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省论文,经济发展论文,差异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04)02-0116-05
海南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短短的10年间,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创造了GDP平均19.7%的增长速度[1],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比建省初期的1988年增长了6倍,产业结构也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海南省各市县间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不平衡的问题日趋明显,将成为制约海南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有必要应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海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总结各市县的经济发展特色,有助于发挥区域经济优势,全面提高海南经济发展水平。
在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时,由于反映一个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很多,各指标之间还有一定的关联性,缺乏有效的方法进行比较。目前较理想的方法是非参数统计方法。本文将视海南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数量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比较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将为制定海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策略依据。
一、应用方法
(一)主成分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2],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即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具体地说,是导出少数几个主分量,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又不相关,其思想就是从简化方差-协方差的结构来考虑降维,即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把代表各原始变量的各坐标轴构成的坐标系进行一个旋转产生的新坐标系中的若干个代表了具有最大变异方向的新坐标轴(也可以说是对原始变量作了一次特殊的正交变换),而得到一组具有某种良好的方差性质的新变量(得到的一组新变量彼此互不相关且在各自的特征方向上有最大方差),再从中选取前几个变量来代替原变量,主成分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减少变量个数,然后用于标图、回归、聚类,等等。
(二)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的目的是把分类对象按一定规则分成组或类,这些组或类不是事先给定的,或依经济确定的,而是根据数据特征而定的。在一个给定的类里的这些对象在某种意义上倾向于彼此相似,而在不同类里的这些对象倾向于不相似。聚类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研究中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和划分地域类型的数学方法。本文采用欧式最短距离法测度类与类之间的近似程度[3]。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型分析
为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综合性、可比性、实用性和易操作性的选取指标原则,本文选择了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效益、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等6个经济指标[4]。
——人均产值(元)
——产值(万元)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人)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以市县为地域单元,搜集整理了2001年海南省20个地域单元样本点的数据资料[1],并构建一个20×6维的数据表(表1)。表1中的由地区GDP值与从业人员人数相除得出,反映该地区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及产出效益;反映该地区经济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技术状况;分别反映该地区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构性水平。
表1 海南省各市县主要经济变量
应用SPSS数据统计分析系统首先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样本相关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见表2和表3。
表2 样本相关阵的特征值
表3 样本相关阵的特征向量
根据累计贡献率超过80%的一般选取原则,的贡献率累计已达到了84.66%的水平,故选取为主成分。
从表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与人均产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产值()以及第三产业比重()正相关。因此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目前的相对经济发展规模、效益水平。但是综观中外,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地区能够跨越工业化阶段而实现现代化。长期以来,海南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偏低,这条“短腿”给海南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5]。为此,考查目前海南各地第二产业比重,将成为经济发展持久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从表3中还可看出,与第二产业比重()高度正相关,因此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前景。
三、经济发展的类型划分及区域差异分析
(一)经济发展的类型划分
应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计算得出20个地域的得分值,并把20个地域的第一主成分分值按大小排序,得到各市县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各地区得分情况
将作为横轴,作为纵轴,给出各样品的分布平面图,如图1所示。
图1 各样本分布平面图
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把海南省20个市县样品进行聚类分析[6],得到如下聚类分析图,见图2。
图2 样品系统聚类图(可变类平均法 参数β=-0.25)
按照上述聚类分析结果(沿着“”处剪开),可以把海南省20个市县划分为6个类型区域,见表5。
表5 聚类分析结果
类别
区域名称
第Ⅰ类 海口市
第Ⅱ类 洋浦开发区
第Ⅲ类 五指山市
第Ⅳ类 三亚市、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儋州市
第Ⅴ类 琼山市、澄迈县、东方市、昌江市
第Ⅵ类 琼中县、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安定县、屯昌县、临高县、白沙县
(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按照表5所示类型列出各大类的经济指标(平均值),见表6。
表6 各类型区域的经济的指标
第Ⅰ类是海口市,位于图1的最右方,PRIN1的分值最高。对照表6,该地区产值和人均产值名列第一,说明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效率最佳,尽管第二产业比重为27.6%,但三次产业比为2.5:27.6:69.6,符合当今优化产业结构比重。因此海口市是海南省综合经济指标最发达的地区。
第Ⅱ类洋浦开发区是海南较为特殊的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集经济特区、开发区、保税区优惠政策于一身的国家级开发区,是国内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的开发区之一。其位于图1的最上方,说明其的分值最高,第二产业最发达,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也名列第一。但产值位于各类型区域倒数地位,因此其经济规模较弱[7]。
第Ⅲ类是五指山市。从表6看,人均产值偏低,三次产业比为25.1:16.5:58.4,第二产业较为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第一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
第Ⅳ类是三亚市、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以及儋州市。除儋州市外,其他市县均位于海南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区域的特点是具有典型的热带滨海景观,矿产资源丰富。从表6可以看出该区域人均产值为6506.8元,处于第三;第三产业比重为31.4%,该区域适合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第Ⅴ类是海南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如澄迈县、昌江县、东方市以及琼山市。该区域的得分较高,产值第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第三。该区域的特点是铁路、公路交通发达,深水港众多,蕴藏着丰富的金、银、天然气矿产资源,是海南省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业区域。
第Ⅵ类是海南岛腹地大部分地区。该区域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热带农业发展突出,工业基础最弱,交通、通讯设施落后,加之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均产值最低(3918.6元/人),是海南省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该区域应在进一步发挥第一产业优势的前提下,优化产业结构,迅速赶上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论
海南省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性。海口市经济综合实力最强,东部沿海地区第三产业较为发达,西部沿海地区第二产业较为发达,中部地区经济较落后。为解决区域差异,需要在发挥各区域优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优势,以带动整个海南省经济发展,同时要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引进人才,优化产业结构,使海南省各个区域经济在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协调、稳定地发展。
[收稿日期]200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