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论文_徐露

(云南省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实行常规护理的40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心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心理护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147-02

肝硬化是由长期以来多种病因作用于肝脏,引起肝功能退化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疲倦乏力、腹泻、腹痛等[1]。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了肝功能的代偿能力,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等[2]。由于肝硬化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且病症复杂,病情严重,在演化过程中易产生多种并发症,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影响。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阻碍治疗进程、影响治疗效果。为减轻患者消极心理情绪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我院在采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4.3±15.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3.6)年;观察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6.5±16.1)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精神障碍,且已出现负性心理情绪。排除视听障碍者、心肝肾等重要功能器官不全者。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身体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监测,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包括:

1.2.1 加强护患沟通,全面评估患者情况

护理人员应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其职业、受教育水平、经济条件、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等基本情况,对患者的社会心理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估;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人格;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心理安慰、深呼吸、音乐疗法等方法对患者悲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排解。

1.2.2加强患者认知,进行积极心理引导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常规医学知识的普及,建立正确的病情观念,同时为患者和家属讲解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的基本流程和病理学特点,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1.2.3 做好家属工作,取得家属积极配合

应用通俗的语言为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病情与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积极配合;家属探望时,告知家属应避开有关病情的话题,多理解和支持患者,交流时应用轻松平和的语调,避免对患者消极情绪的带动。

1.2.4 做好病房环境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根据“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为患者创造“人性化”的就诊环境,保持患者心情愉悦;嘱咐患者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轻肝脏负担。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高。②采用自制评分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9分)、满意(6~8分)、不满意(<6分)三个等级。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可知,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3讨论

肝硬化是最常见临床内科重症疾病之一,其失代偿期患者由于肝功能的持续性受损,患者易出现肝腹水症状,长期演化将发展为肝癌。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情较为复杂,治疗周期较长,加上大部分患者对肝硬化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不熟悉,容易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焦躁、不安等心理,情绪起伏较为激烈[3]。部分患者在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后期会出现肝腹水症状,影响自身形象,加上长期疾病的困扰,导致患者内心极为敏感,且该病具有传染性,会对患者人际关系造成,导致患者出现负性心理[4]。因此,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中,有必要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行干预,以保障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

心理护理是基于现代“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而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5],已广泛应用于实际临床护理中。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它将患者心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护理内容进行患者心理的疏导和抚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帮助后续治疗的有序开展。针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应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原因进行准确定位,再从认知、环境、心理劝导等方面进行心理干预,并调动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对肝硬化及相关疾病的系统性认识,排解患者对疾病的敏感、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心理护理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程度及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护理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芳, 闫跃武, 柴海云. 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 30(3):222-225.

[2]钱红星, 肖巧玲. 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36):171-172.

[3]林栋羚, 董辉, 杨丹,等. 优质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6):910-913.

[4]陈树荣.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8):89-90.

[5]蔡剑梅.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7):89-91.

论文作者:徐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探讨心理护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论文_徐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