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黄军海

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黄军海

黄军海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75099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隧道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本文结合某隧道施工及施工经验,针对双线铁路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施工后所遇到的大变形困难,分析了结构变形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变形和处理变形的措施,供工程施工参考。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某铁路LXZQ-2标七达里隧道DK26+685~DK35+418,全长8733m,设计辅助导坑横洞3座,分别为1号、2号、3号横洞,隧道位于金沙江右岸,地形右高左低,金沙江强烈下切,地面高程1805m~3830m,隧道最大埋深615m,最小埋深约55m。左侧(W侧)为金沙江深切河谷,出口端为新尚大沟,从山顶至线路标高平均坡度大于50°,从线路标高至金沙江平均坡度大于25°。隧道进口端DK26+685~DK27+392段设计为双线车站段,断面较大,断面尺寸14.70cm(宽)×11.07cm(高),隧道埋深较浅,最大埋深75m,该段围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炭质板岩、炭质页岩,土夹石为主,隧道洞身大部分地段位于Ⅴ类异常区域,围岩总体上破碎严重,岩溶强烈发育,围岩稳定性较差,DK26+840~DK27+000,DK27+120~DK27+200两段为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频繁,初期支护后变形严重。

2初期支护设计参数及现场变形情况

2.1原设计参数

原设计支护参数:超前支护拱部采用42超前小导管,长度3.5m,纵向搭接长度1.5m,环向间距0.4m;初期支护采用Ⅰ20工字钢,纵向间距0.5m/榀,拱部设置25组合中空注浆锚杆,边墙设置22砂浆锚杆,锚杆长均为4.0m,间距均为1.2m×1.0m(环×纵),呈梅花形布置,并注入水泥砂浆;拱架锁脚采用Φ42锁脚锚管,锚管长度4.5m,每环12根,并注入水泥砂浆,拱墙铺设Φ8的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cm×20cm,网片搭接1个~2个网格。开挖采用台阶法开挖,开挖后初期支护结构预留沉降量13cm。

2.2现场变形情况

现场在DK26+840~DK27+000,DK27+120~DK27+200两段开挖支护后,初期支护结构表面无明显开裂,局部出现细小裂纹,拱顶和边墙整体下沉和收敛,拱顶最大下沉速率18mm/d,边墙最大收敛15mm/d,拱顶最大沉降量35cm,边墙最大收敛40cm,变形后侵占净空20cm~35cm,必须进行拆除换拱,重新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加大预留变形量才能满足二次衬砌结构混凝土厚度要求。

3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原因分析

3.1地质原因

该段地质较差,存在高应力,开挖后应力不能及时释放,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后,在应力的作用下,挤压拱架导致变形;隧道位于山体的陡坡上,线路埋深较浅,该段最大埋深只有70m,线路左、右线埋深存在偏差,最大偏差达到20m,线路上方岩体存在偏压。

3.2预留沉降量较小

该段设计给出预留沉降量13cm,该沉降量只能满足施工原因的沉降,不能满足高应力释放及偏压导致的沉降。

3.3支护参数不足

按照设计参数施工,设计参数不能满足高应力及偏压作用下对围岩的支护,导致变形。

3.4初期支护施作完后暴露时间较长

该段围岩初期支护施工完成后呈均匀沉降和收敛,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后基本在45d左右开始施工二次衬砌,设计预留沉降量只有13cm,施工二次衬砌前基本上初期支护已经全部侵限。

3.5临时仰拱不能及时施工

该段采用三台阶开挖,上台阶开挖完毕后临时仰拱没有及时施作,在开挖中、下台阶过程中,受爆破扰动,出现下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拆换施工总体方案

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和初期支护断面检查情况,制定拆换拱方案,对侵限净空的初期支护采用松动爆破,爆破后人工采用风镐配合凿除,换拱采用1榀/次进行,拱架采用整体一次性进行,加强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参数,加大预留变形量,及时施作临时仰拱及其填充和拱墙二次衬砌,加强监控量测。

5拆换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

5.1初期支护断面检查

进行拆换拱前对侵限断面进行检查和标识,以便处理过程中掌握准确的数据。

5.2支撑加固

根据测量数据对变形段采用159钢管对变形段进行支撑加固,钢管沿隧道线路方向每隔2m设置一道,竖向设置2道159钢管,竖向钢管设置在线路左、右中线位置,纵、竖向钢管之间用10cm×10cm角钢连接,待换拱作业时拆除。

5.3超前支护注浆

超前支护采用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注浆在拱架拆除前进行,在预拆除拱架的部位上方安装超前小导管,小导管方向与隧道掌子面反向施工,小导管长度3.5m/根,超前支护每米1环,打设角度控制在45°;小导管安装完成后进行注浆,注浆固结原初期支护上方的围岩,避免换拱过程中出现坍塌、掉块现象,注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除拱架。

5.4原初期支护拱架拆除

原初期支护拱架采用Ⅰ20工字钢进行支护,初期支护厚度较厚,采用松动爆破及人工配合处理拆除,爆破采用风钻钻孔,孔间距30cm×30cm,梅花形布置,孔深18cm~20cm,药量采用隔孔装药,单孔装药量0.05kg,松动爆破后,人工采用风镐对松动的混凝土及危石进行清理。

5.5二次超前支护施工

拱架拆除完毕后进行二次超前支护施工,二次超前支护采用42超前小导管,超前小导管施工方向与掌子面同向,小导管长度3.5m/根,超前支护每米1环,打设角度控制在15°;小导管安装完成后进行注浆,注浆再次固结围岩。

5.6初期支护施工

初期支护采用Ⅰ20工字钢、锚杆、网片施工,拱架间距0.5m,拱架预留变形量40cm,拱部设置25组合中空注浆锚杆,边墙设置22砂浆锚杆,锚杆长均为4m,间距均为1.2m×1.0m(环×纵),呈梅花形布置,并注入水泥砂浆;拱架锁脚采用42锁脚锚管,锚管长度5.5m,每环18根,并注入水泥砂浆,拱墙铺设Φ8的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cm×20cm,网片搭接1个~2个网格。

6换拱施工安全措施

拆换拱施工可能发生坍塌事故,较为危险,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1)所有进入隧道工地的人员,进行换拱施工,必须佩戴好安全防护用品。(2)施工人员到达工作面时,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有松动的岩石,立即加以支护或清除。(3)操作空间尽量不要放置杂物,做到有情况施工人员能够无障碍迅速撤离现场。(4)换拱施工时经常观察作业面围岩,初支混凝土,初支钢支撑情况,发现不正常施工现象应及时制止,有危险预兆应停止作业,疏导人员撤离工作现场。(5)换拱时应按照测量组数据进行换拱,不宜超挖,严禁欠挖。(6)换拱地段应加强照明,不留死角,光线满足现场需要。(7)换拱作业应连续进行,中间被迫中断,现场应根据情况做好安全防护工作。(8)现场施工时间设专职安全人员在场监视围岩变化,用哨声通知作业人员撤离。

7结语

通过该工程实践,对于隧道施工,开挖时应根据围岩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支护参数,预留合理的预留变形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防止沉降、收敛等变形的侵占二次衬砌结构净空,隧道变形一旦侵占二次衬净空,需要进行换拱作业,拆换作业应先进行支撑加固等措施,防止坍塌施工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该处理技术实施后,有效控制了隧道沉降对二衬净空的影响,同时确保了拆换施工安全,值得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参考文献:

[1]沈雪飞.软弱围岩大断面铁路隧道大拱脚三台阶法施工技术[J].中华建设,2013,(5):154-155.

论文作者:黄军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处理施工技术论文_黄军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