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省 130021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例痛风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的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项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症状、体征有显著缓解,两组有效性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痛风性肾病的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肾功能恢复,减轻临床症状,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痛风性肾病;肾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24-01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摄入的高嘌呤高蛋白饮食比例显著提高,造成了痛风性肾病的日益增多。痛风性肾病,又称为高尿酸肾病,主要由于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和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等病症[1]。由于该病症起病缓慢,病程长,如果久治不愈,就会逐渐由脾肾气虚发展为气阴两虚,甚至危及生病。该病症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研究是目前肾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临床观察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的方法治疗痛风性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均符合痛风性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6.3±10.2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5.1± 9.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低嘌呤饮食,戒酒,多饮水并碱化尿液。西医组给予别嘌呤醇,初剂量为200~400 mg/d,最大剂量可增至600 mg/d,待尿酸降至正常后,用维持量100~ 200 mg/d,并对症治疗高血压、尿路感染、关节痛及肾功能不全[2]。
实验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
方药为:附子、桂枝、甘草、砂仁、桔梗各6g,米仁根、车前子各30g,党参、白术、怀山药、山萸肉、川牛膝、白茯苓、熟地各12g。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观察其疗效。
1.3 疗效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尿尿酸恢复正常或明显下降,肾功能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
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血尿酸、尿尿酸有所下降,肾功能有所改善;
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恶化,血尿酸、尿尿酸无改变,肾功能未改善或继续受损。
1.4 统计学处理
数值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症状、体征的改善
实验组在1个疗程(15天)内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11.1%),2~4个疗程(15~60天)内15例(83.3%);对照组分别为1例(5.6%)和14例(77.8%)。实验组症状改善率(94.4%)优于对照组(83.3%),P<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疗效比较
实验组显效率5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90%。实验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痛风性肾病,是近年来发病率逐年提升的一个慢性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造成的肾间质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氮质血症等。据报道由痛风所致终末期肾衰占0.6%~1.0%[3],痛风病人尸解几乎都有肾脏损害。我国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 23.14%,痛风患病率为2.84%,这将导致痛风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不断升高。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而致。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出减少所致的一组疾病,未经适当治疗最终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单价尿酸钠在血浆中饱和浓度416μmol/L,肾锥体乳头部钠离子浓度较血浆高2~3倍,故髓质是尿酸沉积的主要场所,越向深部沉积越显著。而皮质较少累及。髓质中放射状结晶是其特征性病变,即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析出,主要沉积于肾间质。
中医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外因是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袭人体,痹阻于关节;内因是正气不足,肝肾亏损,从而容易招致外邪入侵。其基本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脾肾亏虚,气虚血凝,本虚标实之证。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久治不愈,逐渐由脾肾气虚发展为气阴两虚,晚期则见阴阳两虚甚则阴竭阳脱,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在发现后尽早进行有效治疗。
中医治疗根据缓则治本,急则治标之原则,选用以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方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药用熟地、怀山药、山萸肉补肾阳,配附子、桂枝温阳而助气化为主,辅以党参、白术、白茯苓、甘草以健脾化湿利水,略佐川牛膝、车前子、米仁根以利水渗湿,兼能通络。此方脾肾兼顾,以补为主,兼助气化。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疗程结束时,分别取得了11.1%和83.3%病例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则为5.6%和77.8%。连续观察60天,实验组的症状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则为88%。这就说明,对于痛风性肾病治疗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病风性肾痛疗效欠佳,若能配合中医治疗,则能够明显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在西医全面治疗上,加入以补为主兼助气化的济生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尿蛋白,降低血尿酸、血肌酐,改善受损肾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范菁.远方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2]尹振祥,郭立中,金妙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2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09:22-23.
[3]何志坚.中西医治疗慢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06:49-50+59.
论文作者:窦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肾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尿酸论文; 痛风性论文; 疗效论文; 体征论文; 症状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