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_挫折理论论文

加强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_挫折理论论文

加强女生心理素质教育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女生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一向主张男女平等,并采取许多措施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女性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仍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事实,是众所周知的。在现实生活中,即使男女两性拥有相同的教育程度,女性在社会上的成功率依然比男性低得多。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女性成才的障碍,固然有女性自身生理特点(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由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文化中,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和成为家庭主人的权利被剥夺,而其生物功能却被夸大、被强化,她们的文化教育权利也被剥夺,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形成了自身不良的心理素质。在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大力普及女子教育,提高女性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女性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真正能“自立立人”。实施女子素质教育,构建女子高品位人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本文仅就学校范围内对女子教育问题提几点看法。

一、启发性别觉悟,提高女生的自我期望,增强其自主、自尊意识。

性的生理特征是天生的,性别角色却是后天形成的,不同性质的社会文化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性别角色。中国几千年来的奴隶制度、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的规定是严苛和不人道的。从西汉《烈女传》、东汉《女诫》到唐代《女论语》、《内训》等,中国古代社会虽没有正规的女子教育机构,却有非常丰富的女学,向女性灌输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女子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完完全全是男性的依附品。女性被囿于家庭的小天地中,接受的实质上是一种奴性的教育。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引导女性走出家庭,接受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活动,妇女地位和素质与古代社会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的影响下,社会并没有为女性创造跟男性真正平等的发展机会。女性从呱呱落地时起,就不断受到来自于长辈、亲朋、邻里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暗示:“女不如男”。天长日久的耳濡目染,使女性形成了诸如自卑自谦、被动和依附等消极心理特征,自我期望值普遍偏低。从一些对中学生所做的调查发现,考试后女生的自我估计往往偏低,而男生恰好相反。工作岗位上的许多女性也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偏低,对在社会上充任的角色缺乏信心,甘愿处于一种被支配的地位。

我们认为要引导女性克服自卑、依赖心理,提高其自我期望和自主、自尊意识,确立男女平等的深层性别觉悟,则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

1.改革教材内容

我国古代教材的性别歧视是非常严重的。社会主义时代所使用的教材虽然从政策与政治上注意到男女平等问题,但其取材却依然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一是故事性课文及插图中,男性多于女性,男主角多于女主角,如1987—199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故事性课文中男女角色比例悬殊,分别占78.8%和21.2%。二是男女职业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而男性则绝大多数有职业且就业面广泛。三是在男女角色形象塑造上,男性显示出知识渊博、能力高超、独立自主、志向远大、智勇兼备、顽强进取;女性则表现出无知无能、目光短浅、温和美丽、寻求保护与同情,还兼具如吝啬、尖刻、爱慕虚荣、不明是非、虐待弱小等人类不良品性[1]。

如此教材毫无疑问会加深学生的性别偏见,使女生产生不正确的角色认同。不改革教材的这种缺陷就难以通过教学去达到提高女生心理素质的目的。编写教材者自身首先应摒弃性别偏见,在教材中多宣传古今中外成功女性光彩照人的形象,多宣传她们艰苦奋斗的历程及体现在其中的坚强意志,宣传她们为人类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即使是在平凡女性的故事中,也应突出她们的善良、无私、勇敢、正直、诚实、友爱等良好品质。通过对许多正面榜样的学习,可以激发女生作为女性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她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

2.改变教师态度

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偏见,总认为女生成绩好是死用功的结果,男生成绩好是聪明的缘故。他们对男生抱有更高期望,给予更多帮助,无形中打击了本已受到冷落的女生的上进心理。我们认为每个教师都应了解并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女生表示更多的关注和信心,让女生多参与班级管理,多一些课堂发言的机会,多得到一些课后的个别辅导,尤其对一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女生,更要做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她们从自我束缚中逐步解放出来。

3.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学校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强化女子成才教育。如通过出黑板报专栏、搞调查研究、演讲、做摘记、看影视作品,请女劳模、女英雄、女名人做报告等各种形式,宣传女性成才的典型事例。可以组织“女学生的特点是什么”、“影响女生成才的因素有哪些”、“我的理想怎么确立”、“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等专题讨论会,也可以请专家做讲座,从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对女生进行成才的理论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些跨乡、跨县市,乃至于跨省跨国界的校际联系,开阔女生的眼界,增长女生的见闻。

二、扬长避短,使女生获得优异发展,增强其自信意识。

妇女解放,并不意味着女性得男性化,得以男性的既有特性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从超越男女两性,作为人类的每一分子应具备的理想素质这一角度去考察,男女两性是各有短长、且成互补之势的。首先在智力方面,男女两性发展的总体水平并无显著差异,但构成因素的发展则各具特色。男性大多长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女生则大多长于形象思维、想象和表述鲜明而生动,且长于形象和机械记忆。其次,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男性成就动机强,有责任感,有独立意识,意志较坚定,胸襟较开阔,但富于攻击性,有时表现冷酷、粗鲁。女性则感觉灵敏、善解人意,富于同情心,处事周密善交际,但往往缺少独立性、主动性,有时还表现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教育者要了解并承认这些差异,进而发掘女性的长处,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因性施教。

教育者应当运用科学理论并联系大量来自生活实践的事例,教育女生辩证地认识男女两性的客观差异,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激发其性尊严感,提高其主体意识水平,克服自卑、自疑、自弃和弱者意识。同时,通过心理测试和咨询,帮助每一个女生具体分析自身的智力结构、兴趣爱好,并据其定向培养,使她们能成为合格的有特长的人才。如智力结构中观察力强、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对教育活动有突出爱好的学生,将来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对图形和符号的辨别能力强,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很强者,将来可能成为数学家,等等。作为校方,应按大中小学层次不同,在选修课程设置中开设一些既适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又适合社会需要的科目,如公关学、服装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学、室内装饰、工艺制作、插花、歌舞表演等,使女生能在其优势领域一展所长,并为成功走向社会创设条件。

2.补其所短,启迪智慧

女生在智力发展方面确有相对薄弱的成分,但如能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短处也是可以弥补的。美国的J·吉恩谢夫特和U·赫德,曾将36名十几岁阅读成绩很好而数学成绩很差的女生随意均分成三组学习高中课程。第一组女生平均智商为109,每周除上完规定数学课外,再增加两节数学课,目的是提高女生对数学的兴趣及理解能力;第二组智商108,除上的课与第一组一样外,还进行自我训练,以消除她们的焦虑情绪;第三组智商119,学习一般的数学课程,既不增加数学课,也不进行技巧方面的辅导。八个星期的实验结束后,第一、二组的女生显著提高了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对各学科的兴趣也普遍有所增强,而第三组女生在能力及学习态度方面均无变化[2]。这说明只要对女性注意培养,使她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让她们对学习充满信心,她们在数学方面也能显示出与男性同样的才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防止女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鼓励女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加强对其分析、理解力,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的训练,使她们从小就学会灵活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智力习惯,这是她们将来成才的重要一环。

对女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出的弱点也不能听之任之。如生物课解剖小动物,许多女生不敢动手,教师就不能迁就女生的胆怯心理,得要求女生动手去做她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事情,以变其怯弱和依赖为勇敢和主动。同时,教师可鼓励女生与男同学之间进行正常交往,感染一些男孩子虽有些大大咧咧却不失豁达的言行举止,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她们的狭隘心理。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来培养女生乐观开朗、独立自主、勇敢诚实、宽容仁爱的心理特征和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三、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女生的心理承受力,增强其自强、自立意识。

现代的中国女性,既要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又要在人类自身生产中承担生育、教养子女的责任,还承担了家庭中绝大多数的家务。当她们付出比男性高得多的代价而事业有成后,反倒可能招致非议,被人敬而远之。她们所肩负的多重角色和社会的不公评价,确实使她们劳累不堪、困惑不已。在社会尚未有更合理的观念与机制来改善现实之前,我们必须使女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有坚强的意志来面对她们迟早会置身其中的现实,并能战胜种种困难而不是在困扰面前一触即溃。

1.引导女生正视社会现实

社会的宣传中似乎有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少女们对未来的憧憬往往也非常理想化。教育者为了纠正女生的认识偏差,可以组织她们调查成功女性的成才之路,观察周围普通女性的工作与生活,了解她们的愿望、苦衷、困难与贡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女生开展有关女性课题的讨论,使她们对社会现实的正负面有较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并鼓励她们勇于探讨进一步变革现实的良策,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2.脚踏实地对女生开展挫折教育

女学生们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种种挫折体验。挫折是令人不快的,处理不好会使女生的心理失衡,甚至自暴自弃,形成变态人格,出现问题行为,但如处理得当,则会成为教育的极好契机,使女生形成正确的挫折观。学校应如何因势利导对女生实行挫折教育呢?

一是引导女生对挫折学会正确归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形成挫折的原因很多,有的挫折是人力所不能及的自然原因造成的,如生老病死、洪涝旱灾。对这类挫折可通过讨论和咨询,使女生能以积极而不失达观的态度来对待——既冷静地接受现实,又能采取行动关心自己、帮助别人,保持自然。有的挫折是个体需求与现实脱节而造成的,如在考试成绩上、在人际关系上期望过高、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而事实并不如人所愿,此时教师应引导女生学会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适度调节自己的志向水平,这样才容易获得成功,体验由成功带来的良好情绪。有的挫折是个体付出努力程度不够或方法不当造成的,此时应对女生进行动机激励,使其挖掘潜力,同时引导女生探讨和改进方法。还有的挫折是由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如有的教师对女生有偏见,同学中有不健康舆论或存在以强凌弱行为,社会上有不正之风影响等,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女生协调,理顺人际关系,一方面要引导女生辩证地看问题,多看光明前程,也要看到曲折黑暗,分析原因,进而战胜黑暗。

总之,对遭受挫折的女生,教师应主动地接纳她们,热情地帮助她们,让她们在挫折中悟挫折,以消除挫折的负面效应,从而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大度达观,变通进取的为人处事之道。

二是主动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利用多种主题活动及在日常生活中让女生经受艰苦磨炼。现在的中小学生,娇生惯养者居多,“小公主”的心理素质尤其脆弱,一旦遭遇挫折,往往束手无策、解困无方,只会自怨、自叹、自怜,这对她们以后参与社会竞争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必须寻找和创造一些适当的机会,如组织女生参加诸如远足、野营、登山、探险、支农、学工、军训等主题活动,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炼,培养女生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气馁、不灰心、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那种游移、懦弱、消沉的不良性格因素。平时,教师应向女生提出在生活上自理,学习上独立思考,人际关系中尽量独自处理各种矛盾的要求,让学生理解之后,启导觉悟并落实于行动。

改革开放为女性在社会各行业中发挥“半边天”作用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成才的种种机遇。学校教育应十分重视加强女生心理素质教育,养成其高品位人格,以利于她们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各显其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注释:

[1]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4期第35—36页

[2]傅安球《男女智力差异与教育》,北京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29页

标签:;  ;  

加强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_挫折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