发展看,这一技术已基本成熟,其技术特点也日趋稳定,主要表现在运动员助跑速度快,起跳与助跑衔接紧密,能更好地利用助跑速度,起跳时腿臂摆动充分,节奏明显。例如,我国优秀运动员朱建华助跑最后4 步身体重心移动的平均速度高达8.29m/s,而起跳时间只有0.167s。这样快的助跑速度及跑跳的动作衔接,是以前的过杆姿势或技术中不能达到的,只有背越式技术才能达到。对比跳高中的摆动动作而言,美国专家的研究成果认为,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中,对地面的作用力摆腿占20%,摆臂占60%,起跳腿只占20%,因此目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都十分重视比赛中摆腿与摆臂的作用。综观文献资料和运动员的成绩进展,从跳高技术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跳高技术发展的中心问题,在50年代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改进过杆姿势,从而更好地利用已获得的腾空高度去越过更高的横杆;而从50年代至今,则主要是如何进一步发挥人的能力,使身体重心腾得更高。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同男子一样,也表现出同样的特点。

2.3 跳高运动的训练特点

2.3.1 重视科学训练,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进入80年代,世界进入了电子时代,现代高科技成果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竞技运动的快速发展。现代高科技成果,最新知识及最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全面渗透和利用,对竞技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先进的理论,先进的运动技术,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运动训练的系统化、科学化程度。运动员的选材,成绩的预测,使训练的安排与控制更加准确。例如,在跳高训练中,已广泛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运动员的技术,解决技术问题;运用预测科学,研究运动成绩的发展规律;采用先进的训练仪器、设备和器材,改进训练条件;采用综合措施帮助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制订训练模式,进行定量化控制训练,以及定期的科研诊断综合评定等等。总之,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越来越显著。

2.3.2 突出专项训练

大运动量训练曾被60年代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普遍采用,而今天的跳高运动员则更注重发挥个人特长,集中训练手段,突出专项训练,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训练中强调速度、力量训练等一切围绕专项进行。例如在技术训练方面,现在主要是通过提高横杆的高度、练习的复杂程度和加快助跑速度,来掌握实战技术,提高实战能力。

2.3.3 模拟比赛训练,加大训练强度

跳高发展史上曾十分重视大运动量训练。大运动量训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机体的机能,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同时也能为创造性地掌握技术创造有利条件,为长时间、系统地参加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现代比赛愈来愈激烈,比赛强度愈来愈大,对运动员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对训练的要求也愈来愈严,为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负荷,在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目前优秀跳高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更加突出专项训练,十分注重模拟比赛条件下的训练或更多地参加比赛,训练的负荷不断加大,实战性更强。

2.3.4 围绕速度,突出专项爆发力训练

当今优秀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特点是:加速快,助跑最后四步的速度达到8m/s以上。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快, 可使运动员获得更大的离心力,增大地面反作用力,增加垂直力量,改善身体腾起效果,越过更高的高度。由于速度在提高跳高成绩中的关键作用,跳高训练中的速度训练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也愈来愈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所重视。而跳高助跑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跳高运动所要求的力量主要是快速力量,即爆发力。跳高运动员的爆发力是快速水平速度转化为尽可能大的垂直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当今跳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爆发力的训练已成为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在跳的练习和力量练习中都十分重视速度的要求。

2.3.5 更加重视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

跳高比赛持续时间长,选手间竞争激烈,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临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具备较高的赛场独立性。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赛场上的心理表现,主要是通过日常的训练培养获得的,必须由训练来解决。随着跳高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承受的训练负荷越来越大, 而没有恢复,就谈不上训练负荷,也就没有训练。因此在现代跳高训练中,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运动员加快机体及心理的恢复过程,已成为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中,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的地位和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2.4 跳高运动的发展前景

2.4.1 高度永无止境

从第一个跳高世界纪录的诞生至今一百多年来,跳高技术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到背越式的五次重大变革,跳高成绩提高了近80cm。从这一进程中可以看出,每种新姿势的出现都显著地促进了跳高成绩的提高,技术革新是跳高运动发展的动力,横杆不断升高,再升高,高度是没有止境的。尤其是进入90年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结构、机能认识越来越深刻,跳高运动的训练观念、训练结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对跳高运动训练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这一切,都将使这项运动得到新的发展,使运动员不断去挑战新的高度,飞越新的高度。

2.4.2 跳高技术将不断完善

跳高技术经历了由跨越式到背越式的五个阶段,其技术主要是围绕人体重心腾起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和身体重心腾起的实际高度两个方面来发展和挖掘运动员的垂直跳跃潜力。兴起于60年代末,至今在世界跳高技术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目前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从其发展趋势看,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完善主要集中在加快弧线助跑速度和快速助跑条件下迅速完成起跳动作上,即快速助跑和起跳的完美结合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跳高成绩的提高,仍将围绕这一因素来挖掘运动员潜力,促进其跳跃能力的发展。

2.4.3 选材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正逐步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一种信息共享正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跳高运动员企图以寻求更新的技术作为“秘密武器”来提高成绩超过别人是不现实的。因为信息、情报的快速传播,先进技术已无法垄断或保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将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掌握。而现代跳高运动的飞速发展,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要求又越来越高,要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夺冠,光靠勤学苦练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因此,挑选具有天赋条件和运动才能的少年儿童进行早期科学化训练,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正确的选材,是减少淘汰率,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环节,是攀登世界高峰的基础。

3 结论

3.1 跳高运动是在技术不断改革中发展,大胆创新中前进的。

3.2 跳高运动员的理想身高,男子在2m左右,女子在1.8m 左右;出成绩的最佳年龄,男子在22岁,女子在20岁左右;训练年限需要 7~10年。

3.3 跳高技术的变革是围绕着充分利用助跑速度、 发挥运动员弹跳潜力,减小身体重心与横杆的距离等进行的。当今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特点为助跑速度快,起跳与助跑衔接紧密,能更好地利用助跑速度,起跳时腿臂摆动充分,节奏明显。

3.4 目前跳高运动的训练,讲求科学化的理论指导, 围绕助跑速度和起跳爆发力,突出专项训练,训练实战性强,强度大,而且更加重视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对提高成绩的作用。

3.5 从发展前景看,在技术更趋完善,选材更加科学的条件下,跳高运动成绩仍将一步步艰难地提高。

标签:;  ;  

世界跳高的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_背越式跳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