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影响并推动精品课程的创新改革
郁敏敏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214153)
[摘 要] “慕课”是本着为学生学习服务而建设的并具有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慕课”正冲击着国内高校课程建设,尤其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慕课”相比,虽然我国精品课程的数量众多且免费开放,但少有人问津,利用率也极低。高校应探寻精品课程遇冷的原因,借鉴“慕课”成功的经验,树立为学生提供持续性教学服务的课程建设理念。创建“学校推动,市场主导”的课程建设模式,尝试认证课程成绩的运营推广方式,从而盘活巨大的精品课程资源,为建立精品课程的“中国式慕课”打下基础。
[关 键 词] “慕课”;精品课程;创新改革
一、“慕课”是什么
“慕课”是MOOCs的中文音义,英文全称为massiveopenonline courses,意为大规模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
其实“慕课”,它是在原有的仅是发布资源或是单一的学习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网络互连互通的特点将更多更好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大规模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不管学习者的身份与学历,只要对课程感兴趣都可以加入,并且时间空间都比较灵活,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网络和智能终端,随时都可以来完成学习任务。“慕课”这种在线课程模式并不像函授之类的远程课程方式单一,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这一类课程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质量,例如在线的学习评价系统,可以很快速并直观地给予学习者相关学习评价。另外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教学互动,例如信息反馈、作业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方式。
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与“慕课”的差异
(一)建设模式的差异
我国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就是在政府的驱动下并加入专家的主导意识。精品课程的质量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学院教学的实力,因此,我国的各类院校对此非常重视,大学教授也以能申请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荣誉。于是,教师会投入大量的精力申请精品课程,学院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精品课程。但是,一旦课程申请通过,学院就会很少对课程的建设做相应的维护和完善。因此,重视前期申报并大量投入建设但轻视后期维护和效益的现象在当今各类高校中普遍存在。就拿高职院校来说,在2003年至2010年之间,根据相关权威机构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能完全被访问的各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仅占20%,只能实现部分访问的占75%,还有无法打开的占5%。另外,在能被完全访问的精品课程网站中发现,课程内容很久没有更新,无法下载文件或者只允许本校学生下载等一系列的问题。
“慕课”的建设模式与此不同,它与市场紧密结合并有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慕课”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学习市场存在着大量的学习需求。很多学习者为社会人员,这类人群可能不能像在校学生一样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而“慕课”这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为自己的深造提供了可能。“慕课”会提供免费的试听试学,当学习者需要获得学分或成绩认定时,交付相应的费用即可。很多知名院校发现,其实“慕课”模式是一种有效地扩大影响力的手段,于是很多学校纷纷将相关课程放入因特网中以拓展在线教育市场。所以,“慕课”的前期建设中会吸引到大量的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的注入,而课程后期维护的费用便是学习者交付的学费。这种建设模式保持了课程发展的持续性。
(3)场外运土车辆必须按环保要求全面覆盖,防止沿途发生抛洒现象。车辆离开现场前要进行清洗,车轮上不得夹泥带砂。在行人集中区域要低速慢行。
(二)服务模式上的差异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实质是为了让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性的教学服务。但实际上,大部分的精品课程网站都遭受了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要转变为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地学习,暂时可能还未完全适应;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只是课程资源的呈现,没有支持学生学习的模块,即使学生想学也无从下手;另外,精品课程的资源很多都是纸质教材的电子化,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在线自主学习服务的提供,只是开放了免费课程资源。其实“慕课”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平台建设时除了合理地课程设置外还加入了交互性地学习交流、有效地学习反馈等模块,让持续性地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因此,借鉴“慕课”理念,在精品课程建设时加入在线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可持续的在线学习服务得到了保障,并为建设“中国式慕课”打下基础。
高校的创新创业体系受制于高校内部小环境以及社会外部大环境,必然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鉴于高校得天独厚的学术优势和实践优势,需要建立以高校为中心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整体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如美国就在全美创客行动中大力推进以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为中心的创客教育,加强推进区域性创客行动的实践,为全美社区创客教育提供保障[4]。德国和日本等国也相应地形成以慕尼黑大学和筑波大学为中心的实践推进模式。
(三)充分地利用第三方媒介
“慕课”充分利用了提供论坛与交流工具的各种社会性媒介,并且还充分地运用了各种主流的社交网站。一方面,“慕课”利用社会媒介建立了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社交网站为“慕课”提供了一个协作交流的环境。此外,“慕课”还鼓励学习者在社交网站上建立学习交流群,方便学习者在线上线下的联系。这样,学习就会融入学习者的生活中,使得学习变得更为轻松便捷,并能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不同的课程学习与管理模式构建
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论坛、社交工具等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分享,还可以要求教师答疑解惑。当然,学习者若是通过了考核,就可获得结课证书或是学分;若是没有通过考核,则可以在平台再次开设该课程时进行选修。这种给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营造人际交往的环境、并建立评价体系以及授予结课证书或学分的课程学习与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激励了学习者的学习。
相反,“慕课”为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提供的服务是持续性的。“慕课”基于互联网平台,也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手段,但是与传统的网络课程不同的是,“慕课”更注重教学管理,让学习者感受到完整的教学过程如同真实环境中的课程学习一样。用户一旦注册成为某“慕课”平台的学习者之后,每周都会被要求按时上课,学习短小精悍的视频教程,与同课程的教师学生互动,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参加考试,并取得成绩。
“慕课”的特色在于,给学习者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在正规学校中接受教育的课程学习和管理模式,而不像一般的精品课程网站只是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课程资源一旦进入“慕课”平台就会保持开放状态,那么学习者就可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在学习课程期间,学习者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课程内容,查阅相关课程知识进行深层次地学习,完成该课程的作业,并可测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怎样。
三、“慕课”对我国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
从2003年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起步开始到如今,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历了16年。十多年的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开放性资源,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弊端。“慕课”模式是在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在市场需求中孕育而生的。对于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来说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我们首先要把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总结出来并改进,然后再把“慕课”成功的经验恰当地运用进来,建设“中国式慕课”,共享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不间断地为学校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一)改进课程建设模式,持续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
我国精品课程的资源是丰富的,例如:电子教案、课件、视频教程等,且数量不少。精品课程网站在呈现这些内容时只是把它们展现出来而已,学生只能浏览或下载这些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没有被很好地规划整理,甚至只是照搬书本,并且它们之间没有互补存在很多重复的地方。还有,很多视频资料不完整,只是某位教师一节课的授课录像。另外,精品课程网站往往在课程评审完成之后就不再更新。网站上的留言板跟论坛的信息也大部分是在评审时期产生的,即使后期有学生留言或发话题也很难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及时回应。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精品课程网站毫无吸引力,一是无法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二是无法与教师同学及时交流讨论。所以很多精品课程网站在学生中的影响比较小,甚至是不知道,网站利用率很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二)让市场决定由学校主导的方式建立课程平台
“慕课”掀起的网络平台教学的浪潮让中国的高校普遍地感受到了压力,更有很多知名的院校已经加入到了其中,来增加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一些相应的高校课程联盟平台陆续诞生,允许学生在多校间选择学习的课程。“中国式慕课”的雏形已经诞生,并不断地加强了校际的课程合作,实现了共享优秀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获益。与以往的精品课程建设不同的是,“中国式慕课”是由学校主动出资出力进行课程建设,从而借此来提升自己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另外,课程建设的持续性由市场的反映来主导,课程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学校是否愿意持续地为课程建设投入经费。在线教学的平台通常会给学习者提供一些免费的课时去试学,如果想继续学习便需要缴纳学费,课程后期维护费用的重要来源是学习者的学费。那么,后期开发与维护课程资源的工作以及为持续地学习者提供的在线教学服务等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而不仅仅是课程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本文以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为基础,提出关于“双11”电子商务治理的合作框架,并运用该框架解释各主体间合作过程,推动电子商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总共标明了9个断层的位置,在我们的地质超前预报中选取了两个离该点相近的里程进行了查看,在K0+284和K4+952处没有发现断层,而在K4+870和K3+45处发现了断层,因为断层在地下延伸情况时是不可预料的,在地下洞室开挖的时候是无法精准地勘查断层的位置,这个误差为60~200 m,误差对施工影响大,而地质超前预报能够将这种误差缩小到10 m以内,误差的缩小对于实际施工的帮助是很大的。
(三)可试行课程成绩认定的新型课程运营推广方式
“慕课”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采用了先试学、后付费、再认证的课程运营推广方式。“慕课”会让学习者在自己选择的课程里先免费试听试学,当学习者攻读学位或是谋求职位时需要获得该课程的成绩或学分时,就要支付相应的学费才可以参加考试。当然,合格的课程成绩不是交了费用后就可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必须要达到课程制定的标准。根据权威数据统计,全世界大概有十多万的注册学生参加了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课程学习,但在最后能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学分或证书的人数仅占20%。无论何种学历的用户都可参加这种在线开放课程,但是课程成绩认证的标准不会因此而变低,学习者要获得合格证书必须达到某种学习质量标准才行。我国精品课程的推广只是免费开放的方式,不考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也不提供课程学习的成绩认证。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线教与学的管理、在线学习质量的考核以及在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是否需要成绩认定等,那么就得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国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中可以参考“慕课”的运营方式以及成绩认定的方法,让“中国式慕课”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
[2]缪晨霞.探索“中国式慕课”[N].新京报,2013-10-03.
[3]彭德倩.“慕课”来了,挑战传统大学教育?[N].解放日报,2013-07-09.
[4]张成武.“慕课”浪潮推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J].大连大学教学学院学报,2014(1):52-56.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268-02
◎编辑 曾彦慧
标签:“慕课”论文; 精品课程论文; 创新改革论文;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