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基础_教条主义论文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基础_教条主义论文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风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哲学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一个最为重大的课题。完成这一课题的一个必要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作了精辟论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启迪,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之作一探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前提:摒弃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种“不断发展”,从哲学方法上看,必然要求摒弃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否则,是不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的。

第一,必须把握时代的新发展,摒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体系曲解成终极真理的教条主义研究方法,而把它看作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宗教启示录。它的产生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打破了构设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的幻想,科学地说明了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只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对此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教条主义的一个重要失误,是形而上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错误地认为只有无条件地固守其全部范畴、原理、规律、观点,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由此,它把活生生的充满内在活力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内容,曲解成经济决定论和人类历史发展必须要经历一整套线性固定模式等一系列抽象的公理和教条,对之作了僵化和死板的理解,使之丧失了前进的活力。

第二,必须根据实践的新发展,摒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个别论点和结论强制现实的教条主义研究方法,坚决反对“本本主义”。

作为实践的科学“头脑”、“精神武器”和“伟大的认识工具”的马克思主义,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贯彻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它始终坚持实践是理论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基本原则。同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仔细倾听实践的呼声,不断地由理论转变为实践,由实践来检验和修正理论,并在科学回答实践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从而充满生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用“实践的唯物主义”来指称自己创立的新哲学。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曲解成绝对真理的教条,只是从“本本”中推演当代中国现实生活的答案,就必然在本质上割断马克思主义同社会实践的有机联系,而使之丧失前进的活力。

第三,必须根据科学的新发展,摒弃脱离世界文明大道的教条主义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断总结和概括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恩格斯在谈到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时,深刻地指出:作为社会分工一个特定领域的理论,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来源。因为时代虽然以其自身的矛盾规定了理论研究可能达到的范围和深度,但它不能自发地产生任何理论。因为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殊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它必须以其前人和同时代人所提供的思想资料为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例外。教条主义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失误,是往往只看到马克思主义对其先驱者理论学说的扬弃,并把这种扬弃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时期,而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其产生过程中,而且在其以后的每一步发展中,都必须批判地吸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理论学说中的合理成果,因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和以后的同时代的社会科学持简单排斥、简单否定的观点,从而使之日趋偏离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其实,实践的历史性、方面性和层次性,决定了理论多层时空的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并存的同时代人的各种理论学说,是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的不同折射率的折光,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由此可见,“真理是过程”和“真理是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实质和活的灵魂,从纵向上看,集中体现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中;从横向上看,集中体现在其各个部分、范畴、原理和规律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从纵向和横向的辩证统一上看,集中体现在其有机整体的总体性上。如果我们采用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片面”而“零碎”地到“原本”中寻章摘句,把其中的一个部分、范畴、原理和规律从其有机整体中抽取出来,当作解决现实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这样必将成为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有害无益的抽象教条的堆积,从而最终使之丧失“改变世界”和“使全部现存世界革命化”这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点和功能。

总的说来,教条主义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深层上看,其原因是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同样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作为普遍真理既有“确定”的方面,同时又有“不确定”的方面。如果割裂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只看到和肯定它绝对真理和“确定”的方面,并加以夸大,而没有看到和否定它相对真理和“不确定”的方面,就会在根本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所以,不摒弃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是不可能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关键:理论现实感的科学把握

这里所说的理论现实感,从本质上看,就是坚决反对纯书斋式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简单地急功近利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现实作时尚的标语口号式的注解的错误倾向,科学地处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现在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根据江泽民的上述论述,从总体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它研究的课题是由现实提出和决定的,不同的时代,研究的基本课题也不同。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产物的现实感,在本质上具有一种对现实的自觉意识,即它能自觉地反映现实的需要。黑格尔对此有过比较自觉的认识,他认为对于精神的本性来说,最重要之点,不仅是精神自在地是什么和它现实地是什么之间的关系,而且是它自知是什么和它现实地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所以,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感,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捕捉自己时代基本矛盾表现出来的基本课题,而不能停留在以前时代的基本课题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由资本主义的科学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列宁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邓小平则通过对当代东方落后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研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它必须为时代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因为观念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前提,理论变革总是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作为理论中最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掌握世界的一种最彻底、最深刻和最科学的方式,处于理论诸形式中的最高层次,这就决定了它的变革不能不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在谈到德国的未来社会变革时认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开头,运用历史比较法,通过对18世纪的法国和19世纪的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政治变革的关系的研究,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对历史履行的责任,从而得出了“哲学革命”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的科学结论。我国十年“文革”结束以后哲学上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成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先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以及江泽民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探索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极为发人深省。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在思维中被把握住的它的时代,所以它必须从时代基本矛盾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出发,根据实践的新发展,进行自我反思和扬弃,把重新认识已经创立的理论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而揭示其当代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依据实践的新发展,重新认识和梳理自己的历史,把已经创立的理论中长期被忽视而又与现实密切相关的部分突出出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如对马克思的晚年设想以及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研究就是如此。同时必须依据时代的新变化,结合实践的新发展,检验已经创立的理论,修正某些不正确的或已确实过时的观点,不断反思和超越。不过,这种超越是辩证的否定,它以否定性为媒介,是把否定作为发展中联系的环节,来实现理论的新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局限的扬弃等,都是如此。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途径:几个关键性的内涵

更进一步说,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摒弃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就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又要对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作创造性的理论思考和探索,进而在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统一起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最后,应正确地看到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而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必然结果。所以,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

据此,从哲学上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途径,从总体上讲,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性的内涵:

第一,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一点是无条件的。这就决定了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括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括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而这一点对马克思主义自身也同样适用,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同样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一方面要看到这种区分是绝对的,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另一方面又要看到这种区分又是不确定的,以便阻止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

第二,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关系的本质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真理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在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又要看到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因而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践第一。

第三,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本质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对其内容的研究,就是要揭示其范畴、原理、规律及其体系与现实的社会关系、社会矛盾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真实联系,进而从这种真实联系中准确而深刻地揭示其确切涵义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意义,以便揭示其当代意义;又要看到对其形式的研究,在本质上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同其理论来源以及自身各个阶段的逻辑联系和思维特征等。所以,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才有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其形式的研究上,就会切断其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真实联系而使之丧失前进的活力;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其内容的研究上而忽视对其形式的研究,也必然会影响对其内容研究的科学性,因而也不可能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第四,必须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看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其全部著作和言论的总和。所以,我们只有坚持邓小平反复强调的基本原则——完整、准确、系统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地把握其理论体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一部邓小平理论创立和发展的历史,就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这一本质,因而它能够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典范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五,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功能的本质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看到这一功能集中地表现在它作为意识形态的本性之中。而这种本性就是自始自终立足于“人类解放”,把是否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作为理论评价的参照系,实事求是地评价自身理论的发展、变革和进步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批判和反对各种非科学的理论学说,进而在科学地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断推向前进。否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陈旧、苍白无力、庸俗化以及落后于时代将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在科学回答东方落后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五个方面并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共同构成了一种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合力”,为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标签:;  ;  ;  ;  ;  ;  ;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哲学基础_教条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