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兴桥小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重难点,而想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这就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而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有效地阅读文章。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习作练习有效结合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诵读 习作练习 有效结合
一、“读”与“写”的关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读是基础和积累,写是提升和应用。因此,想要将诵读经典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一定不能忽视诵读。好的文章诵读越多,作品中灵巧的修辞和流畅的语句,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并积累经典词句,以便于后续写作应用。“读经典,学作文”要把握好两个要点,即“读”与“写”。读是基础,写是目的。在读的基础上,完成对古诗词的改写和再创作。在教学实践中,读与写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例如,在读古诗词的时候,需要帮助学生对诗的写作背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全面了解。读《弟子规》和《论语》等作品时,要让学生理解其中大意,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关键的是,学生要学会自我积累经典诗句,并铭记于心。这样一来,才能够让学生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有所领悟。在学生读懂文本的时候,教师才可以开始帮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读和写之间是相对独立,且相互促进的,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读,还要学会用心写。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习作练习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利用班团队组织、文学社团、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各式各样的诵读活动,通过活动督促学生习作练习。每学期举行评比活动,开展“经典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评选“优秀作文”等荣誉,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科学构建阅读活动展示平台
在墙报上开辟经典诵读的相关栏目,其中应該涉及到优秀读后感等内容,并及时进行更新。同时,还可以开设学校、班级读书博客专栏等,将《阅读日记》和《班级作文选》等学生阅读积累的优秀作品一一展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以摘抄积累型、读书感悟型、自我创作型,定期或不定期地由感而发写读书笔记、读后感。
(三)抓好“读、想、写、评”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既能充分理解诗句,又有充裕时间学习写作。可以开展“读诗词写话”大课活动,以《小儿垂钓》为例。教学这首古诗时,先让学生朗读,把《小儿垂钓》读通、读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通过充分朗读,让学生了解此诗大意。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更加具体的现代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寻找诗句中的留白,并精心设计提问。重点学习怎样记叙钓鱼的过程,抓住外貌、动作和内心活动,刻画出顽皮、认真、可爱的儿童形象。最后进行环节评析,在评析时,一定要注重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其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加强促进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
通过发告家长书、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提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的建议,让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成为和孩子的学友,还可以开辟一个家庭“小书屋”。同时,还可以制作阅读档案袋,让家长积极引导孩子边读边写,将日记、读书笔记、报刊剪辑的资料等进行分类整合,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经典阅读与习作练习档案袋”,以此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
(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对原文进行改写和扩写
我国的经典文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化,其中很多作品都较短,但是内容却很精炼,因此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我发挥的写作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督促学生对原文做进一步的扩写和改写。这种习作的方式不仅不会影响作品的主要内涵,还会在已经创造、细节描写和修辞作用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就学生自身来讲,又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都进行了故事叙述,虽然只有四句诗,但是其中情境寓人,有人有物。如果改写和扩写,学生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能够让学生在理解诗意内涵的基础上,将古诗改写成一篇文章。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难度,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过这种训练,部分学生在寥寥几句后,就会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写作的重点,以及扩写的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在哪些地方可以适当添加色彩,润泽文章。
2、写诵读经典作品的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教师布置练笔作业最常用的方式,在习作教学进入到关键时期,学生会对文中的人与事物产生一定的感触,从而与作者之间产生良好共鸣,这时,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练习,就顺其自然了。这样的训练,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掌握写读后感的要点,即重点内容概述、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从文章中所获得的启发、今后自己会怎样做。刚开始,教师不能对学生有太高的要求,要学会循序渐进。例如,在学习《弟子规》时,其中:古人曰,事虽小,勿擅为。苟虽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在学习这段话后,小学生进行练笔,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在生活中也有一些小例子,如随地扔香蕉皮。虽然这是一件不文明的小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做。如果我们做了,就会养成更多不良的习惯。我们要始终懂得“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还有,我们不告诉主人就随便拿走同学的学习用品,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虽然这一段描述非常简单、浅显,但是从中能够看出,学生对文章的意义的了解还是很透彻的,不仅如此,还能够从中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这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提炼能力和材料组织能力的培养。
3、对经典诗词和故事进行复述
对经典诗词和经典古诗的复述,并非是口述,这是习作练习中一种最简单的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复述十分简单,但实际上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他们将故事有条理的叙述清楚,并写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在学习《孔融让梨》等饱含寓意的小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古诗的内容叙述在笔记本上,并要求语句通顺,且情节完整。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吸收,领悟其中的道理,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赏析水平,与此同时,还可以树立学生的习作自信,从而为高年级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并用心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与作者情绪,具备了广读博览的体验,以及丰富扎实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素养。再加上平时的习作练习,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升。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论文作者:陈林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经典论文; 教师论文; 读后感论文; 还可以论文; 基础上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2月总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