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琴
安徽淮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淮北市 235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相比较普通常规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而言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如果在对坡地建筑进行设计时,使用了普通常规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可能会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因此较大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力度,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
关键词:坡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引言
坡地建筑主要指的是在地势较高、地表高低起伏较大的地形上建造的工程项目。由于坡地建筑结构与普通常规地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但是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想象力和创造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很多与当地坡地地形地貌妥善结合的建筑物,不仅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而且还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机协调,满足我国生态建设的要求。
一、坡地建筑的基础设计
根据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坡地建筑结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最终的建筑物能够满足建筑整体稳定性、建筑沉降变形、上部承载能力的各种需求。当坡地建筑的持力层均匀分布以及埋藏的深度比较浅时,设计时应对天然浅基础进行优先考虑,这是因为天然浅基础具有的挖掘程度比较小、能够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比较适合坡地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具有比较小载荷负担的情况。当坡地建筑的持力层无法均匀分布以及埋藏的深度比较深时,坡地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具有比较大的载荷负担,此时,天然浅基础就饿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应该运用人工挖孔墩基础。人工挖孔墩基础具有的成本投入比较低、施工质量比价高。当坡地建筑的持力埋藏的深度特别深时,单独使用人工开挖基础无法满足施工需求,此时,应该将人工开挖基础与冲孔灌注桩技术结合使用。这样的设计方式虽然能够满足施工需求,但是会导致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增加,并且最终的成桩质量不高。与此同时,为了有效杜绝基础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发生,不能在性质差异比较大的地基上设置具有同一单元的基础,并且部分采用桩基、部分采用天然地基的结构设计也不能使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岩石与建筑基础接触的区域,使用由炉渣、粗砂、中砂等物质形成的厚度为400毫米的褥垫层,进行有效处理。还可以将持力层,通过人工挖孔墩基础结合天然浅基础的设计形式,提升到建筑的基岩上。另外,将岩石锚杆设置在建筑的基础下,也能将建筑基础不均匀下沉的情况有效解决。
二、坡地建筑的挡土墙设计
(一)强度要求
坡地建筑结构在设计的构成中,应该重点考虑水压力和静止土压力的共同作用,因此,在对坡地建筑挡土墙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以一米板带的宽度为依据,对其上端支撑、下端固定的单向板展开精准计算。在此过程中,土壤具有的压力值以静止压力值为准。
(二)刚度要求
为了使坡地建筑当体墙结构具有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一步提高,根据坡地建筑的实际施工环境,可以将由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扶壁柱,设置在建筑的框架柱位置,同时,将坡地建筑物地下室的底板厚度和顶板厚度合理的增加,这样能够使坡地建筑设计具有的刚度能够按满足实际实用需求。
(三)稳定性要求
由于坡地建筑受到水压力、土压力、自重压力、覆盖土压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为了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坡地建筑的挡土墙必须具备被一定的稳定性。在实际的设计环节,可以利用增加墙趾的外挑尺寸,使坡地建筑挡土墙的抗滑移摩阻力和抗倾覆力矩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想要使土壤的性质得到稳定、有效解决墙背图带来的压力,可以将排水盲沟设置在坡地建筑的背面中部和背面底部。
三、坡地建筑的上部结构设计
根据对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的大量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坡地建筑的上部结构设计是坡地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明确掌握侧向上压力对坡地建筑造成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才能保证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在对坡地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说承重,不仅要保证承载能力极限得到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也需要得到满足。除了基础沉降具有的不均匀情况以外,坡地建筑在地震、大风等水平荷载的环境中也可能发货所能失稳、滑坡等情况。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坡地就够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避开不稳定的边坡位置,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完善坡地建筑的底部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保证坡地建筑上部结构与下部基础之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针对我国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展开的详细研究,我们能够明确的了解,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具有自身专有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否则,会导致最终的设计结果与人们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会提高建筑企业的成本投入,还会导致坡地建筑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人们的生面、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对目前坡地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进行规范化的完善,保证坡地建筑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浩.丘陵地区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4):83-84.
[2]李斌.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分析[J].居舍,2018(02):99.
[3]宋兵.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四川建材,2017,43(09):97-98.
[4]黎安梅.坡地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7(16):54-55.
上接第156页
收放自如的设计,对大量人群进行分流,合理组织师生活动路线,在做到景观优美的同时,首先满足庭院对人流集散的功能要求。
2.2.5 “读”园:
该园位于西区2#教学楼与西区实验楼之间。此处的高年级段是对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掌握,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在往未知领域拓展的年龄段。结合这样的特性,将这个庭院区域打造成稳重中不失活泼,序列里富含教学深意,静谧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借助“渔樵耕读”中的“读”,引申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教育理念。考虑到此处为教学区的实验楼区域,课余时间相对较为安静,因此在此处结合消防回车场设置诵读广场,其上采用不同色彩的石材拼接成世界地图的构图,将有趣的知识刻画在日常随时可见的景观细节中,同时也丰富了楼上视线。构图如声波扩散而成的多处的晨读角。配合色彩温暖活泼的座椅以及平树池,为师生提供较好的课外学习交流空间。
在适当处点缀英文小品,以“R”“E”“A”“D”来体现外国语学校中“读”园的特色。添加趣味性和朝气。
2.2.6 运动区(逸动园)
充分体现出运动场给整个校园带来的无限活力,将运动区域延伸至景观内。结合植物配置放置室外健身运动器械,通过对机理、色彩、形式等要素的运用,设计线条明快的运动雕塑小品。利用运动区的动态美为整个基地带来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特有氛围,借此深化校园文化的展现。
参考文献:
[1]源于中国的现代景观设计——空间营造/俞昌斌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1
论文作者:沈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坡地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挡土墙论文; 较大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