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滥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特征及处理对策论文_张永芳

张永芳

(新疆霍城县江苏幼儿园 新疆 霍城 835200)

【摘要】 目的:探究小儿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特征,指导小儿家长合理安全的应用用抗生素,并探究了处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针对2013年8月~2014年4月本县医院收治的66例小儿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结果:小儿滥用抗生素不良反应比较多,部分患儿已经出现脏器损伤,可能会引起过敏性休克(1.51%)、皮疹(19.70%)、高热(18.1%)、恶心及呕吐(25.7%)以及呼吸不畅(19.7%)、喉水肿(15.1)胃肠道反应等,这些不良反应比例。结论:抗生素作为感染性病变的治疗常用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在计量、用法以及药物的毒性等方面,要求小儿家长要严格控制小儿抗生素使用剂量,降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只有加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科学研究,在医嘱合理建议下,才能进一步提高抗生素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降低和减少滥用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确保患儿安全用药。

【关键词】 小儿;滥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334-01

针对2013年8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66例小儿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将2013年8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66例小儿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探究,其中男患儿40例,女患儿26例,年龄0~9岁,平均年龄(1.2±4.2)岁。

1.2方法

针对这66例小儿滥用抗生素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探究。

1.3观察指标

通过临床医学不良反应分级处理:I级,滥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直接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必须要立即停止用药,并且做紧急处理;II级,滥用抗生素之后,患儿的病情明显加重,导致身体组织气管病理发生改变,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并作对症处理,或者是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均在7d以上,III级,滥用抗生素导致患儿痛苦增加,被迫停止用药或者是适当减量药剂,还需要经过对症处理,降低患者的病痛;IV级,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不大的,对于康复没有大碍,也应该立即停药。

2.结果

这6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为1例(1.51%),皮疹13例(19.70%),高热患者12例(18.1%),恶心及呕吐患儿17例(25.7%),还出现呼吸不畅13例(19.6%),喉水肿10例(15.1%),见下表:

表1 患儿不良反应比例 [n(%)]

3.讨论

抗生素是指微生物或者是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病原体或者其活性产物。在儿科,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主要有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类、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头孢类等,庆大霉素不良反应主要是对肾脏会造成损伤;氨苄西林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及腹泻;红霉素与复方新诺明不良反应是胃肠道损伤。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儿滥用抗生素药物,多数是由于家长可以无处方购买到抗生素药物,免去医生的指导环节,而家长本身对药物的了解不够,不明确感染机理,只图方便省事的前提下,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最终可能造成小儿滥用抗生素产生不良反应。常见抗生素药物滥用表现为:家长在不明确发病机制下自行为患儿服用抗生素药物;参考抗生素说明书的用法随意加大剂量,或者是在非职业医师处就诊,医生为了见效快给小儿以成人剂量服用抗生素;当服用抗生素3d内观察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自行更换其他抗生素或者是在静脉注射时,在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未做皮试等,这些都有可能患儿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具体不良反应表现在:毒性反应,由于抗生素药物在患儿体内时间过长,会对患儿肝脏、肾脏等脏器造成毒性作用;过敏反应: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在患者忽视这些反应时,无法造成弥补,其潜在的危险危及到生命健康;细菌耐药性发生改变,造成患儿出现耐药菌株或者是出现新的感染等,这些抗生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患儿的身体器官可能会造成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健康。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过敏性休克为1例(1.516%),皮疹13例(19.70%),高热患者12例(18.1%),恶心及呕吐患儿17例(25.7%),还出现呼吸不畅13例(19.7%),喉水肿10例(15.1%)这些不良抗生素反应必须要进行对症处理,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因此在患儿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要在医嘱指导下,正确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过敏史等,降低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针对小儿滥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症状,采取处理对策:向家长普及小儿用药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严格禁止药店无处方销售抗生素的行为,规范医师行为,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当小儿确诊为感染性病变后必须要在职业医师的指导下运用抗生素,并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严格按照剂量使用,有条件的最好在过敏试验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小儿在使用抗生素时,一旦发现有发热、皮疹、呼吸不畅等症状时,必须要立即停药,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及类型,对症进行治疗,促进药物排泄,避免造成对患儿肝肾脏器损害。只有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儿救治的成功率。同时建议医疗机构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小儿抗生素类药物应用的监督工作,避免出现医疗事故。

【参考文献】

[1]郭玲玉,周静,郭志海.浅谈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导刊,2015,12(32):102-106.

[2]张明兰,杨晓斌,陈玲玲.头孢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相关性的临床观察与对策[J].中华儿科医学研究,2014,32(38):26-29.

论文作者:张永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小儿滥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特征及处理对策论文_张永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